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
一出电梯,就看到两个让自己熟悉的脸。
随即就想到叶师傅第二部电影里,第一个在港九拜师叫黄粱小明哥,还有那个童星出身的徐达昌。
不过此时的他们俩,看起来已经是30多岁的中年人,而且看穿着打扮就知道他们的经济条件并不好。
黄粱一看到颜同,只是楞了几秒,立马抱拳问道,“感谢颜SIR能来看望我师傅,也请颜SIR稍等,我这就去请师傅出来。”
“别、别、别。”
颜同忙摆摆手,“这位才是正主,我只是个跟班。”
李长亨因为登月、还有大笔投资的事,此时早就名满全世界。
可老外对天朝人会有脸盲症,天朝人很多时候同样会对外国人有脸盲感。
所以,很多仅仅只是在报纸上看了几眼的名人,名字甚至比长相更容易被人记住。
好在徐达昌因为毕竟年轻点,性格也更外向点,只看了李长亨几眼,顿时觉得面前这个1米9的年轻老外很是眼熟。
可没等他问出来,一个穿着灰色长袖马褂,手里拿着把雨伞,外表看起来60多岁的老头,从病房过道的拐角走了出来。
李长亨一眼就人出这人是两年前,陪着叶师傅参加本地拳馆师傅聚会时,认识的田傲山田师傅。
“你,你,你、、。”
田傲山迟疑了几秒,很快就认出身高最高,又西装笔挺,还牵着个害羞的美女的李长亨。
随即就想起这个年轻人,不就是叶师傅两年前,在九龙各个拳馆师傅们一起聚会时,亲自带去的那个老外徒弟嘛。
“没想到,第一个从外国赶过来的人居然是你,这也总算没白费叶师傅这两年里,时常念叨你的情分。”
黄粱心里一惊,忙问道,“田师傅,这是我师傅的徒弟?”
“当然”,田师傅皱眉的看着黄粱道,“你师傅亲自带着他,参加我们这些老师傅们的聚会,而且当着大家的面,亲口说过他是新徒弟。
当时十多个师傅在场,这事绝对错不了。
而且,这家伙身边的这位师傅,一样是咏春的老师傅了。”
然后看着李长亨问道,“我记得你会说粤语的,对吧?”
李长亨松开阮梅的手,抱拳说道,“两年没见,田师傅看起来没什么变化,还是那么老当益壮,说话也还是个大嗓门。”
“好小子,一见面就调侃我这个老家伙。”
田师傅心里一动,手上的雨伞,就点向李长亨的右肩。
可惜不用李长亨自己动手,张天志想都不想就一掌往上拍,瞬间把伞尖给拍的往上飘。
双手起了个架势,就打算教训、教训田师傅。
李长亨一把按住就想追击的张天志的肩膀,笑着对田师傅说道,“用不着像两年前一样,见面就想试试我学了多少本事吧?”
“嘿嘿”。
雨伞被拍飞的田师傅也不生气,反而笑着道,“没想到你这小子还和两年前一样奸猾。
自己学了拳,却藏着、掖着不用不说,身边有个咏春拳高手,还拜叶师傅为师。
你这是想博众家之长,想学全咏春所有绝技?”
“姓田的,这是我们咏春自己的事。”
张天志皱着眉对田师傅说道,“而且,这事叶师傅都没说什么,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
“这、、、。”
田师傅无奈的叹息一声,“确实不关我的事。”
说完,他就看着李长亨说道,“既然你还知道回来看望你师母,那就是说,你自己也承认自己是咏春的人了?”
李长亨皱眉的点点头。
423 茶未凉就翻脸不认人了
不说叶师傅,光张天志全心全意的教了自己两年,就必须都得认下这身份。
“很好”,田师傅笑着道,“我知道你应该很有身份,那么有人打你师傅的主意,你是不是该出手帮一把?”
李长亨嘴角一笑,回头看着颜同说道,“一个小时后,告诉我发生了什么,然后叫齐人,给我搞定那事。”
“没问题,SIR。”
颜同听了这话,不惊反喜的敬礼,然后快步走向三楼的护士值班台,拿起电话就打给自己的心腹。
黄粱和徐达昌见颜同都敬礼,立马知道面前这位从没见过。
甚至师傅都没提起过的老外师弟,好像真如田师傅说的那样,来到不是一般的大。
不过,没得到叶师傅亲口承人,李长亨更没一见面就称呼自己和徐达昌为师兄。
黄粱也不好直接叫李长亨为师弟。
只能抱拳说道,“这位先生请了,在下黄粱,忝为叶师傅大弟子。
所以,事情我知道的不少,不用麻烦颜探长问别人。
而且,为了赶时间,您还是让颜探长直接叫人去旺角北边,师傅新家附近,阻止城寨里的人日夜里不停骚扰附近的街坊。”
这让李长亨不由想起了电影里,费兰奇想得叶师傅家附近学校的产权,而让手下的混混去骚扰、强占,最后和叶师傅还有他徒弟们打成一团的事。
可费兰奇两年前就已经收手不做了,而且叶师傅搬家了?
听了没几分钟,李长亨意外的看着黄粱道,“叶师傅把以前的房子卖了,搬去离城寨不远的界限道?”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黄粱无奈的摇摇头,“师母重病,师傅又不让我们几个知情的人说出去,加上我们这几个人不成武不就,那点工资对西药来说实在不够。
最后师傅只能卖了房子,搬去偏一点的地方。”
没等李长亨多说,颜同就皱眉的走过来低声在他耳边说道。
“SIR,我问了问,应该是城寨的肥宝盯上了界限街附近的旧楼,想把地收上来拆了重建。”
李长亨冷哼一声,“我记得我那些用来和尖沙咀棚户居民换地,而建的31栋居民楼,就在界限街和公主道东边的书院道那一片,对吧?”
这31栋居民楼,有15栋是用来给近三千家棚户换地的。
一栋6层的大楼住120户居民,密度不仅不算大,反而比大部分港九商人建的楼,还要宽敞。
而且房子也用送10平米补偿地价会上涨的名义,从20平米拉大到30平米一间。
所以,这两年里就算有人跳出来,说大家当初换地吃亏了的理由来闹事。
可面对直接送10平米的优待,瞬间就让绝大部分户主,根本不理会那些别有用心的人。
只要形不成群体不满,3000户中仅仅只有几十,上百户,根本影响不了什么。
大不了直接补地价上升的差额,而留着房子售卖,一前一后的资金进出,李长亨不仅不亏,反而能一户赚3平米左右。
这份由律师楼和审计公司出具的声明一出来,顿时就没人再闹事了。
唯一让他郁闷的是,不是他不想往高了建,而是这些棚户中8成的人不愿意住高楼,而支付电梯费和管理费。
好在剩下的16栋大楼,就完全是他说了算。
不仅拉高到18层,而且全是40到60平米的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