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获得票房成功的纪录片,目前只有徐文拍的那部《我在首都修文物》。
但是那部纪录片也是在有《我在首都修文物》的系列纪录片的人气累计下,上映电影院才获得了成功。
这一次的《生活里面的微光》没有任何的宣传。
直接裸映,纵使口碑不错。
但是终究也是难以成功。
一开始还有些人不相信,但是直到第二天的票房一出来众人才不得不相信。
因为12万的票房尚且不足前面一天的一半。
相较于第一部的可以收回成本,第二部连成本回收都有困难。
两部低成本电影的接连失败。
也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一部分人不相信,徐文监制的电影成绩居然会如此的差。
就算是小成本电影,也不应该是这样的成绩。
这样的话,别说打压黄瑜了,估计徐文能不能收回成本都会成为问题的。
更有甚至直接就开始唱衰徐文。
“徐文就一定不会失败吗?”
“徐文也老了!他不是圣人。”
“英雄迟暮是迟早的事情!
诸如此类的言论,也是层出不穷。
听的徐文十分的郁闷。
明明他才30多岁就被人说老。
换做谁都会不开心吧。
纵使有人表示之前上映的两部电影徐文只是作为“招牌”的作用出现在电影里面。
并不能说之前的几部电影就是代表徐文的真实水平。
但认同这种观点的人并不多。
他们认为既然徐文已经在里面承担了监制的任务,那么这几部电影就代表了徐文的真实水平。
一时间网上围绕徐文的讨论此起彼伏。
甚至于这样的言论还影响到了张敏。
张敏这几天上班,独自一人的时候都是苦着一张脸。
尤其是刷手机的时候,脸色更加苦涩。
作为投资者看到接连两部电影的失利,要说心里不着急那是不可能的。
更别说她还放出过徐文倒腾十部小成本电影就是为了打压黄瑜这样的话。
可是作为老板,她又不能表现出这份焦急。
因为如果作为老板的她都开始着急了。
那么底下的观众更加要慌了。
所以纵使看到自家公司的股价一路走低,张敏在面对员工的时候还是若无其事。
或许是老天为了缓解一下张敏的压力,在这个时候另外两部剪辑完成的小成本电影同期上映了。
这两部电影刚上映一天,不管是在口碑还是首日票房上面都表现出了不错的势头。
两部电影分别在斗瓣上拿到了7.7跟7.8的开局评分。
首日票房也双双突破300万,次日的票房也维持在了200万上下。
看似不高,但是跟它的成本相比,已经算是目前上映的几部电影里面最高的了,也是目前最赚钱的电影之一。
然而还没有等到张敏高兴,黄瑜的电影《那山那云》直接在电影院上映!
首日票房3600万,斗瓣评分8.2分的开局成绩,直接把两部电影拉起来的颜面又给打了回去。
。
而到了次日,《那山那云》持续发力。
3200万的票房,再次让圈内一片惊讶。
上映两天就拿到了超过6500万的票房,按照它投入1亿的成本计算,这绝对是妥妥赚钱的一部电影!
相比之下,徐文公司的两部电影在《那山那云》的影响下,连200万的单日票房都没有维持的住。
直接跌落到了80多万,被排挤的十分严重。
看似接连推出十部电影是为了打压黄瑜,结果反倒被人家先给打压了。
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徐文身上,给人一种极为不真实的感觉。
就在大家等待着徐文会不会有什么后招的时候,又有两部徐文出品的小成本电影上线了。
这两部小成本电影,在上映当天的表现犹如飞蛾扑火。
一头扎进火堆里,连点火星都没有激起。
成为了目前上映的6部电影里面,唯二的两部首日票房都没有过20万的电影。
这样的成绩简直都不能够用惨烈来形容了。
与之相比的是黄瑜的《那山那云》在上映第四天票房正式突破了一亿。
在这鲜明的对比之下,媒体们再也没有吝啬自己的毒舌了。
各种唱衰的声音层出不穷。
认为徐文这一次就是打脸失败,败坏了自己的口碑。 _o_m
监制的十部电影上映了6部,结果6部加起来的票房还没有黄瑜一部电影的票房高。
这种丢脸的程度,简直是丢脸丢到太平洋去了。
甚至于一些观众还在网上发文称,自己对于徐文的滤镜已经破碎了。
以前认为只要是跟徐文相关的电影就一定好看。
但是6部电影看下来,心中已经打破这样的观念了。
圈内也对徐文这一次的感到很讶异。
毕竟这几次的表现着实太拉跨了些,跟之前的《疯狂的石头》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然而在这个时候,徐文却在某个深夜更新了一篇围脖。。
第六百七十六章:你可不要骗我!
“最近电影市场上的波动,造成的预想远比我想象中更加的震动,很多朋友也因为几部电影尚未达到他们的预期感到失望连带着对我也感到失望。”
“其实之前我一直在探索电影的方向,是追随市场的潮流?还是探寻未来电影的革新?我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为了知道这个答桉,所以我便有了这一次执导十部小成本电影的行为。”
“执导的电影我全程都是以一个在创作者原有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采纳与否全看个人的行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拍摄方式在我看来,我都不会去干涉。”
“也正是因为这样随性的执导方式让这十部电影既有了我的风格,又没有我的风格,观众不喜欢完全在我的预料之内,可是我执导这十部电影的初衷就在于探寻未来电影的可行性,而不是当下的票房追逐。”
“所以对于目前所有批评的声音我接受,但是也请大家给与这些新人导演一点支持,谢谢。”
徐文的这一篇深夜围脖,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为自己的这次失利所找的借口。
因为电影票房失利了,所以才会发表一篇这样的围脖。
把票房失利的原因归结于是出于对未来电影方向的探索,所以根本就不曾考虑当下市场的反应。
因为有电影票房失利的前因在,很多人根本就不相信徐文所说的话。
媒体们也把徐文的这篇围脖称作是“大导演最后的挽尊。”
一些早就看不惯徐文的人此刻在网上叫嚣的也是格外的欢快。
“什么对电影未来的探索,我看就是借口!”
“学到了,以后票房烂,我就说是对电影未来的探索。”
“死要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