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0 章(1 / 1)

我的四合院避难所 吃鳖的猫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知道一点,目前整个亚洲地区的毛熊人,不是去了西边,就是在咱们国内定居了。

  他们那边的气候更恶劣,而且因为缺乏大城市,基础设施落后,根本没办法生存。

  之前的鲜卑利亚大火,就差点烧到了他们的近海边疆区,最后还是咱们帮忙,才扑灭了大火。”

  “他们都在哪定居的?”

  “主要都在我们首府冰城,其它城市也有不少,加起来大概有三十多万人,上面给他们划拨了单独的定居点,同时还办了粮卡。”

  “这么大方?”

  徐东怀疑自己听错了,之前的南朝难民危机,他可是亲自经历的。

  “当然是有条件的,两边好像签订了什么合作协议,具体什么内容我也不清楚,听说国内好几家矿业巨头都在那边开设了分公司。”

  徐东大概弄清楚了事情的脉络。

  按照前世的记忆,毛熊国也是亚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看来两边的合作早就紧锣密鼓了。

  ……

  聊天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一眨眼的功夫,午饭时间到了,徐东没有准备任何便当,而是直接拿出了一袋红薯饼充当午餐。

  最近体重有些超标,他想借着这次的出差机会,好好“磨练”一下自己。

  老方端着饭盒调侃道:“小徐,和媳妇吵架了?怎么连盒饭都没准备一份?”

  “早上走的急,落家里了。”徐东狠狠咬了一口红薯饼。

  “要不要我们分你一点饭菜?”

  “不用了。”徐东举着红薯饼示意道:“你们吃你们的吧,我有红薯饼,饿不着。”

  “你这红薯饼看起来不错啊,能不能让我也尝一下?”老方厚着脸皮道。

  徐东直接分了一个给对方。

  自家做的红薯饼和一般红薯饼不一样,里面放了花生仁、芝麻和蜂蜜等配料,味道甜而不腻,香酥可口。

  “好吃,真好吃!”老方连连称赞。

  饭后,众人睡了一个午觉,小郑自告奋勇地提出帮大家看守行李,马上就要过年了,小偷小摸也多了起来。

  下午聊天继续。

  一直到傍晚六点多钟,火车准时到达了闽东站,由于时间紧急,刚出车站,五人就包了一辆面车,急匆匆地赶往下面的福宁县。

  本次的交接地点,就位于富宁县的某家私人养殖场内。

  又是一路奔波。

  过了一个半小时,包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赶在宵禁之前,大家总算住进了当地宾馆。

  正所谓入乡随俗,他们可不打算挑战这里的宵禁制度,出门在外,还是低调点为好。

第两百九十四章 交接

  因为可以报销住宿费,五人直接要了五间单间,反正不用他们自己出钱,当然是力求最好。

  收拾好行李。

  徐东带着香烟,敲响了老汪的房间:“咚咚咚……”

  “小徐,快请进。”

  “我是过来送香烟的,就不进去了,香烟给你。”徐东将香烟递给对方。

  “火车上开玩笑的,你怎么还当真了?”

  “一包烟而已,多大点事,甭跟我客气。”毕竟接下来还要夹带私货,能搞好关系,还是尽量搞好关系。

  老汪假装推脱了两句就收下了,笑的那个满脸灿烂,好像占了天大便宜一样。

  接下来,徐东依次给顾海元和小郑送了香烟,最后才轮到老方。

  老方毫不客气地一把接过香烟,然后当着徐东的面抽了起来。

  “你要不要来一根?”

  徐东摇摇头:“最近上火,不想抽,我想去外面弄点吃的,你要不要一起?”

  刚刚过来的一路上,他在沿途看到了不少摆摊的,富宁县这边,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缺粮食。

  “那还等什么,走啊!”老方顺手带上了房门。

  二来来到宾馆外面,福宁别看只是个小县城,但这边毕竟靠海,看起来有着一种病态的繁华。

  其热闹程度,丝毫不输于燕京。

  徐东看了一眼手表,快到八点半了,但大街上依然还有不少行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赶着上下班的蓝领。

  从穿着就能够看得出来。

  “啧啧,县城挺热闹的嘛!”

  “你看那边。”徐东指着一家粮店说道:“排了那么长的队伍,咱们过去看看。”

  “好。”老方也挺好奇的。

  来到粮店门前,一股香气扑面而来,徐东向一位大妈打听道:

  “阿姨,这里怎么这么多人抢着排队?”

  “你们是刚来我们这儿的吧?”

  徐东点点头:“我们是从燕京过来的,刚刚才到,想出来找点吃的。”

  “那你们可算来对地方了,今天有烤小黄鱼,一定不能错过。”大妈笑着介绍道。

  “小黄鱼?”老方大吃一惊。

  “对啊,就是小黄鱼,我们这里是著名的黄鱼养殖区,最不缺的就是大黄鱼和小黄鱼。”大妈一脸自豪。

  徐东同样倍感意外:“阿姨,你们这的生活条件也太好了吧?我们在燕京,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回肉。”

  “哈哈哈……”大妈摆摆手,笑着解释道,“你们俩误会了,今天是小年夜,一年就那么一两次,平时大家也吃不到。”

  徐东拍了一下脑袋,他怎么把这个给忘了,说起来他们家也是南方人,以前都是腊月二十四才过小年,比北方晚一天。

  只是搬到燕京后,就入乡随俗了。

  “阿姨,这小黄鱼怎么卖的?”徐东紧接着问道。

  “不论大小,都是三百块钱一条。”

  “我们能买吗?”

  大妈点点头:“当然可以,今年我们这边的养殖场大丰收,虽然大部分鱼获都上交了,但县里还剩下不少。

  前些天,上面的人一拍脑袋,决定拿出了大部分小黄鱼,专门用来回馈咱们老百姓。

  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来打工的,每人限购一条,今天赶紧买,明天说不定就没了。”

  听到只有一条,徐东瞬间失去了兴趣,小黄鱼本来个头就小,一条也就刚刚尝个味道。

  而且说真的,这价格也不便宜。

  “奇怪了,你们这边的粮店,怎么还负责烹饪?”老方插嘴问道。

  “来这边打工的人比较多,主要是为了方便这些人,他们一般吃的都是食堂,平时不做饭的。”

  老方再次竖起了大拇指!

  最后,徐东在附近吃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大米粥,花了两百多块钱,这哪里是喝粥,简直是抢钱。

  至于老方,还在粮店门口排队呢,看他那副誓不罢休的模样,摆明了今晚非要吃到小黄鱼不可。

  好在今天的宵禁,推迟到了十点。

  ……

  隔天一早,五人六点就起来了。

  吃过早饭,众人打了一辆出租车来到事先约好的地方,养殖场的老板态度很热情,亲自出面接待。

  寒暄过后,老汪没有废话:

  “吴老板,大黄鱼准备好了没有,我们今天就要赶回去。”

  吴老板点点头,带着五人来到一间冷库门前:“各位请放心,大黄鱼早就处理好了,随时都可以装车。”

  “货车呢,没问题吧?”老汪接着问道。

  “我已经打过电话了,货车半个小时内就能到,几位不如先随我去办公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