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的虽然说不上大方,却足够护短。
想到这,伦道尔见至少有6个集团股东,已经围在李长亨身边,顿时就下定决心放弃对抗的态度。
以便能谈出个满意的结果。
李长亨绝对想不到,自己当初为了利益,而救下的年轻人,会在两年后帮了自己一把。
甚至这两年里,因为看不上肖恩这种纨绔,带着安德烈-洛克菲勒一群人玩的时候,从来都没想过肖恩。
所以,在听到伦道尔很是直白的,把谈判能顺利谈下去的功劳,按在肖恩头上时。
他一开始是怀疑的。
因为这些年,自己不是没遇到过,因为顾忌自己20来岁就获得如此成就,而不得不为后代考虑的老家伙。
但和肖恩父子俩,单独谈了十几分钟后,李长亨又能明确感觉到,肖恩对自己态度,除了崇拜、感激外,还有一丝丝莫名的意思。
而且李长亨知道肖恩的心理有问题,毕竟当初看着绑匪被活埋,正常人即便再恨绑匪,也没几个人会和肖恩一样,露出兴奋的表情。
当然,这其实算不上什么问题,李长亨见过太多心里有问题的华尔街精英。
所以他除了有些不爽和警惕之外,很快觉得面前这个比自己小几岁的年轻人,培养一下的话,或许会是个合格的执行者。
自己从来都不缺赚钱的主意和机会,所以李长亨更希望手下如安妮、泰勒-加内尔和熊猫集团的前宇航员吉姆-诺维尔一样。
能力强不强还在其次,但愿意按照自己的命令办事,才是自己最看重的。
合并的事情,因为肖恩这个意外,出乎意料的顺利进入正式谈判期。
而这种分毫必争的谈判,李长亨从来都是交给自己的律师团和会计师团队去做。
而且因为大摩、洛克菲勒和花旗一些股东们的乱入,在和这群人单独谈过之后,李长亨不得不考虑是否要拉他们入伙。
1129 有线电视网的出现
为了提高米国政府同意合并案的通过概率,李长亨心里就明白,拉拢更多东海岸的势力加入这场资本盛宴,些许股份的付出肯定划算。
当然,李长亨肯定不会让自己吃亏,至少也要是等价付出。
所以,李长亨并没拒绝各家要求谈谈的邀请。
然后让他觉得庆幸的是,自己和传媒集团交涉时,并没提哥抡比娅广播和维娅慷姆。
否则这两家公司用不了多久,肯定会被东海岸几大财团给吞了。
但还是有好几个势力,打算以这两家公司为筹码,主动和李长亨谈3家合并,变成5家合并的可能。
而三大公共广播公司的其他两家,也被人拿出来谈合并。
原因则是别说70年代了,即便是80、90年代电视频道发展的黄金期。
公共广播公司虽然影响力遍布全米国,但真正的盈利别说维持个不赚不赔了。
就是少赔点,也仅仅只是80年代中后期,那有限的几年里才有过。
加上有限电视和付费频道的出现,又抢走公共广播大量收视率,投资公共广播在很多公司看来并不是好主意。
也就是好莱坞,或者同样经营电视台的相关行业的公司,会因为打造全产业链,而盯上公共广播公司。
李长亨的选择多了,不仅主动权掌握在他手里,还让外界无法确定,他到底会选哪一家,进而让很多资本不敢大肆购买三家公共广播的股份。
不过为了压低公共广播的估价,顺带拉高众多潜在合作者的信心和积极性,有线电视网的概念,不仅被他第一个提了出来。
涉及到600多项的有线电视专利,提前了3年出现在各大势力面前。
有线电视本来就是英格兰人率先搞出来的,但真正出现的时间是7`9年。
既然早几年前就被他注意到,以李长亨的性格,当然会独吞。
不仅提前买下当初正在研发的所有技术和专利,还找上十几个大学教授一起继续研究,前后也就花了7百多万英镑而已。
获得的回报不仅专利完全属于李长亨,荣誉也全附加在他一个人身上,还有未来至少20年仅靠专利,就能让李长亨赚到手软。
不过一种新技术的推广,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
三大公共广播公司,担心有线电视网会抢走收视率,肯定会极力反对。
但资本却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兴趣。
一则这是李长亨亲自主导,并且看重的技术。
以他以往的那些成功例子,不少人在他还没失败前,甚至愿意盲目的信任他的眼光。
第二则是有线电视网的投入,明显低于公共广播。
而且信号接收也比公共广播要清晰很多,能容纳的频道也更多。
最关键的是,这种新技术的推广,实在太适合资本运营了。
假设有线电视网的节目,对普通人的吸引力还算不错的情况下,收费模式肯定比公共广播频道的盈利能力强。
而李长亨脑子里,有太多能提高收视率的节目。
第三,有线电视网的建立,变相的等于帮米国各大电话电报公司扩大用户群,和增加收益。
而米国的7家电话电报公司的影响力可不小,背后也基本上全站着财团。
摩根在听到李长亨会把有线电视网的业务,并入电话电报公司后,第一时间就支持他的有线电视网计划。
一旦成功,不仅是大摩旗下的两家电话电报公司的市值会大涨一波。
掌握着有线电视网的新传媒集团,肯定也会成为华尔街和投资者追捧对象。
只要话题度够高,华尔街能把新传媒集团吹成未来十年内,盈利强、收益稳定的极佳投资项目。
其次,因为是收费模式,不仅能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和更多的电视制作项目。
还给了好莱坞各大公司扩张和拉高股价的机会。
光这点,在这个年年失业率创新高的年代,洛杉矶和纽约证府就愿意让有线电视试运营。
还有米国一直以来就奉行的影视制作内容分级模式,也让有颜色的节目,可以名正言顺的出现在电视机午夜档,或者收费频道里。
联美营业等好莱坞8大,或多或少都制作过午夜播放的电影。
而且这种电影受欢迎程度,看看未来米国会成为全世界最大市场,就知道米国人有多喜欢这种节目。
而受欢迎,就意味着有钱赚,还是大把大把的赚。
现在可以用分级做借口,让更多的人,可以在电视里观看。
别说好莱坞和其他影视制作公司了,就连华尔街各大银行都明白,这种收费节目的受欢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