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3 章(1 / 1)

无限军功从亮剑副本开始 深思文学 2000 汉字|14 英文 字 1个月前

片刻,算是默认。

“团长,一号说过,俺首先是团长的警卫员,然后才是野狼特战队的二号,这次俺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保护好团长。”

“放屁。”李云龙像是被人踩着了尾巴,大骂道:“我李云龙八岁习武,十八般武艺没有不精通的,战场不知道上了多少回,砍下的鬼子脑袋加上老子的两双脚趾头都数不过来的,老子需要你保护?”

和尚有些蒙圈了。

李云龙拍了拍和尚的肩膀,道:“行了,你小子别跟个木桩一样杵在这儿了,愣是看的老子想揍你。”

“嘿嘿,团长,你又打不过俺!”和尚就是这么直挺。

李云龙乐道:“老赵,你看见了吧,这小子就是个一根筋,咋净说实话的?得得得,和尚,赶紧回你的特战队去,老子现在看到你就头疼。”

“团长,可俺得保护你啊!”

“嘿,你还来劲儿了是吧,老子用不着人保护,赶快回你的特战队去,再晚了可跟不上行动了。”

“可那是一号的命令……”

“你放心,等韩征那小子回来了,老子亲自跟他解释。”

“哎,团长,俺太谢谢你了!”

李云龙都把话撂这儿了,和尚再不犹豫,掉头就朝着韩征离开的方向追去。

望着和尚远去的背影,赵刚笑道:“老李,这么好的警卫员,怎么也不带上了?”

李云龙摇了摇头,感慨道:“这小子想什么我明白,老赵,说句实话,要不是你看着,还有全团的弟兄等着我指挥,老子都想跟韩征那小子一起,踹了筱冢义男那老鬼子的老巢了。”

“谁说不是呢,这样的行动对于任何一位有血性的军人来说,诱惑力都是相当大的。”赵刚表示赞同。

……

……

“归队。”

“是。”眉开眼笑的和尚一扫之前的郁闷,迅速地站到了特战队队伍之中。

“报数。”

“一”

“二”

“三”

……

“十二”

“汇报装备情况。”

“三号,避弹衣一套,冲锋枪一把,短枪一把,弓弩一把,匕首一把,手雷四颗,子弹三百发,干粮三斤……”

“四号,避弹衣一套,98K狙击枪一把,短枪一把,匕首一把,手雷四颗,子弹三百发,干粮三斤……”

……

特战队队员们的特战装备可以说是异常精良。

整支小队十三人的队伍,98K五把,避弹衣十三套,冲锋枪八把,匕首十三把,短枪十三把,掷弹筒三门,手榴弹每人四颗,人均子弹三百发。

这避弹衣或者说防弹衣,是模仿缴获的几件山本特工队队员们的避弹衣仿造而成。

为了这十三件避弹衣,先是韩征一行缴获了一些日军的装甲车外壳,然后由李云龙出面去找后勤部部长李万和帮忙,兵工厂专门将这些装甲车外壳打磨成避弹衣的模样,这才制成。

大口径的步枪子弹自然是不可能阻挡得了的。

一些炮弹的碎片或者是小口径的手枪子弹倒是可以阻挡。

总之,但凡是可以增加队员们生存几率的装备,韩征都想方设法去弄到。

五把98K,其中两把分配给了韩征和王喜奎这两名特战队中的狙击手,另外三把给了侦查手冯谢青和十一号号孙哲夫,用来远距离侦查,机动配合,最后一把分配给了六号王根生。

其他人则是人手一把冲锋枪作为主要火力,再另配上手枪、匕首之类。

三门掷弹筒自然是交给了火力支援组的王承柱等人。

至于团主力那边,这么长时间的训练以来,独立团除了王承柱之外,可还有不少会开炮的好手,那两门步兵炮,还有掷弹筒之类的火炮武器不会被埋没的。

除此之外,韩征花费了390军功兑换了3只弓弩和30把弩箭。

这类冷兵器可以在悄无声息之中杀敌,绝对是特种作战行动中的利器。

……

所有队员们的装备检查完毕,韩征稍稍满意,自己这支特战队的特战装备与后世特种作战部队相比自然上不得台面,但放在这个时代,绝对算得上是精良的了。

就算是比起日军的山本特工队,也毫不逊色。

若是再放在武器装备异常落后的八路军中。

多的不说,就人均300发子弹这一项,就足以让八路军人均子弹不到五发的主力部队惊为天人了吧!

同样检查完自己的装备的韩征晃了晃身子,全身上下的所有武器装备物资加在一块儿,二十五公斤左右。

这个重量对于普通战士来说或许会成为负担,但对于经常负重二十五公斤长距离越野行军的特战队来说,早已经是家常便饭。

“最后调整自己的作战状态,有没有问题?”

“三号没有问题。”

“四号没有问题。”

……

“十四号没有问题。”

“很好,出发——”

韩征大手一挥,野狼特战队组建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特大斩首行动,正式拉开了帷幕……

无限军功从亮剑副本开始

第173章 孙秋白的牺牲

……二号传回来的情报应该是有误的,他给出的情报,预计日军会在次月中旬发动大扫荡。

韩征虽然不是文科生,更没有精通历史,五一大扫荡这个连具体发生开始的时间都已经明确好了的剧本事件,韩征还是记得的。

就应该是在次月初。

至于日军为什么会把扫荡的时间一下子提前了这么多,那就不得而知了,或许正是为了提防已经预计划制定的消息暴露,达到一个突然袭击的效果吧!

韩征带着特战队行动的时间接近本月底。

在行动之前,韩征让冯谢青给二号传递了一封情报。

情报是用极小的纸条写成,压在两方联络一向使用的一处隐蔽的固定联络地点的石块下。

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次情报的传递,促使了围绕着二号身边发生的一场大风浪。

………………

……玉Q原本就是个地痞流氓,没有名字也没有什么文化,只是有一次在县城里听说书先生讲到一个什么鲁迅先生写的阿Q正传,觉得里边的阿Q很有意思,就给自己起了个堂堂正正的名字,叫做玉Q。

后来抗战爆发,生活越发难以为继的玉Q听说当二鬼子能混饭吃,就毅然绝然地投了皇协军。

反正在玉Q这样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求一日三餐的家伙看来,为了混口饭吃,当汉奸大概也不算什么太丢脸的事情。

后来已经升任伪军三连长的孙秋白找到玉Q,让玉Q帮忙做一点小事,并承诺给他好处,从此成为自己人。

于是,原本默默无闻,就算是死在巷子里都无人问津的路人甲玉Q,就这样慢慢的风生水起了。

至于孙秋白需要玉Q做的事情,就连玉Q自己也没有想到会这么简单,只是在县城一处隐蔽的建筑后的一棵梧桐树的树洞里的石块下拿回一张纸条,有时再传递出去一张纸条,仅此而已。

唯一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