劝忽察不再参与汗位的争夺。”
“为什么?”唆鲁和帖尼脱口而问。
赵权苦笑着说道:“我虽然没有资格将忽察视为我的兄弟与朋友,但我真心希望他不要死于非命。”
“忽察会听你的话?”
“未必!但我会很明白地告诉他,将来我不会支持他去争夺蒙古国的汗位,但我会在南京府为他营造一个安乐窝,只要他愿意过去,他便可从此享受清福。”
贵由绝非一个好的汗王,这一点几乎已经成为蒙古各位王公的共识。只是目前没有一人有实力与他相争。蒙哥,需要的是时间,但最怕的也是时间。
这个度,唆鲁和帖尼很难把握。时间太短,势力发展不起来;时间太长,又担心贵由一派彻底稳定了自己的权势。
不过贵由之后,无论是矢烈门,或是忽察三兄弟,起码目前看来,都绝非蒙哥对手。
南京府虽然一直对自己母子示好,唆鲁和帖尼心下依然疑虑难消。
“你,能代表南京府吗?”唆鲁和帖尼淡淡地问道。
“不,我只能代表我自己!”赵权斩钉截铁地回答。
见唆鲁和帖尼目光微微变冷,赵权赶紧接着说道:“南京府立国之后,便属于大乌泰大将军。我自然不会成为南京府之主。但是,未来,我希望我可以代表辽东!”
“你胃口倒是不小啊。”唆鲁和帖尼呵呵一笑。
“如果我愿意,过不了多久就可以。”赵权毫不在意地说道。
权宋天下
第五百五十二章 挑拨
赵权这话,唆鲁和帖尼倒真是没法反驳,扶持贵由登上汗位,这功劳就算给他封王都不为过了。把一片散沙的辽东直接划给赵权管理,对于贵由来说,的确不算难事。
“那你,需要我这个老太婆做点什么?”
赵权站起身,对着和鲁唆帖尼恭恭敬敬一揖,说道:“我希望老夫人,能够说服大王爷,赐予在下一份免死诏书。”
“你想做什么?”唆鲁和帖尼这次是真的感到奇怪了。
诏书,这是汗王才有权利签发的东西。这小子竟然比自己还相信自己的儿子,有一天会成为蒙古国的汗王。为什么?
而且,他要免死诏书,目的何在?
“老夫人莫要误会。”赵权又恭敬地说道:“我要诏书,纯粹只是防身之用。将来,如果大王爷能对在下发出正式诏令,在下必当谨从。在下只是担心,在大王爷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被其他人,以莫须有名义,假传诏令戕害。”
唆鲁和帖尼皱着眉头,喃喃问道:“你说的是谁?谁又会假传蒙哥的诏令?”
赵权并没有回答老太太的疑问,转而若无其事地说道:“此次和林城商战,不知老夫人收益几何?”
唆鲁和帖尼有些赧然地看着陈耀说:“若非小耀,我们不但颗粒无收,可能还会损失一大笔现银。”
赵权却露齿一笑,说道:“老夫人莫要谦虚,此次王府收入不菲!”
说着,伸出二个手指头,轻轻地晃了晃。
“二十万?怎么可能?”
赵权拱了拱手,不再言语。这种挑拨离间的事,当然不能做的太过头了,否则挑拨不成,到时那兄弟俩一起动手,绝对会把自己轻松地揍成肉饼。
唆鲁和帖尼努力地隐藏着自己的不满,缓缓说道:“你放心,有我在,没人会乱来!”
“所以,我今天求见的是您老人家!您在,我没什么可担心的,我甚至愿意将辰冰放在您身边侍候您。可是万一……”
良久,唆鲁和帖尼才叹了一口气说道:“兄终弟及,在你们汉人看来,不是件很正常的事吗?”
赵权也跟着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不正常!兄终弟及,除非兄长无后,但蒙哥王爷已经有了数位王子。
而且,按照蒙古国的传统,即使是兄终弟及,也应该是阿里不哥王子吧?”
上一辈子,赵权所接触到所有的历史书籍中,从来没有人质疑过忽必烈成为蒙古国汗王的合法性。
不过,之所以没人质疑,可能是把忽必烈当作元帝国或是元朝的开创者看待,而非蒙古国汗王的继承者。
如今看来,忽必烈如果有一天承接了蒙哥的汗位,那一定是采取了某种极不适当的行为!
想想也是,像忽必烈这样一个堪称千古之帝的人物,如何会甘心雌服于蒙哥之下。
既然这样的话,那么他与蒙哥之间的关系一定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裂痕。自己现在所做的,只是希望能将这种裂痕早点悄悄地挖大一些。
起码得让蒙哥有所警觉。
唆鲁和帖尼闭目靠在椅上,许久未曾说话,只是胸口隐见起伏。
这世上,要说最了解忽必烈的人,自然非她莫属。或者应该说,只有她,才知道自己的四个儿子是什么样的人,会做出什么样的事。
拖雷去世时,最大的蒙哥二十三岁,最小的阿里不哥只有十二岁。
为了顺利接收蒙哥的部族与财产,窝阔台汗甚至屡次威逼利诱,要求自己改嫁贵由。逼得自己不得不远走稿城。
在家族面临最大危机时,是自己用尽一切手段,才将四个兄弟捏合在一起,熬过了最艰难的那段岁月。
但是,这四个兄弟都是可以共苦,却不能同甘的人。一旦自己百年之后,可以想象得到,他们几个一定会为了权利而相互争斗。
其中,尤以忽必烈为甚。
四个儿子中,最受自己支持的自然是长子蒙哥,自己最疼爱的是阿里不哥,最欣赏的是旭烈兀。而最让自己头疼的,却是忽必烈。
赵权静静地坐在一旁,并未打扰唆鲁和帖尼的沉思。
唆鲁和帖尼终于睁开双眼,眼中已经一片清明。
她对着赵权问道:“你打算如何经营辽东?”
赵权一怔,略加思索,答道:“打下高丽,让其永为属国;经营其土地,让其成为源源不断的物资与人口供应之地。”
“然后呢?”
“看您还需要我做些什么。”赵权微微一笑。
未等老太太回答,赵权便接着说道:“其实,到时无论您要求我做什么,我都是不会拒绝的。不过我想求老夫人一件事……”
唆鲁和帖尼看着他微微颌首。
“如果需要,我可以帮助王爷整合辽东势力,可以帮助王爷平定高丽,甚至可以帮助王爷出征西域。但是求老夫人,莫要让我随兵攻打宋国。”
“这是为何?”
“当年,我曾随真定军渡淮南征,那时年纪方小,经历之事不堪回首。也许自那时起便留下了一些心里阴影,如今一想到宋国的战场,便夜彻夜难眠。
曾经有个算命先生告诉我,此生绝不能踏上宋国战场一步,否则我必将无法生返!”
算命先生云云,唆鲁和帖尼虽然未必全信,但她也不会轻易去质疑。更何况赵权虽不愿参加攻宋之战,但也没有推脱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