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将离京先定婚事(一)(1 / 1)

欺世盗国 司史 3652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一百九十九章 将离京先定婚事(一)

“魏?”汴京中陈佑的魏姓下属只有魏仁浦一人,只是他来作甚?

陈佑可还记得,自己想要招揽魏仁浦的时候,被委婉拒绝了。

疑惑归疑惑,还是吩咐门房赶紧去把魏仁浦带进来。

这个宅子并不大,陈佑收拾一番书桌,开门到书房门口的台阶上刚刚站定,魏仁浦就在门房的引导下朝这边走来。

虽然天色暗了下来,但能看到魏仁浦此时还穿着常服,应该是散衙之后直接就过来了。

眼看就要走到跟前了,魏仁浦将手中包裹递给门房,站定叉手行礼道:“拜见使君,一套砚台,不成敬意。”

陈佑哈哈一笑:“道济不必多礼,我已经不是承旨!”

说着右手虚引:“进屋说话。叫人送茶点过来,通知厨房备一桌酒席。”

后一句话却是跟门房说的。

魏仁浦笑了笑,跟在陈佑身后走进书房。

分了主宾坐下,陈佑笑呵呵道:“道济此来所为何事?”

魏仁浦拱手道:“听闻使君不日离京,下官特来拜会。”

“哦?可曾去过杨相公府中?”

“正午之时已经去过。”

陈佑点点头,转开话题道:“之前倒没问过,道济在调支房可还适应?”

“比之从前事情倒是少了一些,尚算轻松。”

看着魏仁浦,陈佑突然道:“道济在枢府干多久了?”

骤然谈到这个,魏仁浦愣了一下,好一会儿才面露感慨道:“算来也有十年了!”

“十年了啊!”陈佑也不由感叹一声,“你可想过出枢府,到别处去?”

这是想再次尝试招揽了。

魏仁浦自然能听出陈佑的弦外之音,先后两次招揽,足见陈佑对他的重视。只是蜀地偏远,虽说锦官府素有天府之称,但毕竟远离中原。

这一去,就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了啊!

魏仁浦想了又想,一时下不了决心,只得面露愧疚之色道:“使君看重于我,实乃吾之幸事,只是家中老母年事已高,仓促之间不能丢下老母远赴蜀地,还望使君容我归家禀告母亲再做决定。”

父母年老,不便远游,在交通不发达的时候,这也是人之常情。

故而陈佑也点头道:“这是我疏忽了,若是令堂同意,再说此事也不迟。”

之后两人就默契地跳开这个话题,闲聊开来。

次日一早,陈佑便将《请试牛痘疏》递交到政事堂。

之后一个上午都在城中转悠,主要目的是观察一下张昭发展的那些个细作。

中午还得同冯道一齐吃一顿饭,一同出席的还有大理寺丞李仁信。

据冯道所言,双方商定在陈佑离开之前,先把纳采和问名的程序走完。然后陈佑前往锦官府的时候走江陵那一条路,在江陵老宅的家庙中完成纳吉之礼。

这样,等陈佑一两年后被调回京中之时,正好可以把纳征、请期、亲迎一并解决了。

至于说陈佑一两年后能不能调回京中,有冯道在,不需要担心这个。

定下酒楼之后,眼看时间还早,陈佑便先回家。

刚走到门口,就听门房道:“主人,家里来了个潘将军,正在偏厅候着。”

潘美来了!

一听到潘将军三个字,陈佑就知道潘美终于抵达汴梁了。

从诏书下达到今天,将将一个月。

也不怪潘美来得这么慢,他可不是孤身一人回的开封,而是带着一军兵马,这才走得这么慢。他这还算快的,有从蜀地调入京中的现在还在半路上。

陈佑还没走进偏厅,就听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大哥可算是回来了!”

定睛一看,不是潘美又是何人?

当即大步上前:“仲询今早到的?”

四只手紧紧握在一起,很是有些就别重逢地激动情绪。

听了陈佑的问话,潘美点点头道:“正是!小弟我刚从宫内出来,就到大哥宅中来了。”

“坐下说话!”陈佑抓着潘美的小臂走进偏厅。

两人坐下之后,陈佑才笑着解释道:“叫仲询久等了,某今日宴请大理寺丞李仁信,故而提前去酒楼看看。”

潘美面露差异之色:“这李寺丞是何等来历,竟需大哥如此小心?”

陈佑嘿然一笑:“他乃是我未来的妻兄,你说我该不该小心点?”

“哈哈!”潘美也忍不住笑了,“是该如此!”

说到这里,他开口问道:“说到这个,万育哪去了?”

“万育现在在枢密院当一个小吏。”陈佑解释一句之后,突然朝潘美挤了挤眼睛:“正巧我今天中午没空陪你,你就同万育一齐吃顿饭如何?”

去年提亲之后,潘美脸皮也厚了起来,装着没看到陈佑的神情,只是嘿嘿笑道:“如此正好!如此正好!”

说了几句,陈佑突然想起来一件事,脸色稍正,问潘美道:“我过两日就要去锦官府,仲询你要不要留万育在京中?”

“啊?”潘美皱起眉头,“大哥不是枢密都承旨么?怎地突然要去锦官府了?”

见潘美还不知道,陈佑只得将这几天发生的事情介绍一遍。

听完陈佑的分析之后,潘美总算是松了口气:“这么说来官家还是信重大哥的。”

说完这话,他终于想起来庞中和了,当下搓了搓手道:“至于万育,还是看他自己怎么想吧。”

潘美都这么说了,陈佑也不好多说什么。

两人又谈了一阵,陈佑自去往酒楼,潘美留在宅中等庞中和散衙归来。

在酒楼等了没一会儿,一个三十多的绿衣官员走进隔间,这边是李仁信了。

虽然陈佑官职高,但面对未来的大舅哥,陈佑可不敢摆谱,连忙起身拱手:“李寺丞。”

李仁信也是笑着回礼:“李某来迟,还望陈使君恕罪。”

陈佑哈哈一笑:“是我来得早了!寺丞且坐,冯相公还得有一阵才道。”

李仁信含笑坐到陈佑对面。

今日是冯道坐主位,李仁信虽然是代表李家,但毕竟是小辈,只能坐在左边的主宾位上,陈佑坐在右边,算是作陪。

两人沉默了一阵,陈佑当先开口道:“事先也不知寺丞喜好,只是随便点了几个菜,若有不合胃口的,还请寺丞原谅则个。”

第两百章 将离京先定婚事(二)

两人没有寒暄几句,换了一身燕居常服的冯道就来了。

一顿饭吃下来,议定明日上午纳采,下午问名。这一步其实就是互换庚帖,相当于订婚。

由于冯道要充当陈佑的亲长,所以媒人需要另请,这都有冯道来操心,陈佑要做的就是在家好好呆着。

两天时间倏然而过,除了河南府传来的捷报之外,没有什么值得一书的事情。

二十日上午,陈佑来到报慈寺外等着。

昨日纳采和问名就都完成了,替陈佑当媒人的是三司使阎俊臣,也算是符合两家的身份。

今天下午陈佑就将离京前往江陵,然后自江陵逆流而上赶往锦官府。现在来这里,是见一见自己的未婚妻子。

等了没多久,就有一辆挂着“李”字标识的马车辚辚而来。

马车的幕帘掀开一道口子,一张圆圆的小脸探出来,眼珠子滴溜溜地乱转。看到陈佑之后,又立刻缩了回去。

紧接着马车停下,一个脸上带着些婴儿肥的女使从车内探出头来:“啊!是陈使君!”

这女使喊了一声,跳下马车,拿了一个木墩放到车辕边上。

接下来陈佑就看到自己的未婚妻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被女使扶着下了马车。

这少女虽穿着厚厚的冬衣,但看起来还是比较瘦弱,也不知是不是冻得,有一些些瘦削的脸上血色甚少,看上去颇让人怜惜。

陈佑刚要拱手行礼,之前那个圆脸小孩就从马车内钻了出来,也不等少女去扶就跳下马车,看向陈佑好奇道:“你就是姑丈嘛?”

听到小孩这话,少女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轻斥道:“小乙!”

这孩子看起来不过六七岁,被少女这么一斥,撇了撇嘴躲到女使身后,只是眼睛还看着陈佑。

见到这副情景,陈佑轻笑着朝少女揖道:“李小娘子,在下有礼了。”

少女也朝陈佑作揖,只不过同陈佑相比,她是右手在前、左手在后。

互相见礼之后,陈佑才向那小孩笑道:“我是陈佑,你是谁啊?”

那小孩也不怕生,脆生生道:“我叫李益,大家都叫我小乙。”

少女连忙道:“这是我大哥家的孩子,听说我今日来报慈寺上香,非要跟着,不意遇到了陈家哥哥。”

陈佑笑着点头道:“李娘子唤我将明便是。”

少女脸上再次泛起红晕,轻声道:“将,将明,奴家小字阿阁。”

听到“阿阁”二字,陈佑脑中突然闪过一丝灵光:“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好名字!”

却原来这少女名为李疏绮,名和小名就是出自这一句诗,而她的字“弦歌”,则是出自下一句“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两人站在门口谈了几句,陌生感总算消散了一些,于是在李益的催促下,一行四人步入报慈寺。

两人本就有婚约在身,再加上李益这个小家伙做润滑剂,一上午下来关系亲近许多,就仿佛早已认识一般。

对李疏绮,陈佑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容貌算不上倾国倾城,但也算是清秀,只是看起来有些柔弱了点。

时近中午,陈佑目送李家马车离去,自行前往马行街上的酒楼,潘美、赵普等人预先定了一桌宴席,准备送一送他。

午后,准备完毕的陈佑带着李家小娘子的庚帖乘着马车前往江陵。

他身上还有王朴的敕命,王朴接了枢密都承旨的位子,同时还是黄门侍郎,正儿八经的参议中枢。同陈佑之前相比,不说天壤之别,那也是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

说不羡慕那是假的,但陈佑知道自己还比不上王朴,毕竟人家是一早就跟着赵元昌的。

只不过陈佑也不算太差,估计是为了能更好地保护卢金婵,陈佑得了一个西川行营都监的名头,而原本的西川制置使则成了西川行营副都监。

这一次陈佑离京,也带了不少人。

庞中和最终还是选择跟陈佑一同去锦官府,当然了,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离家太久,想回家看看。这次陈佑是准备在江陵过了除夕再入蜀,庞中和也能同家里人过一个年。

至于梅松,他最终选择留在枢密院,陈佑也没说啥,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说不得以后就需要他帮衬一把呢!

虽然少了一个梅松,但陈佑又多了一个名为汪弘洋的幕僚。没错,正是原本杨邠的幕僚。

杨邠请辞之后,带着此人来到陈佑家中。能被当朝宰相看重,汪弘洋自有其过人之处,一番考校后,陈佑便留下了此人。当然,要想被陈佑完全信任,还得再经历一些事情才行。

除此之外,冯道还帮陈佑寻了几个知晓军事的幕僚。这些人或许战略水平不行,但对于军队训阅、粮秣后勤、行军扎营等各有擅场。

这些都是经验之谈,陈佑虽然了解一些,但要想避免出错,还得要这些有经验的人来辅佐。

这也是后来绍兴师爷能够在官场兴盛起来的主要原因之一了,只不过和以后的师爷不同的是,现在的幕僚大多是抱着先做幕僚再当官的想法。

一行人紧赶慢赶,终于在二十七抵达江陵城。

陈佑现在也是身披紫袍的朝堂重臣了,家门上的牌匾终于能再次换成“陈府”了!

只不过他现在还不顾上这等小事,安排好跟着自己的一干人等之后,梳洗一番换上常服,先去荆南节度使府拜访李继勋,紧接着前往江陵府衙拜访权知江陵府事吕施彦。

不出意外的话,今天晚上吕施彦会同李继勋一齐举办一场欢迎陈佑的宴会。

这几天陈佑会特别忙,今天的拜访和晚宴就不说了,年前还得在家中祭祀家庙,一是常规的新年祭祀,而是为了完成纳吉的仪式。

然后要同一干拉关系老友故交吃饭喝酒,虽然这些人他都不认识。

陈佑这次看起来是被撵出京城,但再怎么说也是三品高官,而且这么年轻,经得起沉浮。是以不少南平被灭之后沉沦下来的南平旧人动起了依附陈佑的念头。

对这些人,陈佑翻出了当年那本人情簿子,凡是上面没有名字的,一概不见。然后又从陈行文那里问了父亲葬礼上来人的名单,这份名单上有名字的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