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6 章(1 / 1)

护国大将军 宁愿孤独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迷女色的事儿。

钱望心说:别,别,你以后还得沉迷女色,要不然,老夫的孙女儿还哪来的幸福?

皇上和众臣闻听王铮的解释,顿时大哗。

这算个狗屁的理由,这个不靠谱的家伙,还真是不靠谱的过份,这么严肃的事情,他居然是个这么不靠谱的解释。

“吵吵什么?一帮不靠谱的老头子,就会瞎吵吵。”王铮一翻白眼嘟囔道。

众人闻言,还以几十双白眼:这个混账小子,他···他居然还有脸,说我们不靠谱?哎呀!气死老夫了。

皇上郑成气的差点背过气去。

最初,西夏使者前来,正使言辞犀利咄咄逼人,要求大郑对西夏称臣纳贡,最不济,也得把恒安公主郑沛,嫁于西夏王为妻。

否则,明年开春,西夏必会大兵压境征伐大郑。

一些软弱的朝臣,不想兵连祸结导致生灵涂炭,王若等人,就陪着小心给西夏使者说好话。

哪想到西夏使者态度蛮横,最低条件,也是让大郑,把恒安公主许于李昊为妻。

这就激怒了房相、吕相、钟肃、陈琦等人,一番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吵吵了半天,大郑的群臣依仗人多势众,总算是没落了下风。

但他们净是打嘴皮子官司,没一点用。西夏使者咬死了,就要恒安公主嫁到西夏,就是不松口。

后来还有大食使者的国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看懂。再说,大家也觉得那些大食的使者,也确实是穷得离谱,行为也太是怪异。

他们唔哩哇啦地说了半天,居然谁都不清楚,那俩大食使者说的是啥。甚至有人怀疑,大食使者是在骂大郑的君臣。

后来不得已,皇上这才让把王铮叫来应对。

298章 主仆密事

哪知道,这厮来了之后,一眼就看出了所谓的大食国书,其实是那些传教士的圣经。

就是类似佛经一类的,不顶吃不顶喝的东西。

这件事儿王铮处理的,勉强还算凑合。

可这厮在对待西夏使者的事儿上,他一不打听西夏使者,前来大郑的目的。

二不问他来之前都发生了些什么事?

三不问问皇上,想让他怎么处理此事?

却三句话还没说,就在大家一愣神间,他就命令站殿将军,割了西夏正使的鼻子。

不仅如此,你下令就下令吧!你摔朕赐给你的天子剑做啥?你是想打朕的脸吗?

“西夏使者每有问题,必会先和副使眼神交流,待副使同意后,他才敢做主说话。由此可见,正使还没副使能做的了主,副使才是真正的主事之人。此其一也。”

“其二,传闻西夏王李昊三十多岁,面相精明凶猛。和那位副使的形貌极其相似。”

“其三,传闻西夏王李昊,足智多谋雄才大略,是西夏的一代英主。而此人身处我大郑的朝堂,面对皇上和所有同僚,居然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数句话就把我等说的哑口无言。西夏的所有人里,除了西夏王李昊,我想不到别人,还能有这等本事。”

“其四,此人仅凭我手中的天子剑,就猜出了我是谁。可见他,早已把我大郑的朝堂诸臣,打探得清清楚楚。不仅是我忌惮西夏的那个能人,那人也很忌惮我。”

“因此,据我猜测,这次西夏遣使前来大郑,名为仰慕我大郑文化缔结友好。实为探我大郑的虚实。有这几点,因此,我推断,那名副使必是李昊。”

王铮刚喘了口气,没曾想王若又跳了出来反驳道。

“即便那人是李昊,可他也没有恶意,仅是为了求婚而来。假如我大郑和西夏缔结翁婿之邦,此后哪还会有战争?怎能还会有生灵涂炭?”

王铮一愣:“求婚?求什么婚?”

他到现在也不清楚,他来之前,太极殿里发生的事情。

钟肃为王铮解释道:“大将军,是这,西夏使者让我大郑,向西夏称臣纳贡。最不济,也得把恒安公主,许配于李昊为妻。否则,明年开春,李昊就会提兵犯境。”

王铮闻言气的哇哇大叫:“我叉他娘里个腿儿,老子早就说过,我大郑和任何一个异族以及国家,绝不称臣,不纳贡,不赔款,不和亲。西夏李昊竟敢弃我大郑自立为帝,老子早就想收拾他了,如此正好,我大郑出兵西夏,就更是名正言顺了。”

“你们不早说,早说的话,我哪能只割了他的鼻子?今后,但凡再有番邦异族,如此威胁我大郑。不必和他们废话,尽可每人割鼻削耳剁手砍足,赶出国门。”

钟肃闻言皱了皱眉:心说,你是敢这么做,可我们不经皇上许可,谁敢这么做试试?

众臣闻听王铮杀气腾腾的话,一个个是心有戚戚。

心说:‘割鼻削耳剁手砍足’,我滴个娘亲二舅姥爷,还不如直接把人杀了呢!这家伙真狠。

王若闭嘴了,别的讨厌王铮的大臣也不敢说话了。

‘不称臣,不纳贡,不赔款,不和亲。’这十二个字,让房相和吕相等人,心中甚是愧疚,也不说话了。

皇上想说话,可他却不知说什么好。

王铮虽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但他说的那十二个字,却已足见他对大郑的忠心了。

再说了,王铮自从为将一来,一直秉承的,一直在做的。就是不称臣,不纳贡,不赔款,不和亲。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现今,经过他不懈的努力,已使大郑的国力蒸蒸日上,已使周边的番邦异族等等国家,不敢轻捋大郑的虎须。

此次西夏王亲来大郑,就如王铮所说,必是西夏颇为忌惮大郑,忌惮王铮。李昊这才来到上京,探听大郑和王铮的虚实。

当然,假如按照王若所说,和西夏和亲,把胭脂奴许配于李昊为妻,也许能保得大郑和西夏的边关,有三五年的安宁。

可那样做的话,大郑的国威何在?朕的胭脂奴又作何想?边关又能安宁多少时日?

自古以来,和亲之策,永远不会使两个国家长久和平,只会使西夏愈加的骄狂贪婪。

假如西夏王明年开春就领兵犯境,有王铮在,又怕他何来?再说,西夏王即便明年不来,王铮这厮,不是也想灭了西夏,扫平西域诸国,打通丝绸之路了吗?

一山不容二虎,和西夏的一战,是避免不了的。因此,王铮今日所作的事,看似不妥,却有深远的意义。

最大的意义,他又给朝堂的诸公,好好上了一课。遏制住了投降派的那些,丧权辱国的想法。

皇上和众人均是心有所思,朝堂上这会儿就很安静。

柴公公微微额首,今日王铮的所作所为,就是他这个老宦官,想做却不能做的。他再一次地在心里,把王铮夸成了一朵花。

又停片刻后有人来报,西夏来使的所有人,已经抛弃辎重轻车简从,每人双马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