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上侦察的真实情况。
还有机载新型晶体管计算机,和舰船互换信息的实际效果。
而他是格鲁曼董事局成员和股东的身份,足够他担任格鲁曼的带队人。
从基地出发,花了8个小时抵达预定海域。
李长亨站在‘突袭’号护卫舰的电子监控指挥室里,看着一个个大兵和军官操作着各种设备。
链接上空中的一架预警机,还有周围海域的3艘护卫舰,明着是进行实战演习,暗地里却在搜寻海里的特殊目标。
具体如何演戏李长亨一点也不干预,他很清楚自己不能真的下达命令,以免被人抓住这点,攻击他的同时,也指责海军。
不过,对照脑海里后世电影里的那些高科技设备,再看看面前的连计算机屏幕都只是个黑白小盒子的指挥室。
顿时就有些失望和无聊。
显示器是黑白的倒不是问题,反而黑白的最稳定,要不然未来的一些舰船上,也不会一直沿用黑白显示器。
但一个一米高,带有人脸大小显示器的计算机,造价居然四万六千美刀,那就是真是抢钱了。
好在李长亨还算清醒,知道造舰、造飞机的研发费用不仅高,很多时候还全是白费力气。
仔细想想,想赚大钱还是民用产品更赚钱。
未来那些巨型军工集团几百、上千亿的市值,对比网络公司和金融公司,动手不动几千亿,上万亿的市值,难怪米国人未来有很长一段时间会抛弃实业。
不由惋惜和好笑的摇了摇头。
却没想到周围的人无时无刻的都在注意着他。
“sir?”
听到身边有人喊自己,回头就见护卫舰的舰长和格鲁曼的工程师,眼里全是疑惑的直勾勾的看着自己。
“抱歉”,李长亨脑子一转笑着说道,“我在想未来的技术,是否能造出一种触摸显示屏。
指挥室所有岗位上的士兵,只需要在屏幕上操控,就能完成整艘战舰的操控。”
这话让舰长和几个军官听的一头雾水,根本想象不出到底是什么样的技术和设备,才体现出李长亨描述的那样。
倒是格鲁曼的工程师眼睛一亮的盯着他说道,“sir,您说的这技术确实很适合新型战斗机和军舰,但那种技术的跨度实在太大了。
而且还得看米国整体科技的进步,要不然,光靠格鲁曼一家不可能真的实现。”
这下反倒让李长亨楞了一下,没想到格鲁曼已经有人这么早就畅想过触屏显示器。
不对,军用技术往往比民用早十几,甚至二十多年就出现了。
而且90年代末的时候,f22好像就已经装备了这种技术。
也就是说很可能80年代的时候,米国就研发出了触摸显示器。
之所以没转为民用,除了技术需要保密之外,还应该是实在太贵了。
想到这,李长亨在心里暗自提醒自己,有机会还是要多了解、了解米国军方的研究项目。
别看红色北极熊被拖垮了,但米国在冷战时期80%的研发力量一样放在军用上。
要是北极熊没打阿福汗战争的话,谁先被拖垮还真难说。
甚至著名的太空计划,不过是米国的经济上已经承受不了,不得不搞出个噱头来忽悠北极熊。
却没想到毛子们还真的信以为真,然后一心超过米国,把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到空天项目上,却又很难短时间内对自身实力有多少帮助。
------
时间在李长亨和格鲁曼的工程师们,讨论着技术方面的话题时,不知不觉的过去了3天。
三月最后一天的下午,李长亨正在自己的单人居住舱里睡中午觉时,忽然听到舰艇上传来刺耳的警报声。
等他急匆匆的穿好衣物,钢铁的舱门上传来急切的敲门声。
门一开,就见这些天跟着自己的海军上尉,激动的大声说道,“sir,预警机传来消息说,离我们87海里外海域里发现疑似潜艇的可疑船只。
舰长猜测是半潜式走私船的可能,远大于不明身份的潜艇。
因为除非军用潜艇出现无法解决的故障,否则不会在白天就半潜式浮出水面换气。”
李长亨脸上一喜欢,跟着上尉快步来到指挥室。
就听舰长用无线电对讲机,向离得最近的海军基地通报的同时,要求起飞两架侦察机带上深水炸弹过来帮忙。
随后舰载直升机也做好了起飞准备,很快就带着12个深水炸弹直扑目标。
87海里大概是161公里,护卫舰全速赶过去也得2个多小时。
不过直升机的速度就快多了,半个小时不到,通讯频道里就传来驾驶员的声音。
“突袭号、突袭号,这里是海鹰1号,发现一艘目测不到10米的不明潜航器,无法确定对方是否有大威力攻击武器。
是否率先发动攻击。
重复,是否攻击。”
983 无处不在的复仇者
10米不到,那肯定不是军用潜艇。
不用李长亨开口,舰长就否了海鹰直升机攻击的请求。
回头看了眼,确定李长亨已经在指挥部里,然后见他摇头,示意不用在意自己的看法。
舰长想了想后,就下令直升机在步枪和rpg等武器攻击距离之外跟随,而且做好不明潜航器下潜时,第一时间放下机载声呐的准备。
直升机那边回复后,李长亨一开始还没怎么担心,毕竟南美就没一个国家能造潜艇。
只要那艘不明潜航器无法下潜,就一定逃过不海鹰直升机,还有两架赶过来的侦察机的监视。
可没几分钟,单手拿着个耳机,放在左边耳朵上的李长亨,就听到直升机那边有人惊呼道,“见鬼,它在下潜,它下潜。”
一下子,整个舰队都紧张了起来。
能在几分钟内就下潜的潜航器,光这么短的时间就让李长亨这个菜鸟,不得不怀疑目标是不是北极熊,或者南美某个国家,研发出来的最新式的潜航器。
好在周围全是现役海军军官,一直跟在李长亨身边的上尉,见他皱眉,低声安慰道,“别担心,sir,我能肯定那艘潜航器顶多只能潜航一个小时。
而且即便它潜入海里,以它不到10米的船体,航行速度不可能超过10节,肯定逃不过海鹰直升机装备的40海里探测范围的拖拽声呐。
而10节一小时只能航行10海里,突袭号和其他护卫舰赶过去后,舰载声呐的探查距离超过120海里。
我们有足够能力和时间,找到那艘不明潜航器。”
听到这话,李长亨才笑着点点头,随后就见舰长的指挥和上尉说的差不多。
放心下来后,李长亨又开始想着,到底是谁帮造出这艘潜航器。
万一那艘船真的是卡利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