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2 章(1 / 1)

从猫鼠游戏开始 夜天下 2000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李长亨入股施乐公司,进入个人电脑行业。

第一是文字处理器,说是电脑。

其实也就是个比机械打字机更先进,能连接打印机的电子打印机而已。

都不用花旗公开说明,参加董事会的摩根自己就没怎么放在心上。

被摩根持股的IBM就更不会在意这事。

反倒是,因为他和其他7%的股东投了弃权票,所以摩根一直想知道,对他们这些人保密的几个项目,到底是什么。

更让他恼火和无奈的是,要不是投了弃权票,他连知道这几个项目是否存在的资格都没有。

而且,从开董事会,到今天签约也就过了2天。

想从那93%支持的股东,打听到消息,利益交换绝不是2、3天就能谈妥的。

更让他无奈和感到焦虑的是,这次洛克菲勒居然掉头就支持李长亨。

好在这世界上也不缺聪明人,叫上集团的高层,算来算去,再结合李长亨几次在金融领域的战绩。

很快就得出那几个项目中,很大可能有一项涉及到金融领域。

对摩根这种靠金融起家的集团来说,只要你入市,就没什么秘密可言。

唯一的问题是,多久能查到花旗的动作。

查到的速度快,跟着吃的就不是汤,而是肥肉。

速度慢,来不及布局,利润不够的情况下,捣乱的办法还是很多的。

可一想到李长亨在赌战争爆发,摩根又更郁闷了。

一旦开打,很多事,就不是一家金融集团能主导的。

还不如大家一起期待战争爆发,米国大资本,就有了两头通吃的机会。

在极大利益和逆势盯着李长亨之间选择,对任何一个合格的资本来说,都是很简单的选择题。

而这,大概也是摩根在这两天里,丝毫没找麻烦的主要原因。

该合作的时候,资本一项很有耐心和诚意。

该下狠手时,资本也从来没有道义和良善可言。

.......

签约现场一片嘈杂声之后,见坐在主席台上的6个花旗高层,脸上的笑容一直没变。

现场的人很快又疑惑起来。

就算李长亨真的傻,但没人相信所有花旗的股东会傻乎乎的陪着他乱来。

现场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李长亨也不解释的继续说道,“除了上面的三个项目之外,附带的几个小项目。

因为商业保密的原因,今天虽然不能说,但你们应该很快就能从花旗之后的动作中看到。

不过,在这些项目上,我会和花旗共同出资至少4亿美金,互相持有50%的股份。

而且,这些决策你们也看到了,我获得93%的股东支持。”

上帝,所有记者心里第一个念头就是,花旗疯了。

互相持有50%的股份,等于说持有花旗17%的李长亨,将获得这些未知项目的主导权和股份优势。

怎么看都怎么觉得,在入股的事情上,花旗居然处于弱势,李长亨才是最大的赢家。

至于什么农业、电视销售、办公自动化和电脑的项目。

现场所有人之中,除了3天前参加了董事会的股东们外,就没几个人看好。

别看因为通胀的原因,很多农产品在涨价。

但米国地广人稀,想增产实在太简单了。

不说4家占据垄断地位的农牧巨头,普通牧场主和农场主,只要有抵押物,想从银行贷款会变的更容易。

反正万一还不上,银行收农场和牧场,一拍卖至少不会亏太多。

而且,谁都明白,等大家都加大农业方面的投资,用不了一两年,农作物的价格肯定会放缓,甚至大跌。

而这一两年的时间,花旗应该才刚刚整理完手里的农牧业资产。

一些想着明天就买,或者增持花旗股份的资本们,此时已经开始犹豫起来了。

倒是参加过3天前董事会的股东们,心里明白所谓的垂直农场,不过是大家拿出来,防止股价暴涨的烟雾弹。

免得看好花旗未来的他们,因为调集资金的原因,没法在市场里抢到更多的股票。

而花旗限制摩根和洛克菲勒的办法很简单,除了李长亨外,大家同比例购买市场上的散股。

提出这办法的李长亨,一举就获得大概30%的小股东代表们的拥护。

这些势力的资金,肯定比不上大集团,所以有了这个限制,小股东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至于其他势力,同比例增持,虽然不是最好的结果,但大家也不可能李长亨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在能限制摩根和洛克菲勒的情况下,绝大部分股东还是很快就拥护了这决定。

当然,垂直农场确实打动了这群,在这年代听都没听过的股东和各大势力。

.

754 电视购物

在董事会上,李长亨说的很清楚。

垂直农场在米国地大人少的国家,确实没法预料前景。

但对岛国、以涩列、新家坡和南高丽来说,这就是无法放弃,必须掌握的技术。

到时候花旗提出合作,不说其他要求,仅仅是在这些国家开营业点,会变的容易不少。

别看岛国和南高丽一直是米国的忠实小弟,但在金融、制造业等关键领域,这些小国对外来资本一直都卡的很死。

投资可以,但想持股超过5%进入董事会,还是多等十几、二十年吧。

除了比如会求合作的几个地少,经济却不差的小国外,垂直农场在欧洲等国家的市场,同样不会小。

未来的荷兰,除了花卉之外,常年位居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的宝座,靠的就是温室和垂直农场。

至于什么新型销售模式,无非就是在米国会流行几十年的电视购物。

而电视购物,最关键的是信任。

和天朝不同的是,在移动互联之前,因为信用卡的广泛和普遍使用,还有律师普遍存在于民众生活中,广告承诺只要虚假,必然会被人告的原因。

电视购物在米国、岛国等资本国家,发展速度和民众的接受能力上,比起未来的网络购物的差距并不大。

从86年第一次有电视购物出现,年销售金额1亿美金,到销售额突破10亿,只用了8年。

突破百亿,只需要17年。

而且,这还是专利的原因,电视台和资本没大规模参与进去。

等20年的专利期一过,仅米国有线电视网电视购物一年的销售额,就达上百亿美元。

整个电视购物的销售额,最高峰的时候,约占美国零售总额的8%。

这可是至少上千亿美金的巨大销售网络。

在李长亨拿着律师团搞定的专利文书,向花旗股东们的描述中,除了没有中间商、受众面广和巨大盈利的销售模式外。

这年代不管米国、还是其他资本国家的民众,普遍认为电视中播放的新闻、评论、采访属于比报纸、电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