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0 章(1 / 1)

无限军功从亮剑副本开始 深思文学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捂着,递送到李云龙的嘴边。

很快,烟雾升腾,属于自制烟丝独有的醇香味儿淡淡地散开。

李云龙抽着烟,惬意地吐了口浊气,“大彪,我说这小鬼子撤了没有?”

张大彪闻言,躲在垛口上拿着望远镜朝着庄外几里外第四旅团的方向看了看,回头道:“团长,我瞧着小鬼子不像是撤退的样子,倒有点儿像是在准备进攻的架势。”

“老子瞅瞅!”

李云龙咕噜一声爬起来,将烟卷叼在嘴巴上,从张大彪的手中接过望远镜,趴在垛口上仔细观察起来。

片刻之后,李云龙骂道:“这支鬼子还真他娘头铁,别的鬼子部队都撤了,就这支鬼子还在这儿和咱们死磕,大彪你说的一点儿都没错,看样子小鬼子是准备发动总攻了。”

张大彪道:“团长,怎么着?是打还是撤退?鬼子可足有一个旅团的主力,兵力比咱们多了好几倍,武器装备更比咱们精良。

大扫荡一路打了这么久,咱们的家底虽然丰厚,可差不多也快打空了,现在全团兵力只剩下六成左右,子弹人均不到五颗,就这,还是靠着先前干掉的部分鬼子和伪军缴获的弹药。

小鬼子要是害怕被埋伏,一点一点派兵进庄还好说,咱们可以以战养战,不断的获取弹药装备。

可要是鬼子全体主力直接发动总攻的话,咱们的情况怕是不妙!”

“打,为什么不打?狭路相逢勇者胜,我李云龙的字典里就没有撤退这两个字,张大彪,记得老子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什么吗?”

“报告团长,记的,你说的,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咱独立团不会别的,就会进攻。”

“说得好,就是这么个意思。”李云龙大笑道:“大彪啊,我听说那个三五八团团长楚云飞不久前干掉了一支鬼子大队,是有这回事儿吧?”

张大彪点了点头。

李云龙感慨道:“楚云飞这小子不简单呀,第一次见他老子就感觉得出来,那是条汉子。

但咱独立团有认输的时候嘛?当然没有!

你小子瞧着吧,等老子带着一个团干掉鬼子一个旅团主力的时候,老子的大名肯定能红透半边天,直接把楚云飞那小子的风头给盖下去。”

张大彪听得有些发傻,团长爱吹牛的毛病他是知道的,可也总不能这么不着边际吧!

“团长,你不是在开玩笑吧?咱们现在可是被人家小鬼子围困在辛庄了。”

李云龙骂道:“你小子也跟了我这么久了,怎么就不知道动点儿脑筋?鬼子的兵力是咱们的好几倍,装备也比咱们强,咱们只有借助辛庄这样的地势和小鬼子打挑帘战,才能坚持防守住。

你以为老子愿意和小鬼子死磕?

屁话!

可你想想,过了这辛庄,后面基本上都是开阔带,咱们这么一撤,小鬼子肯定扑上来,到时候连掩体和打游击战的地形都没了,那可真成了鬼子的活靶子了。

另外我琢磨着咱们也不会是孤军奋战。

其他区域的鬼子扫荡部队一撤退,主力部队就能腾出手来,咱们这边儿的战斗消息只要传过去,其他部队肯定会来支援。

只要拖住这第四旅团,到时候再联合其他的主力部队,直接形成反包围圈……嘿嘿,你以为老子说笑呢,到时候这日军第四旅团,还真就被咱给消灭了。”

“是。”张大彪恍然大悟。

李云龙道:“立马安排通讯兵啊,把我的意思给老赵传递过去,小鬼子人多,咱不能玩儿愣的,把鬼子彻底放进庄子之后,再和小鬼子玩儿挑帘战。”

“是。”

……

震耳欲聋的炮轰声再次响起,依岭七五郎下达了开炮的指令。

山野炮大队下辖三个中队,共有山炮四门野炮八门,一共十二门大口径的火炮,朝着辛庄的发动猛轰。

大炮硝烟未散,日军步兵部队趁机向着辛庄开进。

迅速抵达掷弹筒的火力覆盖范围之后。

日军迅速构建的多达六个的掷弹筒阵地,一百多具掷弹筒同时开火。

这般场景好不壮观,辛庄境内几乎成了被火炮彻底泯灭的人间地狱。

好在庄子并不算小,久经沙场的李云龙预判下,战士们提前向后撤离了几百米的距离,望着眼前被硝烟彻底笼罩的,已经在一片炮火中成为残垣断壁的屋舍,张大彪吞咽着唾沫感慨道:“团长,这小鬼子的炮火还真是够猛的,原本我还以为咱们的家底够丰厚了,可和人家鬼子一比,屁都不是。

要不是您撤退的命令下得及时,就小鬼子这一轮炮火下来,咱们的伤亡怕是都小不了。”

李云龙握着自己的匣子枪,躲在一处掩体后,头也不抬道:“狗日的小鬼子没什么出息,来来回回就是这一套,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炮兵轰时步兵冲,步兵冲时炮兵轰,瞧瞧,老子都总结出来规律来了,鬼子屁股一撅,老子就知道他们放的是什么屁。”

这话语说得幽默,张大彪和周围的一众战士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可紧接着随着硝烟慢慢被冷风吹散,大家并没有听到日军的脚步声,反倒是听到了机械的轰鸣声。

这可是怪事了,到底是什么情况?

李云龙和张大彪一行正自疑惑的时候,负责前线侦查的侦查兵急匆匆地返回汇报道:

“团长,情况不太妙,小鬼子把铁王八开进村子里来了。”

……

在机械的轰鸣声中,日军九七式中型坦克正从辛村的村口肆无忌惮地开进,由97块单销全钢履带板链接而成的宽330的履带,在有些松软的土地上碾压出一段段极其规则的浅痕横条。

位于坦克车体中部右侧,可以360°回旋的炮塔虎视眈眈;车体前部左右两侧的机枪手在暗中伸出了枪口,蓄势待发。

前后一共三辆九七式中型坦克,这就是依岭七五郎期待着的对付独立团的利器。

要说这小日本可算不上坦克大国,二战期间生产坦克的总数只有4500辆,只相当于苏军坦克的年产量,而且日本坦克的性能也不算先进。

但是在这对华战场上,日军的坦克却可以耀武扬威,甚至是不可一世。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中国的国力孱弱,军事力量落后,工业生产跟不上战争的步伐罢了。

可这也是不争的无可奈何的事实。

至少依岭七五郎此刻可以尽情的卖弄自己胜券在握的嘴脸了。

另一边,随着九七式坦克的推进,通讯兵将情况汇报给了李云龙。

原本还抱着拖住日军,联合其他八路军主力,反包围日军第四旅团的李云龙,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老实说,这还是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