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
不说求着戏班、名角,至少没那个戏班和名角敢得罪剧院。
因为一个很无奈的事实就是,不管戏班多出名,他只能在一家剧院里演出。
而且还没法一年365天,天天都演出,更没法一个剧就演出一年。
再说剧院的地段好不好,不仅体现他们是不是有名,还直接影响他们的收入。
这么一来在剧院找人救场时,因为本身就拿到了剩下4天的包场费,加上这年代看戏的人不比看电影的人少。
大戏班和名角稍微竞价一番,轻易就能拿到多出10钱。
也就是说,戏班和名角趁机休息一番时,其实巴不得包场的电影扑街。
加上差佬、矮骡子都不敢来这七家剧院收钱、闹事,也导致戏班和名角,就更不愿意得罪剧院。
反而为了能有个靠山,没必要的话,顶多也就在要救场的时候,闹着加点钱而已。
加钱这种事,但凡经营剧院的人有点脑子,也不会为了点小钱,就和门票钱过不去。
长城的余常明见冉新明等人笑而不语,只能无奈的摇摇头。
不过,想着这部大闹天宫,就是自己公司的人给配音,然后做的拷贝。
加上几部好莱坞老电影,也在谈配音的事,余常明想着一部也能赚个几万块,心里总算好过不少。
甚至随着电影的开播,还在心里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让人会内地一趟,买些动画片回来?
可一想到7折的包场优惠,又担心会惹怒了李长亨。
毕竟上次的电影,虽然只播放了2个星期,票房也只有58万,却成了公司这两年里唯一盈利,甚至还赚到20万港币的片子。
而且余常明心里很清楚,这58万的票房里,只要也有一、两的票房,是因为看过那部小鬼当家的观众,对电影院的惯性思维。
要是没这些有利因素,上部电影最后还是扑街,而且是扑惨的了份。
再想想最近很多因为亲近内地,而受到不公平待遇的电影从业者,都或多或少的向自己公司这边靠。
余常明就觉得自己还是老实点的好。
再说,要不是占了帮亨利-李联系内地的先机,今天也不会接到电话,专门让自己来接待内地来的同志。
毕竟比自己更亲近大陆、甚至身份上更适合接待的人有的事。
晚上7点50分,电影散场时,坐在前排的冉新明等人,看着只有几根甘蔗的幕布,还有人头攒动,听声音就知道心情不错,慢慢离开剧场的人群。
心里顿时高兴和激动起来。
咬蔗帮的传闻,今天算是亲眼见过,但仅仅几根甘蔗的事也表明这部动画片,真的很受港岛人的欢迎。
从猫鼠游戏开始
第583章 推向前台
“新明同志,十五万美金除内地之外的全球版权,是不是便宜了点?”
冉新明看着说话的同事,心里立马恼怒起来,没来港岛的时候为什么不提这事。
这来了港岛后,觉得自己这个领队年纪轻、好欺负?
还是想在资本家面前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回去有个吹嘘的本钱?
不过冉新明知道自己绝不能和对方争辩,脸色不变的说道,“看今天的观看人数,港岛这边应该就能破2百万港币。
除去一个月1百万港币的包下电影院的成本外,现在看起来我们确实在金钱上吃了亏。
但看问题得辩证的去看。
到底是金钱的利益对我们更重要,还是应该偏重传播天朝文化,扩大我们在港岛的影响力。
并且让欧美重新认识到,我们在很多方面并不比他们差?”
说话的人见冉新明这么说,立马知道答案肯定是后者,而且自己也只能附和冉新明。
然后就听冉新明继续说道,“而且,这部动画片一旦推广在资本社会中去,可以间接的向北方的朋友施压,对吗?”
众人一听,连忙点头,“这话没错。”
“当然,我们也可以先看看这部动画片最后的票房到底能有多少。”
冉新明笑着道,“一旦票房好,未来谈判的时候,也能适当的涨涨价,但这事就不归我们管了。
把建议汇报上去,为其他同志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剩下的就是上面该考虑的事了。”
余常明有些诧异的看着才30来岁的冉新明,心里暗自想着,难怪这次过来考察的小组,会是他这个年轻人为主。
走出剧场后,看着外面街上全是等着看下一场电影的人群。
冉新明这些人心里就更高兴了,可没一会,有人叹息一声,“要是我们自己就有发行的能力就好了。”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知道这根本不可能的无奈起来。
明明自己手里就有宝贝,却只能借外人的手,才能让宝贝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滴滴滴”。
一连串的鸣笛声响起,就见三辆车在穿着绿军装的差佬疏通下,开到面前停下来。
低头一看,看到是张天志后,冉新明这才高兴起来。
和张天志打了个招呼,让其他8把同事上车,自己则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和张天志寒暄起来。
对于李长亨没来接自己等人,甚至来了港岛一直都没出现在事。
真说起来,冉新明心里虽然不高兴,但也明白自己这种级别的人,要是李长亨亲自接机和迎接。
最后倒霉的肯定是自己。
一路来到铜锣湾的码头。
一下车,就见一头长发的阮梅,在黄粱、徐达昌,还有贴身保护的阿玉、招娣的陪同下。
站在一艘二十几米的船边等着自己这些人。
互相问好后,阮梅见冉新明看着游船迟疑不定,就笑着道,“阿亨说知道你们的规矩,更明白这里不是内地。
所以他这个主人不好出面,就只能让我代替他,请大家随便吃点港岛的特色餐。
而且这艘渔船虽然改造成了餐厅,但主营的是港岛普通大众最喜欢的避风塘菜。
最有港岛特色的同时,人均消费不到30港币的花费顶多也只能算是中等消费。”
“没错,没错。”
余常明笑着附和道,“避风塘菜最初的时候,就是把船停在避风口的渔家为了生计,把自家卖不完的海鲜,做给普通大众吃的自家菜。
慢慢的吃的人越来越多,手艺好的那一部分人不打鱼了,上岸做起大排档的生意,这才有了一系列的菜谱。
后来又因为竞争的原因,有人再次把渔船改造成海上餐厅。
但这避风塘一直就是普通人吃的,就算有了海船,价格也贵不到哪去。
要不然,我们这些人又不是傻子,就是一顿家常菜,没人会花那么多冤枉钱。”
冉新明等人这才松了口气,笑呵呵的走上船。
而且冉新明隐隐觉得,阮梅这个好命的女人,未来很可能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