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7 章(1 / 1)

老大爷没有子嗣,也没了经济来源。

所以才想要快速定义为过劳死。

事情很复杂,但是现实却是很残酷的。

最终还是在警察的处理下,进行协商。

公司愿意支付一点经济损失,也算是尽了人道主义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是还要抱有希望的走下去啊。

看着一个案件就这样结束了。

窦文陶反倒是回味了起来。

平常爱好研究风花雪人,诗词歌赋的他们自诩是文化人。

自认为自己博古通今,对待一切保持有所为“文化人”的素养。

不然也不会要做《方桌派》这样的节目。

但是头一次看这样极具烟火气息的东西,竟然能够在其中看到一些具象化的东西。

无奈、利益、纠葛.....

这对窦文陶来说是很新奇的体验。

画面一转,湘江边上的人流量剧增。

此刻距离烟花燃放的时间只有不到3个小时。

而随着人流剧增的同时,坡子街警局内的报警数量激增。

小孩失踪案件都达到了8起。

这个数据看的窦文陶咋舌。

画面中警官带着一个小男孩走近了警局。

一旁的警察询问道。

“这是怎么回事啊?”

“小男孩找不到他的爸妈了。”

带着小男孩回来的警察说道。

警察陪着小男孩来到调解室。

耐心的询问者小男孩的信息。

“几岁啦?”

“7岁”

“叫什么啊,写在纸上。”

“龚明。”

小男孩的小手拿着笔,认真的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爸爸的电话....”

“不记得。”

“崇庆的。”

.....

得到了基本信息之后,警察开始飞快的拨打男孩的电话,但是怎么打也打不通,都是停机状态。

而整个过程中,小男孩一直是不哭不闹。

过了差不多快一个小时。

小男孩终于是忍不住了。

奶声奶气的哭诉道。

“我想我爸爸。”

一句话窦文陶看的十分揪心。

懂事的孩子总是格外让人心疼。

而警察为了转移小男孩的注意,则是掏出了自己的手机。

“叔叔把手机给你玩好不,罗罗斯方块玩过没有?”

“我不要玩这个。”

小男孩红着眼睛摇了摇头。

警察复问道。

“那你要玩什么?”

“吃鸡。”

窦文陶:??

what?

现在7岁的小孩子就已经会玩吃鸡了?

而此时玩上了吃鸡的小男孩变得格外的平静和专注。

爸爸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

画面闪过几条弹幕。

“爸爸在吃鸡面前一文不值.....”

“原来这就是我队友啊,熟练的让人心疼。”

......

这样反转的一幕看的窦文陶也是哭笑不得。

过了一会小男孩的父亲终于是赶到了警局。

面对警察的询问,男孩的父亲说道。

“他是在崇庆出生的,之前那个是崇庆的号码所以不用了。”

明显看得出小男孩的父亲也是十分着急的。

警察教育了一通之后,让父亲领着孩子回去了。

五一小长假是别人的狂欢,也是警察的加班。

在繁华的背后总有人在默默守护。

画面中,期待已久的焰火大会终于是开始了。

五颜六色的烟花绚烂的出现在空中。

游客们发出阵阵惊呼。

而与他们仅有数米之遥的警察们则是聚精会神站岗在此地。

烟花照耀在他们的脸上。

同一种烟花,却是两种状态。

这就是所谓的守望绚烂!

这一集到此结束。

窦文陶长吐了一口气。

看到这里,他算是明白了这部纪录片为什么会让人上头的原因了。

跟张向阳那种后知后觉,看完之后疑惑自己为什么会看完整集那样不一样。

窦文陶全程都是带着理性在看这个节目。

用电视圈的目光审视着节目的构造。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这部纪录片充分的满足了,广大老百姓爱看热闹但是又不愿意给警察添麻烦的爱好。

现代打工人日常就是公司-家-地铁三点一线的生活,平淡的如同一汪清水。

翻不起一丝风浪,没有作奸犯科的胆子,也没有放纵一回的勇气。

剩下的只有疲惫和加班。

就算是周末了也不知道去哪里玩。

这样略带刺激的纪录片,的确是比现在市面上清一色四十岁女明星演十八岁少女跟各种油腻帅哥谈恋爱要好看的多。

第一百六十七章:找我上节目?

窦文陶看着屏幕上面出现的片尾曲,开始思考邀请徐文上节目的可行性。

对于窦文陶来说。

他们比较贪心。

自认为不算百分之百的娱乐圈人。

以读书人的身份来做一档节目,怎么说也要做出点逼格来。

要跟现在娱乐圈的访谈节目有区别。

几个主持人都是有点积累的人物。

如果请来的嘉宾完全是个愣头青或者是靠着营销上来的流量明星。

那么这对窦文陶等人来说是不能够接受的。

所以在他们心中符合上节目的标准是既有知名度又有流量度。

但是偏偏这样的人物不管放在哪里都是炙手可热的。

此刻读书人的标准和对市场的妥协正在他脑中天人交战。

就在战斗进入白热化的时候,陈毕君一个电话打了过来。

“看了《守护解放西》了吗?请徐文怎么样?”

“看了,请徐文的话,我怕没流量啊。”

窦文陶有些担忧的说道。

从知名度上来说,徐文算是一个另类。

一部《舌尖》造就了他。

或许不知道徐文的名字,但是只要提《舌尖》,你就会有印象的。

像陈毕君和窦文陶这样不看纪录片的人,也知道《舌尖》的名字。

所以说窦文陶倒是不担心徐文的知名度,他担心的是流量的问题。

《舌尖》代表的是徐文的知名度。

但是徐文的知名度能够引来多少流量就不知道了。

陈毕君像是完全不在乎似的。

“我给你看个链接。”

说完甩给了窦文陶一个链接。

正好是徐文跟老番薯上热搜的那个视频。

看着视频里面徐文完全不一样的风格,嬉笑怒骂之间都有些稚气与经历并存。

看徐文的作品,你感觉这是一个有经历有阅历的人,但是在看他接受采访的视频,你觉得他很年轻态。

给人的感觉就十分的矛盾。

就好像在一个年轻的身体内藏着一个年老的灵魂。

这让窦文陶觉得十分的新颖。

“发现了吗?徐文这个人就是个宝藏男孩,而且你也不用担心流量的问题,光靠一个采访视频就上热搜的人,流量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陈毕君最后劝说着窦文陶。

窦文陶有了决定。

“好!可以,我们第一期节目就用徐文了!”

“行,我这就跟苏江电视台联系。”

陈毕君笑呵呵的挂断了电话。

“嗯嗯,没问.....好家伙!你原来还没有联系人家!”

窦文陶点了点头,话说到一半突然一顿。

这家伙感情还没跟徐文讲啊!

亏自己还在这里纠结来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