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俘虏政策
见过上千人一片大乱的景象吗?
见过上千人互相拉扯,争相上前,你推我搡,鞋脱帽掉,大人喊孩子哭,到处都是吼叫声音的场面吗?
蜀汉景耀七年五月十九这天的下午,张志亲眼见到了。
具体情况是这样,经过了一番紧促的准备后,五月十九这天正午,张志率领毋敛县的主要文武出城,按照原订计划,在南门城外的校场之上,举行了一个简陋的誓师典礼,正式公布蜀汉叛徒霍弋已经率领南中七郡向魏国投降的消息,再又就是当中朗读毋敛时曹连夜赶写出来的檄文,当众宣布起兵复国,重建蜀汉。
这个誓师典礼不但简陋得发指,参观的毋敛百姓也仅有千人左右,主管市集的集曹莫声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鼓动了毋敛城里半数左右的百姓出城参观,附近乡村闻讯前来参观的百姓更是只有区区四五百人,还以老弱妇孺居多,真正符合征兵标准的强壮青健则大部分都继续在农田里劳作,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来参与这个典礼。
主管教育的毋敛时曹也很给张志丢脸,写出来的檄文既没有多少文采,也没有什么象样的鼓动力,张志在校场的土台上把檄文朗读完了之后,仅仅只有毋敛的文武官员和部分士卒鼓掌叫好,大声宣誓誓死追随张志起兵复国,校场上看热闹的百姓却几乎都是一片沉默,既不肯开口叫好,更没有争着抢着跑到校场旁边的募兵点应征入伍,情绪麻木得让张志揪心。
不止如此,还有一些泼皮无赖当众吹起了口哨,幸灾乐祸的嘲笑张志和毋敛文武的不知死活,竟然想以毋敛这个偏僻小县的一县之力,与整个南中七郡为敌,继而还要和三分天下已得二半的曹魏为敌。
见此情景,心里本来就七上八下的张志自然有些心虚,好在张志手里还有一个金手指叫方便面,大声鼓励了毋敛百姓踊跃投军之后,张志又大声宣布为了感谢毋敛百姓对毋敛县寺和自己的支持,让到场参观的军民百姓每一个人都吃上一碗方便面。
即便是到了这个时候,校场上依然还是声音寥寥,在场的毋敛百姓只是窃窃私语,互相打听什么玩意叫做方便面,并没有任何的欢呼激动,民心士气依然还是低迷得可怕。
混乱的开始源自于在场的毋敛士卒首先领取方便面,当一勺勺开水冲进毋敛士卒手中的面碗,方便面独特而又浓郁的化工香料香味在校场上弥漫,不但在场的毋敛百姓开始出现混乱,就连还没有领到开水的毋敛士卒也开始军心浮动,争先恐后的脱离岗位,你争我抢的想要抢先领到开水,逼得负责维持现场秩序的赵全只能是赶紧下令,用鞭子和棍子命令士卒恢复队列,依次领取开水吃面。
彻底的一片大乱开始于毋敛百姓排队吃面,看到毋敛士卒象饿鬼投胎一样的大口吃面,半点舍不得浪费的把面汤喝得点滴不剩,又把面碗舔得干干净净,又闻到了弥漫现场的方便面浓香鲜香,再当主持集会的莫声开口要求在场百姓排队领面时,早就已经骚动不安的百姓人群,自然也就马上一片沸腾了。
“他爹,抱好孩子,快过去领面!”
“大爹,大爹,快,快,晚了就没有了。”
“甲儿,甲儿,你跑慢点,小心别摔着,等等娘!”
“快,快,先给我,先给我!”
沸腾的人群如同潮水,几乎在瞬间包围了校场上的领面处,你推我搡摔倒不断,大人吼孩子哭老人叫,之前那些吹口哨发出嘘声的泼皮无赖更是个个如同下山猛虎,连推带搡的首先冲向领面处,冲得太急还冲翻了一口架在火上烧水的大釜,烫伤了几名百姓和毋敛县寺的差役,期间甚至还有人动手抢面抢碗,场面瞬间失去控制。
也还好,多亏了毋敛县寺事前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个情况,在现场布置了大量的差役和一个屯的县兵维持秩序,差役和县兵一起动手,用鞭子和木棍逼迫百姓排队,毒打动手抢面的泼皮无赖,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让百姓排好队列,依次领面吃面。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张志才亲眼看到垃圾食品方便面对这个时代普通百姓的巨大杀伤力,捧着面碗,大口吃着全是精细白面加工的方便面,世世代代以粗粮和菜粥为主食的毋敛百姓,没有一个不是吃得满脸狼藉,也没有一个不是吃得大呼小叫,甚至还有许多百姓当场哭出了声音,一边流着鼻涕眼泪,一边把鼻涕眼泪和面条面汤大口大口的揽进嘴里。
“好吃!太好吃了!这世上怎么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这是许多毋敛百姓共同的呼喊。
“好多盐巴,我这辈子,就数这一顿饭吃的盐巴最多!”这是许多毋敛百姓共同的感慨。
不需要洗碗洗碗,没有一个毋敛百姓不是把面碗和筷子舔得和用清水洗了几遍一样,后来者也不嫌脏,接过沾满口水唾沫的碗筷,毫不犹豫的就把面饼和调料放在碗中,冲上开水就狼吞虎咽,期间自然也没有一个人让面饼真正泡足三分钟。
不止如此,许多百姓在吃完了一碗面后,又发面差役面前点头哈腰的哀求,希望能够再吃上一碗,毋敛县兵的士卒同样个个如此,没有一个不是希望能够再吃到一包方便面。张志也适时出面,在台上大声宣布为了奖励毋敛县兵支持自己起兵复国,决定给每名毋敛县兵发放五包方便面的赏赐,还有保证以后每天可以让每一名毋敛士卒至少吃到两包方便面,马上就换来毋敛将士的齐声欢呼和士气大振。
再接着,张志又亲自宣布,告诉毋敛百姓说从现在开始只要是加入毋敛汉军的新兵,每人先发五包方便面的安家费,还有保证每天至少可以吃到两包方便面,结果话还没有说完,就已经有无数毋敛百姓冲向征兵处,大吼小叫着要求加入毋敛军队。
主动请求投军的已经不止是十六岁以上和五十岁以下适龄男子,许多白发苍苍杵着拐杖的老者,身高不到五尺的幼童,也都冲到了征兵点前要求入伍,甚至还有许多妇女也自告奋勇,提出希望能够加入毋敛军队。
不要说夸张,没有经历过穷日子,没有经历过天天年年都靠粗粮淡食充饥的生活,就不会知道方便面的真正美味,那怕这种方便面是包装袋里只有一包粉末调料的最廉价低档货,在真正的穷人面前也是无上美味。
见此情景,一直都在担心招募不满兵员的张志当然是悄悄松了口气,然后又贪心不足,赶紧去令现场的几个征兵点,让负责征兵的毋敛官吏把好关卡,绝对不能滥竽充数,招募不符合年龄要求的老弱士兵。
也还是到了这个时候,张志才满面笑容开始与旁边的毋敛文武交谈,讨论如何尽快建立编制和训练士卒,还有如何武装新兵,期间颇有头脑的毋敛金曹还向张志提出建议,让张志拿出一些方便面向民间换取武器和生铁,还有招募工匠锻造武器,张志也一口答应。
正在商量用什么价格向民间采购武器和生铁的时候,已经被封为亲兵队长的张价突然把一个差役领到了张志面前,说道:“公子,我们昨天派去麻尾莫家寨和莫寨主联系的人回来了。”
“怎么样?”张志忙向送信的差役问道:“莫寨主看了我们的书信后,是什么态度?有没有说什么时候来县城和我见面?”
“回禀明廷,莫寨主没说什么时候来。”送信差役答道:“看了明廷的书信后,莫寨主说他这段时间太忙,没有时间来县城拜会明廷,又说明廷如果真有什么大事,可以亲自去莫家寨和他见面,他一定设宴款待。”
“明廷,千万不能去!”旁边的傅恭赶紧提醒道:“现在县城里的大事都要你亲自主持,你千万不能随便离开县城。”
都已经正式宣布起兵了,张志除非傻了才会去别人控制的寨子里冒险,也立即点头表示认可,旁边的户曹马凤则开口提议道:“明廷,我们现在刚起兵,急着需要毋敛地方大族的支持,要不请莫集曹亲自去麻尾跑一趟,把详细情况告诉莫寨主,看看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态度?莫集曹和莫寨主是亲戚,应该好说话一些。”
张志下意识的扭头去看旁边的集曹莫声,莫声则犹豫了一下,然后拱手说道:“明廷,你如果觉得有必要,属下愿意去一趟麻尾,当面替明廷向兄长问清态度。”
说完了,莫声又赶紧补充道:“不过去麻尾全是山路,交通不便,属下不能把家眷带去,属下离城期间,还请明廷和各位同僚代为照看属下的妻子和孩子。”
“这家伙挺聪明的嘛,竟然能主动提出把人质留下,看来这个莫声就算真的莫氏家族安插进县寺的眼线,态度也比较中立,应该可以适当信任。”
张志在心中得出结论,但是仔细盘算了片刻后,张志还是摇了摇头,说道:“暂时不忙,我们现在最重要的事还是赶紧征兵和扩军,有了军队腰秆子才硬,争取莫寨主支持的事先搁一搁,等我们把六个屯的兵力招募满员了再说。”
莫声答应,又犹豫了一下后,深知自己族兄秉性的莫声还是开口说道:“明廷,麻尾到县城必须经过下司,下司以杨姓族人最多,我们县寺里也有几个下司杨家的人,属下提议,明廷不妨找一两个出来,让他们去下司那边劝说一下同族踊跃投军,顺便看一看周边动静。”
“顺便看一看周边动静?”
听话听音,张志眉毛一扬,马上就明白了莫声话里的暗示,也立即点头,然后转向旁边的张咎说道:“张叔,这事就拜托你去办了,尽快在县寺里找一个下司杨家的人出来,然后带来见我,我亲自给他安排去下司招兵的事。”
张咎立即拱手答应的时候,莫声也在心里暗暗祷告道:“族兄,你可千万别乱来啊,你如果真有什么动作,我就夹在中间难做人了。”
让张志失望,因为人口基数实在太小的缘故,虽说为了早晚能够吃上一碗方便面,在场的毋敛百姓全都踊跃投军,但是经过甄别挑选之后,毋敛军队当天还是只招募到两百出头的新兵,还大部分都是刚符合招兵要求,没有太多身强力壮又正处盛年的精兵,张志对此毫无办法,只能是先组建了一个屯交给傅恭率领,把余下的新兵分给朱相和赵全补充编制,同时从毋敛老兵和县寺差役中挑选合适士卒,把自己的亲兵队给建立了起来。
除此之外,张志当然少不得去令毋敛各乡各村,适当拿出一点方便面交给各乡三老,鼓动乡下的适龄男子踊跃投军。然后到了傍晚时,张志又亲自安排了一个下司的杨姓差役出面,让他携带五箱方便面返回下司老家,一边鼓动那一带的适龄男子投军,一边暗中严密监视毋敛县中宗族势力最为庞大的麻尾莫家。
还有件事值得一提,当天晚上,好不容易处理完了公事,张志躺在床上准备睡觉的时候,系统的声音突然在张志的脑海中直接响起,说道:“按照系统规则:补发宿主华丰三鲜伊面104包,请宿主检查领取。”
“补发方便面104包?”
张志一楞,忙打开空间仓库查看,见空间仓库里的表格上方,确实出现了一排补发华丰三鲜伊面104包的彩色字样,张志不由大奇,忙问道:“系统,你为什么要补发给我方便面?”
“因为宿主治下的登记人口增多了十三人,所以按照援助规则补发。”系统解释道:“宿主今天招募新兵时,有十三名毋敛县的隐藏人口报名投军,被宿主的军队登记在册,这种情况属于宿主治下的人口增多,所以按照规则,在前三十九天的免费援助期内,本系统也将给这些新增人口每人每天发放八包方便面的免费援助。”
“另外。”系统又补充道:“鉴于宿主治下人口增多十三人,宿主可以向本系统出售的古董数量也增加十三件,目前宿主可售古董3855件。”
“还有这好事!”张志一听大喜,也马上下定决心,要在免费援助期内尽可能把毋敛县中的隐藏人口挖掘出来,多捞一些坑爹系统的免费援助,多卖一些古董换取方便面,也多增加自己的赋税和士卒来源。
…………
事实证明莫声的暗示和张志的安排都绝对有这个必要,才刚到了第二天,莫氏家族的族长兼毋敛最大的地主豪强莫诸,就已经收到了张志率领毋敛县城起兵复国的消息,同时毋敛县寺交给麻尾三老募兵的三十包方便面,也被一包不少的交到了莫诸的面前。
确认了这个消息,又狼吞虎咽的品尝了方便面的美味,莫诸只是盘算片刻,然后马上就吩咐道:“快,把何家的何仲和陆家的陆季请来,就说我有大事要和他们商量。”
“还有,打开庄子里的武库,把武器好生整理一下。另外,收集车辆,从现在开始,每一辆车都不许出庄,全部留在庄子里备用。”
莫诸也很快就发现自己根本用不着派人邀请,还没到傍晚,与莫氏家族有着密切姻亲关系的毋敛另外两个大姓,何家的家主何仲,还有陆家的陆季,就已经联袂来到了莫家寨拜访,莫诸闻报大喜,忙命令人准备酒宴,然后亲自出寨,把何陆二人请进自己家中落座。
彼此都很熟悉,何仲、陆季也没和莫诸客套,才刚坐定,陆季就开门见山的向莫诸说道:“莫大哥,城里的事情,收到了消息没有?”
“收到了。”莫诸点头,又说道:“不止收到,张志小儿拿来在麻尾招兵的那些什么方便面,我也已经尝过了,确实是世间美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就冲这种方便面,张志小儿也一定能很快就招募到许多士卒。”
“我也尝过了,确实好吃。”何仲说道:“为了多吃一点,我手下的那些人还直接打了起来。”
“你大方,居然还舍得把那么好吃的东西分给手下人。”莫诸冷冷一笑,说道:“我是全部自己留下,这样的东西,吃多少都不会嫌多。”
“莫大哥,那你想不想天天吃到这么好吃的方便面?”陆季阴森森的问道。
“这还用问?”莫诸冷笑,说道:“不瞒你们说,才刚吃到第一口那种什么方便面,我就已经拿定注意派人去请你们来见面了,为的就是想和你们商量,怎么才能吃到更多的方便面。”
何仲和陆季一起哈哈大笑,然后何仲突然停止笑声,恶狠狠的说道:“莫大哥,你拿主意吧!只要你敢动手,小弟我第一个全力支持!”
“是啊,大哥,机会难得,该下决心了!”陆季也怂恿道:“张志小儿,竟然敢违背郡里的命令,拒绝投降魏国,还坚持要打汉旗起兵复汉,郡里面肯定饶不了他!大哥你如果能够抓住机会,抢在郡里动手之前,带着我们把县城拿下,也把张志那个小儿拿下,那么将来郡里论功行赏,毋敛这个县长九成九就是你的了!”
“还有城里那些方便面,也全部都是我们的了!”何仲狞笑着补充道。
“你们真的愿意支持我?”莫诸微笑问道。
“那是当然!”陆季与何仲一起嚷嚷道:“你是我们的大哥,又是我们的亲戚,我们不支持你支持谁?”
“还有。”何仲又补充道:“不瞒大哥,我来见你之前,就已经开始动手准备,只要你开一个口,小弟我马上带着人过来帮你!我们何家的人手虽然不多,但是四五百人,还是可以拉得起来。”
“我把寨子里田奴娃子全部拉出来,也应该凑得起四五百人。”陆季也说道:“还可以保证他们手里至少有一把刀,或者一支矛。”
“多谢两位贤弟。”莫诸拱手道谢,说道:“既然二位贤弟这么看得起我莫诸,那这个头,我起了!我莫诸今天也把话放在这里,只要我们拿下了毋敛县城,城里的东西,我们三家按人头平分!另外郡里面如果真的让我当毋敛县长,我也保证将来不会亏待了你们!”
何仲和陆季一听大喜,赶紧拍着胸口保证一定全力支持莫诸发起叛乱,攻打毋敛县城,然后何仲又提议道:“莫大哥,要不要联络一下毋敛的那些蛮夷豪帅(部落酋长),让他们也出动蛮兵给我们帮忙?”
“不用,也不必。”
读过半本《孙子兵法》的莫诸立即摇头,然后说道:“首先第一点,毋敛城里之前只有两个屯的军队,就算张志小儿这两天拼命的招兵买马,短时间内,也绝对招募不到太多的兵员,更来不及把他们训练武装,我们三家手里的兵力足够对付他们。”
“第二,那些蛮夷豪帅也大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就算答应出手给我们帮忙,也一定会讨价还价,不见到足够的好处肯定不会同意出兵,这样不但麻烦,还会给张志小儿扩军备战的时间,让我们更加拿下县城。所以我们只能是越早动手越好,绝对不能浪费时间。”
“莫大哥所言极是。”陆季和何仲一起点头,然后问道:“莫大哥,那具体怎么办?”
“既然我们大家都下定了决心,是同一个主意,那我今天就不留你们吃饭了。”莫诸答道:“请二位贤弟连夜回去,明天就动手集结人手,分发武器,还有准备五天的粮食。然后后天我们就在麻尾集结,吃一顿饱饭后马上就向县城进兵,杀他张志小儿一个措手不及!”
何仲与陆季一起称是,然后何仲好奇问道:“莫大哥,那你能出动多少人手?”
“两位贤弟每个人都能出动四五百人,我这个当大哥的,如果不拉起百人动手,还有什么资格当你们的大哥?”莫诸微笑反问道。
陆何二人一起哈哈大笑,也一起向莫诸竖起了大拇指,异口同声的称赞道:“还是莫大哥厉害,居然藏了这么多人!”
PS:别觉得书中的地主豪强隐藏的人口数量夸张,蜀汉灭亡时,蜀汉门阀世家向司马家族上报的人口是28万户,94万人,当时司马家族为了争取蜀汉门阀地主的支持,捏着鼻子认了这笔烂帐。十六年后三国归晋,司马家族反攻倒算重新统计人口,蜀地的人口就一下子变成了91万多户,434万多人!而且鉴于门阀世家的德行,肯定还有不少漏网之鱼!
第九十三章 俘虏政策
如果不是担心被爨谷和曹魏军队同时南北夹击,张志其实真不想故意刺激爨家,逼着爨谷尽快回师救援他的家族,只愿尽可能长的苟上一段时间,暂时别急着发起战事。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汉军的成长速度实在是太快了,菜单里增加了午餐肉和豆豉鲮鱼后,每天都能吃上油水充足豆豉鲮鱼拌饭或者拌面,每两天能够吃上一罐午餐肉,再加上各种口味方便面的滋补,糖果补充热量,认真训练还有可乐犒赏,汉军将士的体格健壮程度更是跑步前进,体力耐久力都在不断成长,即便每天都要接受极其严格的军事训练,在体力方面也依然游刃有余。
这一点在汉军新兵身上体现得最明显,加入汉军才一个来月时间,几乎每一名汉军新兵就象脱胎换骨一样,身上脸上明显多了肉,体力耐力和爆发力一起增长,弄得不少前来探亲的汉军家眷都有些不敢认自己的儿子或者丈夫,不断好奇打听亲人在军营里到底都吃了些什么?
已经被方便面滋补多时的汉军老兵,则是身上开始长出脂肪,少许将士甚至出现了腹部脂肪堆积的现象,虽说这些脂肪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噩梦般的存在,然而在生产力落后的这个时代,却是权贵和富贵的象征,无数平民百姓梦寐以求的目标。
照这样下去,再配合以严格的军事训练,不消多说,汉军全军精锐化自然不在话下,随便拉一支队伍出去就能当精锐使用也绝对不是梦话。同时在方便面和糖果午餐肉的诱惑下,味县和周边同濑、牧麻的汉夷百姓纷纷主动投军入伍,再加上张志一口气就从爨家手里骗到了六个屯队的青壮,到了正月底时,汉军的兵力也终于突破了万人大关。
武器装备方面同样如此,因为牢牢掌握着瓦楞纸箱这种原材料,根本不用害怕泄露技术,汉军自然雇佣了大量的百姓全力生产纸甲,产量大增之后,每一名汉军将士都装备上已经通过实战考验的纸甲,当然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灌钢武器稍微麻烦点,因为用融化生铁给熟铁渗碳的技术工艺还在摸索改进中,灌钢武器的产量还相对较少,质量也不够稳定,不过通过反复的总结经验,这些情况也在不断的改善之中,再加上又有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上好低碳钢源源不绝的补给,汉军全军装备上灌钢武器,同样也是早晚问题。
除此之外,第一门青铜炮也已经在汉军兵工厂中秘密问世,还被运到了无人处进行了几次试验,取得了勉强让人满意的成果,改进完善和进行量产,依然也需要时间。
有方便面、糖果和午餐肉这些金大腿打底,民政当然也不是问题,建宁百姓除非傻了才会反对允许他们用木材抵交赋税的汉军,也只有疯了才会不支持为了减轻徭役,一直都和汉军高级文武挤住在建宁太守府里的张志,也只有昏了头,才会希望用盐巴、糖果和肉食向他们交换木材的汉军离开。
顺便交代一句,开发程度较高的味县一带确实平原较多,可是山林同样众多,所以味县百姓砍伐木材依然还是比较容易,张志又无比大方的不去与民争利,没有发动军队自行伐木,把砍伐木材换粮换肉的机会全部留给了贫苦百姓,味县周边的百姓自然是对张志和汉军感恩戴德,巴不得张志和汉军永远统治这片土地。
张志之前逼迫爨家低头服软这点,也让南中大姓和建宁境内的其他城池看清楚了形势,除了爨家以外,南中的孟、董、李、毛等大姓纷纷都主动派出了家族的重要人物与张志联系通好,即便不是真心支持汉军,也表明了暂时不会与汉军为敌的态度,象征性的交出了一点人口和物资证明诚意,同时大力拥戴汉军的以木换面政策,与汉军把木材生意做得不亦乐乎。
土霸王们纷纷低头,南中的地方官员自然不甘落后,爨家被汉军打脸的消息才刚传开,许多距离较远的南中城池也不再犹豫,纷纷主动易帜归降,才刚到二月上旬,南中人口钱粮最多的滇池一带城池就已经全部向汉军递交了降表,同时张志还计划在谷昌建立了一个木材基地,利用滇池的水运之利,把滇池周边的高档木材运送到谷昌囤积,等待自己南下接收。
有了这些新降县城和不断扩大的人口基础,汉军的实力继续快速而又稳步的增长当然不成问题,但是很可惜,南北皆敌的现实却又注定了张志只能是尽量争取各个击破,不敢也无法全力发展内政,好在被接连欺负的爨家也没让张志失望,才刚到了二月初八这天,张志就收到了来自兴古的细作急报,说是爨家大公子爨谷率领着南中主力急行北上,被汉军细作发现时,已经越过了贲古抵达了西丰境内,兵力多达千人。
听到这个消息,张志当然不敢有任何的怠慢,赶紧在第一时间召集了汉军文武商议对策,结果赵全、朱相和刘聚等汉军激进派也二话不说,马上就主张立即出兵同劳,先割掉爨家这个毒瘤,然后再从容应对爨谷。
甚至就连杨稷都是这个意见,在汉军文武面前,杨稷把话说得十分明白,道:“都督,末将之前虽然与爨家处得不错,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末将也只能是立即出兵同劳,抢先干掉爨友纠集在那里的汉夷军队,不然的话,一旦让他们与爨谷会合,我们的仗不但更难打,爨谷也可以马上解决粮草补给的问题。”
张志非常冷静,盘算了半晌才向霍弋问道:“老将军,你觉得我们有多少把握劝说爨谷率领南中主力易帜归汉?好言规劝的话,能有几成把握?”
“可能不到三成。”
霍弋无奈的摇头,说道:“爨谷这个人有很多优点,豪爽大方处事公正,即便贵为南中第一大姓爨家族长的长子,也能够与士卒同甘共苦,很得士卒爱戴拥护,老夫之前任命他为南征主将,除了为了报答爨家对老夫的支持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爨谷深得军心,可以让士卒甘心为他卖命。确实担得起南征重任。”
“而且老夫也看得出来, 奇_书_网_w_w_w_._q_i_s_u_w_a_n_g_._c_o_m 爨谷对大汉也勉强还算有点感情,至少陛下投降之后,他没有劝过老夫尽快投降曹魏。”霍弋叹了口气,又说道:“可是没办法,他是爨家的人,必须得为爨家的家族利益考虑,而且他还是一个孝子,爨友要他和我们为敌,他绝对不敢不听,所以老夫觉得,我们劝说爨谷直接归降的可能,应该不到三成。”
“所以我们得抓紧时间出兵同劳。”朱相赶紧指出道:“我们只要抓住时机拿下同劳,抢到了爨家在同劳囤积的粮草军需,爨谷的军队在建宁就是无根之萍,再想收拾他们,也肯定可以容易许多。”
张志缓缓点头,也知道只有先打掉了爨谷的粮仓,才容易收拾肯定要靠同劳补给粮草军需的南中军队,然而仔细盘算了片刻后,张志还是这么说道:“给爨谷一个机会,让严岌担任使者,轻车南下去见爨谷,尽我们的最大努力劝说他率军归汉,他如果不要这个机会,那没办法,我们只能是对他的家族下手了。”
“都督,来得及吗?”赵全担心的问道:“我们的细作发现爨谷,他都已经到西丰境内了,严曹掾南下往返又得花时间,别等我们收到了消息,爨谷都已经赶到同劳附近了。”
“放心,来得及。”张志自信的回答道:“爨谷不知道建宁现在的情况,不敢保证可以沿途获得粮草补给,肯定带着大量的粮草军需行军,我们只要做好随时出兵的准备,收到消息再南下同劳,肯定还来得及。”
言罢,为了安抚众将,张志又主动说道:“各位将军,我知道你们很急着拿下同劳铲除隐患,但是老将军刚才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了,爨谷善抚士卒深得军心,能够让士卒愿意为他拼死效命。”
“遇上了这样的对手,我们如果不给他任何的选择机会,直接就向他的家族下手,那么他麾下的士卒知道了这个情况,必然会义愤填膺,在爨谷的率领下与我们拼死而战,既增加我们的破敌难度,更增加我们劝降南中主力其他将领的难度。”
“所以,我们必须要给爨谷一个选择的机会,他如果拒绝,看到他铁了心要拿南中将士的性命为爨家的家族牟利,南中主力的将士才不会铁了心为他卖命,这样老将军和杨将军他们出面劝降爨谷麾下的将领士卒,才可以容易许多,明白这个道理没有?”
汉军文武被张志的分析劝动,纷纷点头,张志也这才拍板说道:“就这么办了,给爨谷一个选择的机会,他如果拒绝,我们再出兵奔袭同劳,这样即便不能得手,战火也是他们爨家挑起的,我们策反劝降其他的南中将领将士,也可以理直气壮许多。”
就这样,在明明有充足时间从容拔掉爨家这颗钉子的情况下,为了长远的利益考虑,张志毅然选择了暂时按兵不动,仅仅只是一边积极备战,做好随时南征同劳的准备,一边派遣原先的南中都督府主薄严岌轻车南下,带着自己和霍弋的书信主动去迎北上途中的南中主力,尽最大努力劝说爨谷率军归降。
但还是很可惜,张志的一片好心全部被人当成了驴肝肺,才刚到了当天的傍晚,张志就收到了来自同劳的急报,说是爨家正在组织大量人力往同劳县城里转移粮草物资,明显是已经在准备守城待援了。
听到这个消息,张志略略有些动摇,可是考虑到爨家既然敢这么做,肯定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一定能在汉军做出反应前完成粮食物资的转运工作,自己就算立即出兵也来不及阻止,还会落下师出无名的不义名声,便在心里说道:“反正来不及了,干脆别去管他,还是耐心等爨谷的回应吧。”
…………
爨友之所以这么果断坚决的转移粮草物资,原因当然是他收到了大儿子直接送来的消息,知道南中主力已经回师到了建宁边境,担心张志先下手为强干掉自己,所以才赶紧做好守城待援的准备。
同时爨家也确实没给汉军阻拦他们如此行事的时间,靠着雄厚的人力基础,还有事前的暗中准备,日夜不停的辛苦搬运,爨家仅仅只用了不到两天时间,就把最重要的粮草军需全部转移进城囤积,根本没给汉军任何及时做出反应的机会。
也还是到了这个时候,一直都在提心吊胆的爨友才长松了口气,向旁边的常忌说道:“终于可以放心了,这下子就算张志小儿出兵南下,我们也可以安心守城了。只要粮草在手里,城外的产业,张志贼军想怎么抢怎么抢去。”
“老前辈为大魏朝廷付出的牺牲,晚辈定当禀明府君,请大魏朝廷降诏褒奖。”常忌拱手对爨友表示感谢,然后又问道:“老前辈,和其他南中大姓联络的情况如何?”
“一帮老滑头。”爨友十分窝火的说道:“全部都是嘴上答应全力支持老夫,实际上连一道书信都不给老夫,生怕张志小儿先下手为强干掉了老夫,拿到了他们的通魏证据。”
“关键还是没有人站出来振臂高呼。”常忌又微笑说道:“老前辈,既然你已经决心讨贼,令公子的大军又已经北上来到了建宁边境,那何不现在就打出大魏旗帜,表明与伪汉贼军不共戴天的态度?如此一来,其他的南中大姓见了,必然会纷纷响应啊。”
爨友有些犹豫,旁边的爨老二则是脸色一变,赶紧说道:“父亲,千万不能急于易帜,味县与同劳近在咫尺,我们现在就急着易帜的话,只会给张志小儿立即出兵讨伐我们的借口啊。最好的办法,还是能拖一天算一天,尽量给兄长争取回援时间。”
“二公子,这你就错了。”常忌语出惊人,说道:“令尊现在就易帜归魏,才是真正的给令兄争取回援时间。”
“茂通先生此言何意?”爨老二不解的问道。
“二公子难道忘了,令兄回援同劳,必须得先到谷昌,然后再西进昆泽,最后才能回援同劳?”常忌振振有辞的说道:“张志小儿有没有本事在下不知,但是以霍弋的本事,绝对能明白出兵谷昌,肯定能够切断令尊与令兄的联系,倘若张志贼军这么做了,那你们的麻烦就大了。”
“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常忌又说道:“令兄的粮草就无法补给,同劳的粮草也必须得西走昆泽山路才能送到,不但转运困难,还容易遭到拦截,对于军队来说危险。虽说到了时候,爨老前辈也有亲自率军西援谷昌的选择,可是同劳一空,张志贼军的味县驻军,不就有了机会了?”
不懂军事,爨家父子难免被常忌忽悠得略略点头,常忌则又继续忽悠道:“所以,老前辈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即易帜归魏,引诱也逼迫张志贼军出兵同劳,让他无法出兵拦截爨谷将军的回师道路,这样爨谷将军才可以轻松回师到同劳,与老前辈你会师一处。”
被常忌忽悠心动,爨友万分犹豫,半晌才说道:“让老夫考虑一下,也顺便看看张志小儿那边有什么动静?”
是日傍晚,爨友收到味县急报,确认了汉军没有在当天清晨出兵南下的迹象,然而爨友依然还不肯放心,又耐心等到了第二天上午,等到自家眼线连夜送来的急报,知道了汉军确实没有在二月初十这天出兵南下,爨友才惊讶的说道:“张志小儿在搞什么鬼?老夫转移粮草这么大的动作,不可能瞒得过他的细作眼睛啊?算时间,他前天就已经知道了这个情况啊,怎么昨天一整天都没动作?”
“只有一个解释。”常忌阴森森的说道:“那就是张志小儿根本就不打算搭理同劳,只准备出兵谷昌拦截令公子的军队,所以他才故意不理会同劳这边的动静。”
爨友更加动摇,半晌才说道:“今天晚上决定,如果张志小儿今天还是没有动静,我们明天易帜归魏,逼着他出兵同劳,给老夫的长子争取回援时间。”
张志没有让爨友失望,当天傍晚时,爨友再次收到了味县急报,知道了张志依然按兵不动的消息,爨友也不再犹豫,马上就拍案怒吼道:“明日正午,杀马祭天,易帜归魏,逼着张志小儿来打同劳!”
说干就干,到了第二天正午时,不管二儿子苦口婆心的一再劝阻,爨友还真领着爨氏族人和与自家结盟的蛮夷豪帅,在同劳城外举行了一个庄严隆重的誓师典礼,宰杀了一匹无辜的白马祭告天地,宣誓了与汉军不共戴天的决心,同劳城上,也扯下重新打起没有多久的汉军旗帜,重新打起了曹魏大旗。
除此之外,爨友当然少不得派遣信使赶往南中各地,向南中各大豪强大姓知会自己已经起兵归魏的消息,要求南中各大豪强效仿自己起兵反汉,还把自己已经与曹魏取得联系的重要消息公之于众,以此鼓励其他的南中大姓放心起兵,还有建宁的其他夷人部落放心叛乱。
常忌这边,眺望着在同劳城上重新飘荡的曹魏大旗,常忌表面上神情自若,心中却冷笑连连,暗道:“打吧,你们这些南中蛮夷,打得越激烈越惨烈越好,对我们大魏也越有利!还有,爨家这边直接举起了大魏旗帜起兵,霍弋那个逆贼就是把嘴皮说破,也绝对劝不动爨谷叛魏投贼,张志贼军,也只能是和爨谷血战到底了。”
…………
因为爨家是在二月十二这天正午宣誓起兵反汉,张志当然也是在二月十三的接近中午才知道这个消息,听完了细作的报告后,张志不由万分失望,知道自己与南中主力还是免不了一战,可是又无可奈何,只能是叹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既然一定要打,那就打吧。”
叹息归叹息,爨家既然自己作死,张志也别无选择,只能是赶紧召集汉军文武,安排出兵征讨同劳的具体事宜,然而让张志略略有些奇怪的是,就连率军驻扎在城外的赵全和吴麻等人都已经到齐了,距离不远的霍弋竟然还没有到来。
也还好,张志正盘算是否派人去催时,霍弋就已经快步上到了太守府大堂,而更让张志奇怪的是,上得堂来后,一向很给自己面子的霍弋不但没有行礼,还张口就问道:
“都督,打听件事,请问你家的祖茔,是在什么地方?”
听到这话,陈粲和赵全等汉军文武当然都是莫名其妙,张志更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疑惑答道:“老将军问这个干什么?晚辈是雒城人,祖茔当然是在雒城啊。”
“那说定了!”霍弋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带老夫去你的祖茔祭拜一番,也顺便看一看都督你家祖茔的风水。”
“老将军此言何意?”张志彻底糊涂了。
“因为老夫年纪也不小了,该给自己考虑后事了。”霍弋长叹了一声,说道:“所以老夫想去看一看都督你的祖茔风水,然后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处相似的风水,让老夫百年归天时有个落脚之处,也顺便在将来荫庇子孙。”
听到这话,张志当然是糊涂得一塌糊涂,陈粲则小心翼翼的说道:“老将军,晚辈放肆一句,我们正在商议南征同劳的紧要大事,说笑的话,还是等闲暇的时候再说吧。”
“不用商议了,更不用急了。”霍弋笑得既神秘又古怪,语气轻松的说道:“因为这一场仗,我们已经赢定了,而且还是想输都难的那种赢定了。”
“老将军此言何意,晚辈怎么越听越糊涂?”张志稀里糊涂的问道。
“所以老夫要问都督你的祖茔何在啊。”霍弋笑容变得有些苦涩,说道:“都督,你的运气好得让人不敢相信是真的啊,老夫刚收到的可靠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