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0 章(1 / 1)

重生2011 独钓长江雪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到旁边,加上小区门口轻轨的建设,才让步延集团在内几家房地产商开发的新小区价格疯狂上涨,几乎一月一遍,短短一年内便达到3、4倍的增幅。

如此发展情形,对开发商来说肯定是资金压力非常大。

即便是银行贷款也有利息的负重,远不如当个囤房客来得简单。

“没问题,许哥开口,我一定把最好的楼王给你留着。’

对方没有答应一起开发,杨延有些失落,却也很快转过神来,给出了最大限度的承诺好歹,对方愿意接受他的示好,是一个好现象。

“杨总,不知道我们能不能买套房子啊?我的钱放在银行里,都赶不上通货贬值的速度。

一旁的李臻美听了,满脸笑容地问了起来,很坦率地言明投资用途。

和这些富二代应酬,拿点出场费只是小意思,真正的机会往往蕴藏在不经意间。

就像这种新开发楼盘的房子,地理位置优越,对方给这位许先生的肯定是内部优惠价,她现在顺势问起,或许也可以拿到优惠的价格。

到时候,自己和朋友凑点钱,转手一卖,赚的很可能就是普通人几年乃至十几年的工资。相比之下,今天这点出场费根本不算什么。

“李小姐开口,那肯定可以。’

颇有深意地看了下这位心思玲珑的女模特,杨延自然不在意这几套房子的优惠。

“谢谢杨总,我敬您一杯。’

得到对方的首肯,眼带惊喜的李臻美豪爽地拿起小半杯啤酒,一口干了下去。

其余两位陪酒的妹子,也都热情地恭维起对方来。

大家都是一起来的,总不能李臻美有,她们两个没有吧。

很快,这包厢里的氛围再上一层楼。

“许哥,我朋友听说您在这,想过来给您敬杯酒,您看合适不?”

酒至半酣,杨坚接到个电话,试探着对那位年轻富豪问了句。

“既然是你的朋友,没必要那么客气,可以过来喝一杯。”

微微一笑,许仁山并不在意对方话里的真假,没有拒绝。

“行,那我让他过来坐坐。’

见年轻富豪没有拒绝,杨竖拿起电话给朋友发了个信息。

旁边坐着的杨延见状,眼神闪烁,却也没说什么。

按照他的计划,第一次邀请对方吃夜宵,肯定不会掺合其他人,免得引起对方的反感但堂弟有他自己的想法,同为一家人的杨延也不好在外人面前多说

很快,就有一位身穿呢绒外套的青年男子走了进来,短发、圆脸,看上去有几分憨厚“许哥,这就是我兄弟应林泽,这家海鲜馆的老板。”

走进暖气十足的包厢,在杨竖介绍后,应林泽露出招牌式的笑容,举着手里的酒杯来到正主面前:“许总,您好您好,大驾光临,让我们小店蓬荜生辉啊。”

“应总,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

听到这个名字,许仁山脑海里闪过一个印象,笑着问了一句。

若是他没有记错的话,紫薇茶饮和汉之堡的丽州代理商都是这个应林泽,因为是老家的关系,许仁山特地了解了一下。

而当时的那次经销商加盟会,许仁山也是在场的,却是没有怎么留意对方。

“许总记性真是让人佩服,之前玉茗公司第一次代理商加盟会议的时候,我见过您一面。

听了对方的话,没想到这位年轻富豪还记得的应林泽笑着说起了两人的上次见面。

“应总在武宜开店,怎么当初没有要这边的代理,反倒要了丽州的代理权。’

既然聊到这个话题,许仁山随口问了下心里的疑惑

“我家老爷子在武宜这边,拿下武宜的代理权太高调了。这海鲜馆,也就给兄弟朋友们有个吃饭的去处,没怎么想赚钱。’

说起这个理由,应林泽叹了口气,继而笑着补充道:“不过,丽州的市场比武宜大了很多利润起码高了一半。”

“公司还得多谢应总的支持。”

喝了口西瓜汁,许仁山笑着感慨一句。

对于这位海鲜馆老板的身份,他并不惊讶,毕竟两位杨二代的家世摆在那里,他们能分享资源的朋友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应该说许总带我赚钱才是。’

笑了笑,应林泽问起对方吃夜宵的体验:“不知道许总认为我家大厨的手艺如何?”“很不错。

关于这海鲜的味道,许仁山表示了认可“若不是我老婆怀孕了,肯定带她来尝一尝。’今晚的生蚝、大黄鱼、大龙虾....九样海鲜都是味道鲜美,让人食欲大开。

在这武宜小县城里,可以说是难得可贵。

美中不足,或许就是烧烤师傅的手艺有些糙,还比不上他这个业余爱好者。

“能有许总您这句认可,我花了不少代价请的大师傅值了。

凭借着双方一面之缘的关系,聊了几句之后的应林泽厚着脸皮坐了下来,边吃边聊,很快就融入其中。

过了一阵之后,应林泽很自然地把自己代入玉茗公司的一员,问了一个问题:“许总,听说咱们公司准备收购新的茶厂?’

第三百八十四章 被吹捧得有些不好意思

“应总消息挺灵通的,竟然知道这事。”

见应林泽问起,许仁山笑着感叹了一句,没有否认对方的问题。

“这不是上次看到公司群发的信息,我就找人侧面了解了一下。大李村茶厂闹出那样的事,公司也不可能把重要原材料的供应问题,放在一个篮子里,肯定会收购其它的茶厂。”

说起这个消息来源,应林泽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不错,公司是准备另外收购两家茶厂,差不多已经定了下来。目前,公司已经对纯安的一家茶厂完成了收购,另外一家还在和当地部门商谈收购条件。”

联想到对方父亲的身份,许仁山也能大概猜到应林泽提起这事的用意,便把玉茗公司收购茶厂的进度透露了几分。

“这么快,公司不考虑一下在武宜地区收购一家茶厂吗?”

听到玉茗公司的速度如此之快,应林泽没有藏着掩着,直接问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

若是能有百亿规模的玉茗公司在武宜开设茶厂,对于武宜的领导班子都是一个利好,尤其是主要负责地方的他家老爷子。

“公司总部在杭城,武宜的地理位置不合适。”

明白这位应总的想法,许仁山直言不讳地说出了其中的最大问题。

他也知道武宜这边的茶山不少,玉茗公司的会议纪要里对江省境内的主要产茶区都有过调查,武宜地区因为距离愿意很快就被排除了。

以玉茗公司如今的体量,到哪里收购茶厂,都会受到当地部门的欢迎,没必要舍近求远。

“那真是太可惜了。若是公司有意在武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