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门,我还想再杀上几个鬼子呢!”
“不后悔,不后悔——”战士们呐喊,吼声传遍南天门。
韩征放声大笑道:“说得好,兄弟们杀鬼子没有后悔,我能跟兄弟们同生共死杀鬼子,也从不后悔。
南天门上我们做到了,斩杀竹内联队一千余人。
现在就是见了委员长,你们也可以冲着自己竖起大拇指头,然后说一句:老子也是抗日英雄了。
这口气不是我给你们的,是你们自己争取到的,是你们自己用自己的勇气和血性杀鬼子争取到的。
从今以后,我南天军虽然不在南天门上,但我们镇守南天门的精神永存,在最后喊一遍咱们南天军的口号吧,就当是离别前的自我送行!”
“杀鬼子,打胜仗,不抛弃,不放弃——”
声振寰宇的嘶吼声再次响起。
韩征紧了紧自己胸前挂着的两包骨灰,吼道:“回家,也送牺牲的兄弟们——回家!”
“回家回家——”
一声声呐喊中有许多战士流下了泪水。
而在意外之中,韩征一时收获大量军功,原来就在这一刻情绪渲染到极致,许多溃兵战士们的勇气值和信仰值尽数达标。
再加上这些时日斩杀日军获取的军功累积在一起。
还能注意到自己的系统界面,军功拥有值在剧烈地跳动着,最终停留下来的时候:
【拥有军功:】
欣喜之余,韩征回首望了望自己曾带着兄弟们镇守的南天门,该做的他都做到了。
至于南天门今后的命运,到底是能够彻底改变,就在这虞慎卿率领的主力团的镇守下安然稳妥,还是被竹内那个狡猾的老鬼子攻破,就像是随着怒江之水奔腾而去的感慨和唏嘘,他也无能为力了。
“我们回家!”
韩征挥了挥手,挨个拍着战士们的肩膀,将每一个战士都亲手送上行天渡,看着战士们一个个通过行天渡,离开南天门,返回禅达故土。
最后过桥的是韩征和迷龙,韩征笑着踹了迷龙一脚,“你丫的不是急着回去见自己老婆孩子吗,咋还留在最后面了?”
迷龙腆着脸黑嘿一笑,“教官,那啥,你说我这新当爹的回去总得给儿子带点东西,你看我这兜,比脸都干净,我那军饷也好久都没发了,你看……”
“滚——”
韩征头也不回地踏上行天渡,迷龙在后面大喊:“教官,等等我,那啥,咱们再商量商量,商量商量呗!”
无限军功从亮剑副本开始
第40章 好事多磨
返回禅达的路上,韩征和龙文章盘算着虞慎卿率领的第二主力团的军事力量。
南天军前后不过千余人。
而虞慎卿的第二主力团有将近两千五百人马,仅仅在兵力上就是南天军的二点五倍。
也就是说,虞慎卿率领第二主力团换防南天门之后,镇守南天门的将士的数量与折损了13兵马的竹内联队是差不多的。
武器配置上,虞慎卿有虞师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山炮,野炮,还是轻重机枪,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南天军,弹药之充足更不用多说,就在韩征一行通过行天渡离开的时候,还看到不断往南天门上运输弹药和物资的虞家军队伍。
用不辣的话说:“这就是有娘疼和没娘养的区别嘞!”
虞慎卿镇守南天门之后可不会是孤立无援的,无论需要任何支援,都可以通过行天渡得到。
所以韩征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咱们这些没娘疼没爹养的也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说不准儿啊,人家虞团座换防南天门之后,防守的就更加妥当了。”
这明明应该是自嘲的话语,可战士们却从韩征的口中听不出任何自嘲的韵味。
“教官,难道你就咽得下这口气?”哲夫问道,他反正是憋了满肚子的怒火,一直攥着拳头想找人干架呢!
韩征笑道:“瞧这话让你们说的,先前我带你们守在南天门上的时候,那是好说好歹的,可你们一个个还总觉得人家是把你们留在那儿当炮灰了,现在好了,人家自己上去当炮灰了,你说说你们自个儿怎么反倒不乐意了?”
“南天门就留给人家吧,没准儿人家守的真比咱好呢,咱们这次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你们瞧着吧,等回到了禅达的巷子里,说不准一堆的乡亲们正等着咱们这批英雄回归呢!
还没有享受过英雄的待遇吧,这回就让你们开开眼!”
……
禅达这座与怒江接壤的小镇,因为经常接受战火的洗礼,可以说是一处准军事化的小镇,这里民风彪悍,百姓们虽然朴实,表达感谢的方式却是格外的迥异。
对待他们心中的英雄,朴实的禅达百姓们会用他们如火的热情,将你彻底“湮灭。”
望着携带者各式各样的吃食,鸡蛋、土豆、红薯、粉条、苹果、香蕉甚至是榴莲之类,像是洪水一般涌过来的百姓们,从来没有享受过这般待遇的溃兵们傻眼了,韩征凑在龙文章的耳边说道,“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传达的百姓们同样需要心中的英雄,老龙,这样的场面我可招架不住,全靠你了”。
说完,直接忽视龙文章准备拒绝下的愕然,韩征直接脱了身上的军装,一溜烟儿绕到百姓们身后。
然后扯着嗓子在百姓们后面喊道,“乡亲们,我们的英雄回来了,大家冲啊——”
龙文章:“……”
迷龙:“……”
南天军战士们:“……”
他们分明看到他们的总指挥就在人群后面又蹦又跳。
霎时间,人流如洪水猛兽般冲了过去,像是在战斗时的冲锋,只是这一次换了禅达的百姓。
数千的禅达百姓,就这样把近千人的南天军给彻底淹没了。
名场面再次上演,这些与日军浴血奋战的溃兵们摇身一变成了抗日英雄,他们受到了作为英雄该有的待遇。
韩征在不远处望见了自己这些溃兵兄弟们的笑容,那是一种他从来没有在他们脸上看到过的笑容。
往昔日视他们如贼如寇,时刻提防,处处小心的禅达民众们,此刻在他们身边欢呼着,与他们热情的拥抱着,以殷勤的姿态奉上家里本就为数不多的吃食。
禅达最德高望重的那位老乡绅,在民众的簇拥下送来了酒,一个足有脸盆大小的碗盛满的烈酒,有些敬重英雄又夹杂着些难为人的豪迈。
老乡绅虽然年迈,却声音洪亮,若是按照团长原有的剧本,他会说些“我见你们去,又见你们来,去时铺云遮月,回时干戈寥落,老朽做了一辈子的囊虫,今天才懂得马革裹尸说的是大悲凉,而不是豪情。”之类的话语。
因为在原有的剧本中,最终爬过南天门,又渡过怒江的,就只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