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1 章(1 / 1)

护国大将军 宁愿孤独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身,然后在胸前画着十字架,嘴里念念有词。

这件事儿是让王铮特别开心的事情。

现在,有很多事情,他也只是一知半解。还有很多事情,他能想到,却绝对做不了,而大郑的其他人也没有那个本事。

可现在,有了这些传教士就不同了,王铮觉得,这七个人里,至少也会有一两个,会是某一个方面的科学家。

其他的人,即便称不上是科学家,在部分领域,也应该是个人才。

华夏也是能人辈出,华夏的科学比欧洲的科学更发达,发展的也足够好。

可华夏的科学技术,几乎全是在父子之间代代传承,不成系统,也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科,普及所有的大众。

现在,如果利用这些传教士所知的科学知识,以及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弥补华夏科学的不足之处,是不是会更好?

假如传教士只为传教而传教,必定会到处碰钉子,特别不顺利。

因此,希腊和古罗马等,也就是后世说的,欧洲的那些传教士,为了打开传教之路,就吸取教训,接近传教国家的上层人氏,以科学和知识赢得人们的信任,然后再说传教。

他们很注意,用欧洲发达的古希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翻译西方科技的著作,介绍世界地理和域外文明给当地人,都是为了他们传教的目的。

并且,传教士大都是,当时西方的饱学之士,在科学上有着较高的造诣。假如是个普通人,也不可能会派他们,万里之遥来华夏传教。

送走众人回到卧房,王铮把给肖燕燕的私信写好,交给门外候着的狄青,让他交给驿站,快马送给蒙辽的肖太后。

平静的日子又过了十多天,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天气一天天的暖和了起来。上京的百姓们,已经开始了春耕,和给冬小麦浇水施肥。

王铮还在家里养病,隔几天,皇上和房相等朝中的重臣,都会有人来找他聊天叙话。

只不过,这次王铮是真病了,其他找王铮办事请教的,就少了很多。

六部里的琐事,即便是必须王铮才能帮得上忙的,也都压了下来,待他痊愈后再说。

可就算是这样,王铮也没有闲着,他的身体刚好了点,就自己晃晃悠悠地来到书房,不是写点这个,就是画画那个。

有些事,他即便不懂不会,但只要是觉得对大郑有用的有益的,他也会暂时记录下来。待以后能解决时再办。

现在,王铮很迫切地希望那七位传教士,能尽快地熟练说出大郑的话。

可汉语太姬八难学,那些希腊的饱学大儒,看到汉字时就一个脑袋两个大。愁得吃不下睡不着,可还是进展缓慢。

不仅是王铮需要他们的科学知识,他们也想尽快学会官话,宣传他们的教义。

按后世的话说,他们也急着发展下线。

可他们历尽艰辛不远万里,好不容易才来到了大郑。却又因言语不通,长得也是怪模怪样的,百姓们看到他们就像见了鬼似的。

看到他们嘴里嘟嘟囔囔,手指也在胸前划来划去,就认为他们是在念咒语鬼画符。于是就开始操起扁担锄头,驱赶殴打他们。

到现在,他们来到大郑都半年多了,人都病死了好几个,却还没有发展一个教徒。对于这些虔诚的传教士来说,这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322章 三川口之败

过了二月二龙抬头,大地回暖草木泛绿。

这一日,王铮刚吃过《九天玄雷非死不能活逍遥丹》,肚子里正在翻江倒海疼如刀绞痛苦难当。突然小李公公亲来传旨,宣王铮上殿见驾。

郑妽当即就大怒对小李公公道。

“见什么见?不见,谁都不见,就是我父皇也不行。我的驸马都快疼死了,哪还能见驾啊!驸马啊!你可心疼死为妻了。”

小李公公被训了一顿,他还不敢吱声,只是陪着小心说着好话。

他也看见王铮,确实是在床上疼的直打滚,爹一声娘一声地直叫唤。他的所有妻妾都是眼泪汪汪的。

玄一道长和两位御医,也是心有不忍,皱着眉头趴在床边,随时观察着王铮的情况。

小李公公告了声罪,只得扭头回去复命。

可小李公公回到太极殿交了圣旨,说大将军腹痛难当无法前来见驾。他刚出了太极殿,就见一顶小轿晃晃悠悠走了过来。

轿里的人还不时的在向外吐血,轿外跟着的男子,还拿着个透明的玻璃制作的小盆儿,一路走一路接着,免得王铮吐出的鲜血洒在路上。

看来,这人还很讲究卫生啊!

小李公公心说。可他转念一想,在仔细一看,立马就吓了一跳。那个拿着玻璃盆儿的,不是王大将军的亲兵队长狄青吗?

咋不是呢?就是狄青。

“哎呀大将军呐!你咋又来了呀?”

小李公公看清来人吓了个半死,他万万没想到,王铮竟然不顾腹痛不顾病体,还是来见驾了。

“呵呵!”王铮虚弱地喷着血沫微笑着说。

“皇上知道我的病,他既然还让我来见驾,那就必有要事,我又怎能不来?快扶我进去见驾吧!”

小李公公被感动的热泪盈眶泣不成声,连忙搀扶着王铮进了太极殿。

由于王铮还在吐血,另一名宦官,接过来狄青手里的玻璃盆,也跟进了太极殿。

狄青还只是个七品校尉,不奉召不能进入太极殿半步。

太极殿上本来吵吵嚷嚷,乱的跟菜市场似的,比戏台上还热闹。

可王铮刚被搀扶着进了殿门,小李公公一声带着饮泣的高喊,‘辅国大将军王铮到’还没落地,太极殿里马上就静悄悄的,落针可闻,再也没人乱说一句话。

这就是威势,即便王铮现在还是个草民,还是个罪囚,还是个一阵风就能吹倒的病秧子,也没人敢不把他当回事儿。

“哎呀王卿,你怎地又来了?”

皇上郑成看见王铮的样子,看见他嘴角的血迹,看见宦官手里的,透明玻璃盆里的殷红鲜血。

他急忙就从御座上跑了下来,亲自搀扶住了,依然腹痛难忍摇摇欲坠的王铮。

王铮强忍着呕意摆了摆手,可他还是没有忍住,扭头‘哇’地一声,又吐了一口鲜血。

“唉!忠臣,王大将军,真忠臣耶!”房相摇头叹息着说道。

“是啊是啊。”

“唉!我大郑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啊!”吕相也赞叹道。

柴公公面色悲戚,他很心疼王铮,他虽是一个宦官,可他把郑妽从小抱着哄着教着惯着长大,却也和郑妽的长辈差不多,自然也心疼郑妽的夫婿。

再说了,他也本来就很佩服,王铮的本事和忠心。

钟肃陈琦等,都围拢到了王铮的身边,钱望更是关心王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