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的很快。
上京来的人是二十多个有丰富经验的找矿的工匠,顺便还带来了给卫晃的一份公文。卫晃的公文王铮不能看,派人给卫晃送了过去。
寒暄见礼过后,王铮就在衙门的大堂里。他坐着右手执鹅毛笔写写画画,找矿的工匠们站着围了一圈儿观看。不一会儿,他凭着上一世的记忆,就画出来一张并州附近的矿区图。
“我这张矿区图并不准确,只是个大致的方位,主要是,我不知道现在的并州,到底是后世···是···地图太粗糙,我看不懂方位,都是猜测的。你们都有丰富的经验,只需把我这张图当作参考,在这张图上标着的矿点附近,方圆五百里的范围内寻找,必定能找到煤矿铁矿和石灰石矿。”
王铮又差点说漏嘴,但他不害怕找不到那几个矿。因为,据他所知,这一大片区域的矿实在是太多了,数煤最多,他觉得,随便找一个地方挖下去,不太深就会有埋藏极浅的煤。
之所以现在发现的煤矿还少,主要是,数千年来,人们只知道伐薪烧炭,用炭来烧火取暖,即便是炼铁炼铜,也大都是用木炭燃烧炼制。
现在的大郑,人们普遍对煤炭的认识还少,产出的有限煤炭,也大都是发放给达官显贵们取暖烧饭所用,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煤炭革命会对大郑有多大的好处。
但是,随着这些年来滥砍滥伐导致森林的迅速减少,大郑的燃料需求已是岌岌可危。
有史记载,“河北难得薪柴”,南方的燃料危机也同样严重,“今驻跸吴、越,山林之广,不足以供樵苏。虽佳花美竹,坟墓之松楸。岁月之间,尽成赤地。根枿之微。斫撅皆遍,芽蘖无复可生”。
不但山林被砍伐殆尽,连佳花美竹这类的守墓之树也被刨根挖光。可即便是这样,大郑的官员们也没想到寻找煤矿代替木炭。
{注:三斤木材可焖制出一斤木炭,焖烧这三斤木柴还需要三斤木柴,也就是说,六斤木柴才能烧制出一斤木炭。
另:北宋以煤炭代替木炭的燃料革命,就是从1030年左右开始的,也标志着宋朝从农业到近代工业的产业转型,是北宋工业革命的开始。本书的背景就是北宋,这也算是契合了历史吧!
其实,在汉代以前,人们就已经发现了煤炭的巨大价值,在汉代工业大发展时开始大量使用。
汉朝崩溃之后,在将近千年的时间中,华夏人口一直没有恢复到公元前后的水平。正是因为人口稀少和工业的低迷,植物燃料的再生速度足以满足社会需求,所以煤炭就没有得到重视,慢慢被人们忘却了。
直到宋代爆发巨大的燃料危机,这种古老的燃料才得以再次被重视。现在,这次燃料革命的领导者,就让有后世眼光的王铮来做吧!}
和工匠们商谈了半天,把自己所知道的事项都一一告诉他们,并特意叮嘱了一些注意事项。
现在,煤铁和石灰暂时算是军用物资,就暂归卫府主管,王铮让书吏把工匠们带去卫府交给卫晃,让卫晃妥善安置,并且派人员带着这些工匠找矿,他别的就不管了。
有时候,王铮也不得不感叹,怪不得后世那么多人削尖了脑袋也想当官,原来当官的好处这么多,自己动动嘴儿,很多人就要跑断腿儿啊!
048章 五品营校尉
给卫晃捎的那封公函也是因为王铮,他下午就知道那封公函的内容了。
卫晃接到上京的公函后,不敢怠慢,马上派人去办。到了下午,王铮正在衙门里办公,就听见衙门外像是有不少人马来到了门口。他还没顾得上派人打问,就见一个卫府的校尉,进了衙门向他禀报。
说是上京宰相官邸有公文,让燕山卫府给王副总管调拨一营军士,归王副总管指挥。
“上京的公文里,还说了别的吗?”王铮纳闷地问道。
上面的几个老头不知道在玩什么?总是不吭声就派人过来。上次的两万轻骑没吭声,上午找矿的工匠们没吭声,下午,这又来了一百军士还是不吭声。那几个老头把他王铮当成空气了吗?
“有,公文说,让王副总管兼职这一百人的营校尉,以后这一百军士就归王副总管指挥了。”
“就这?还有吗?”
“还有就是,这一百军士的编制还在雁山后军,现在,王副总管也算是雁山后军丙旅丁营的营副,叫队正也行···”那个校尉看王铮的神色不善,心中害怕,声音就越来越小:“一个营本该有三百军士,这只有一百,最多算是个营副。”
“还有吗?”王铮都快气哭了。
“没了,卫将军就对我说了这些。”
“我×···玩我呢?让我一个五品将军兼职营校尉,嗯!是只带一百人的营副尉,营校尉连品级都没有好不好?就更别说是营副尉和队正了。”
王铮大恼,但他后来想想,觉得自己总算是有个实职了,尽管这个营校尉的职务确实太小了点,尽管自己只能带一百人。
但是,毕竟算是有了实职,毕竟以后他就算是雁山卫军后军丙旅丁营的人了。
唉!可算是有了个娘家,再也不只是个名不正言不顺有权无职的副总管了。
只是,让王铮发愁的是,自己这个雁山后军丙旅丁营的营副,或者说是队正,以后要是见了后军丙旅的旅帅该怎么办?是一见面就啪的一声给他行军礼?还是他给自己这个手下的营副行礼?
“哼!他要敢受我的礼,我不揍死他我。”
王铮气的哼哼着回了桌案边坐下,拿起鹅毛笔却再也没心思写东西。
他很郁闷,要说,他在林州救了皇上救了房相,还救了陈柱国沙将军,他救了那么多人,皇上和房相那两个卸磨杀驴的···呸呸。想到这里,王铮又吐了两口唾沫。
那两个白眼狼就不说了,可其他的文官武将怎么就不帮他说句话呢?他虽然来历不明,可他所做的所有事,可都是为了郑军能打胜仗,为了大郑的百姓能吃饱喝好。到现在为止,他可没做过一件对不起大郑的事儿,可他们···唉!身份呐!来历啊!怎么就这么重要呢?
王铮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想撂挑子,他不想干了,他想回李家洼种地去。
王铮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逃跑,恰好,这会儿没人来找他,山娃他们几个还在大营里接受选拔,也都不在,戴忠好像有事出去了,也不在提督衙门。
天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王铮装作去茅厕,做贼似的溜到马厩边,牵出来自己的战马刚走到大门边。
“王副总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