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需要付出的努力就更多。
可付出更多,薪水却还是那么多,所以、、、。”
李长亨摆摆手,不用吉姆再说下去,“是整个团队都有这个想法?”
听到这问题,吉姆有些脸红和尴尬的说道,“出问题的好像都是管理团队,在里士满,还有纽约招收的人。”
好吧,这下不仅李长亨明白原因,张天志都清楚为什么了。
安妮从英格兰带去的人手,基本都是服务于王室,或者曾经服务过王室的人。
常年而且习惯了服务王室,早就让他们形成了下意识的服从和对工作的认真态度。
只要不少这部分人的薪酬,还有加薪的承诺,并且给他们制定工作范围,和相应的权限。
他们会把自己那一块的事,做到最好。
要不然,不管是在王室时,还是在安妮手下的每半年一次的考核和评估,早就把不合适的人辞退了。
而且为王室和大贵族服务的人,一般都是世代传递。
这些人就算自己也是为人做事,但心里上还是会对外人产生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可里士满招收的人,去了纽约这种超级大城市,想不人心浮动都不可能。
更别说要是还有纽约本地人,进入管理团队后看不起他们,或者有意无意的优越感作怪。
轻易就能影响本来老实工作的员工。
但这问题没法解决,却又很容易解决。
地域鄙视没人能改变,但身份和金钱却又能直接激发任何人的积极性。
所以,最简单、也是最有效,但同样会有负面问题的办法就是,业绩提成。
有本事的人多拿钱,这对李长亨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但有本事的人又耐不住寂寞,自己找到更好机会,或者被别人发现他的能力后,轻易就会跳槽或者被挖走。
好在李长亨很快就反应过来。
熊猫餐厅只是一家明着做快餐店,实际上更像一家地产公司的企业。
这种行业能招收的员工,基本上不在意学历和出身,只在乎能力。
“把纽约管理团队中现有的纽约、里士满员工全踢走,然后我会先拿出一个奖惩办法,给你们讨论。
简单的说,就是除了季节性的旺季和淡季外,任何一家店这个月的营收水平,要是达不到过去三个月平均水平的95,那就是有问题。
我不直接扣钱,更不直接把人赶走,仅仅是这家店1营业额的奖金没了。
而且下个月还是达不到标准,那就自己辞职,或者把这家店交给有能力的同事。”
吉姆听完就楞了起来,三个月的平均营收的要求,本来就不算严苛了。
降到平均的95,可以说只要不是故意偷懒,而不去监督每家店的经营状况,想达标不难。
而且,有淡季和旺季的区分,加上纽约的餐厅都没满一年,这里面也不是没操作空间的。
就算餐厅经营满了一年,甚至几年,可三个月的平均本身就能做一些章。
要是还达不到标准,确实没必要还把人留下。
至于1的每家店营业额的奖励,分配下来每个人负责3家,或者能力足够,负责5家都没问。
但拿到的奖金就很可观了。
按照纽约那些店,平均纯利润125万美金算,营业额基本都有25到30万。
1就是2500到3000美金一年。
而纽约去年人均收入7000算,负责三家门店的话,一年的奖金都比工资高了。
485 分权
而对李长亨来说,每家门店除了原材料成本外,每年需要支付的成本是有个上限的。
就拿25万美金的门店算,要是营业额到了35万。
这多出来的10万美金的纯利润,绝对比前面的25万要高好几成。
而这多出来的几成,不仅够支付工作增加而需要多请的员工,还足够支付负责这家店的管理员的奖金。
甚至就算不赚钱,李长亨都愿意这么做。
因为一旦启动上市计划,光多出来的这些营业额,还有漂亮的净利润,就足够让市值增加至少两层。
而这两层绝对能有奖金的几十,甚至百倍。
按照此时米国才131家门店算,每人负责三家,也才43个人。
就按7000算,也才301万美金。
可市值的增加,绝对以千万算。
而且营业额越高,和加盟商分到的钱也越多,想加入熊猫餐厅的人也会越多。
至于为什么不动安妮的人,唯一的原因就是,李长亨心里很清楚,就算把那几个人赶走,换上其他人的话,问题一样会存在。
只要他们的行为没超过李长亨的底线,他就不会立马赶人。
而是像这次一样,通过把纽约和里士满招收的人赶走,来警告和提醒他们。
还有,等这些人把这事上报,安妮知道之后,她自己就会更上心起来。
所以,李长亨犯不着为了这点事,就主动告诉安妮,让她难堪。
而吉姆就想不到这些,甚至根本就没想过上市问题的他,在心里一算。
就脸带激动表情的说道,“BOSS,我觉得这条件一提出,今后别说让管理团队的人认真、负责的工作。
让他们天天穿着毛绒服,在街上向行人,或者去各个社区,写字楼,发放发餐厅的传单都没问题。
而且,这工作一定会吸引很多刚毕业,身上背着大量贷款的大学生,甚至名校生加入。”
可李长亨却笑着道,“今后管理团队的人,除了几个英格兰籍的人算中高层,下面的人可就全是业务员了。
也不知道那些新加入的米国人能不能接受。”
吉姆再次楞了一下,这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只要认真工作,钱多一倍,你还想怎么样?
然后瞬间明白自己老板,为什么要把里士满和纽约招收的人手全踢走了。
那十多个已经把自己当成管理层的家伙,想转变他们的想法,所需要花费的精力和功夫,绝对比直接踢走他们,而赔付的金钱更麻烦。
而且对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也肯定没有新招的人强。
毕竟想改变一个人的固有思维,是有可能,但十几个人那就难说了。
而那些新来的人,目的就是比人均工资高一倍的薪水。
第一个想法也是努力工作,拿更高的薪水,之后才会有其他的,诸如升值,发展前景等等想法。
而且,要是真按照自己想的一样,别说十几个大学生。
消息一发出去,收到几百份,甚至几千份简历都没问题。
毕竟以纽约的工作环境,毕业生想找到好工作可没以前那么容易。
只要认认真真工作三年,不仅能在纽约立足,生活水平不低,居住环境不低的情况下。
还就能把入学贷款还清的工作,在全米国都算薪酬很高的工作了。
很多人,工作了一辈子,直到退休的时候,也才把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