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3 章(1 / 1)

护国大将军 宁愿孤独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从背后继续骚扰蒙辽军。

可檩州紧靠太行山,蒙辽军从长城的古北口,出山增援的数万援军,和那二十万蒙辽军两面夹击,猛攻檩州一整天。

蒙辽军攻打檩州虽然损失惨重,可郑军因为人马太少,没有兵员补充不说,还没有霹雳炮等大杀器,死一个就少一个。也没沾到太大的便宜。

仅仅是一天的激战,郑军就折损了数千人,蒙辽军想迅速拿下檩州回到燕京,免得燕京城外的大营空虚被郑军看出破绽。

就派出二十多万大军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刻也不停歇地猛攻。

韩庚坚持不住,他不能让这些大郑的精锐,全都战死在檩州。

再次无奈之下,他只得故技重施,下令焚毁檩州大库,不给蒙辽军留下一粒粮食和战械,然后打开城门,全军向北突围。

蒙辽军南面堵着二十多万人马,唯有向北突围才有一丝胜算。

檩州北门的蒙辽军不过四万人,根本就没想到郑军会突围,更没想到郑军会向北方的死地突围。

檩州距离古北口的数十里路程,就是一片开阔的草原,被蒙辽军二十多万人马,一旦包围就再无生理,是个绝对的死地。

可韩庚却反其道而行之,置之死地而后生,硬是从蒙辽军的包围圈中,杀开了一条血路。

因此,猝不及防下,蒙辽军被拼死求生突围的,两万多郑军将士,杀了个措手不及。部分人马被击溃后狼狈北逃。

韩庚等衔尾追杀,后面又是蒙辽军的二十万人马,对他们这两万多人不依不饶的追杀。

檩州距离古北口仅有数十里,可谓转瞬即到。

敌军刚逃进古北口部分溃兵,看到郑军杀到还没有顾得关上关门,作为前锋的女将陈妍,手持亮银枪上下翻飞连挑带刺,已经一马当先杀了进去。

众将士边杀边走绝不恋战穿城而过,直到逃进了太行山以北,进了茫茫草原,才算是甩拖追兵脱出了险境。

不过,这一切王铮都不知道。

等他知道的时候,围杀韩庚的那二十万蒙辽军,已经返回了他们在燕京南门外的大营。

燕京本就距离顺州和蓟州二三百里,蒙辽军去的隐蔽,在顺州和蓟州也没浪费时间。

檩州之战也不过只用了一天多时间。蒙辽军又均是一人三马,回来的就也极快。

韩德壤此举,给了王铮一个警告,使王铮对韩德壤更加的重视起来。

“呵!韩德壤不愧是一员老奸巨猾的百战名将。我王铮从军以来,这还是第一次被别人算计。如今悔之晚矣,就只能吃一堑长一智了。”

郑军大营的中军大帐里,王铮自嘲苦笑着说道。

“大将军无需介怀,胜败乃兵家常事。何况,韩庚也不算打了败仗。他仅有三万人马,对战二十四万蒙辽军,却还能带领两万多将士全身而退。即便败了也是虽败犹荣,他有功无过。”

曹显开解王铮道。

“这个我知道,我懊恼的是,我竟然没有看破韩德壤的诡计,竟然没有抓住这一次绝佳的机会,大破蒙辽军夺了他的三座大营。是我迟钝了?还是韩德壤太厉害不好对付?”

“当然是韩德壤不好对付,要不然,我也不会不敢和他对战。”

曹显也垂头丧气地说道。

代老将军先前分析的挺好,可韩德壤的做法,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让代老将军也是颜面无存,他现在也没了别的办法,连话都不敢多说了。

“那···以后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王铮答道:“战机已经错过去了,只能等下一次机会,继续等,跟蒙辽军熬,看谁熬得过谁?”

“论持久战,蒙辽当然不行,他们怎么可能熬得过我大郑?”

曹显语出惊人,不是别的惊人,是‘论持久战’这四个字。

王铮惊讶地看着曹显,他从没说过这四个字,可现今曹显却说了出来,由不得他不惊讶。

“对,既然无法一战而决,那就打持久战。等机会,现今,卫晃在朔州、应州和寰州,威胁蒙辽的云州和蔚州。韩庚在太行山以北的草原上以战养战,也可攻击儒州、妫州、武州和新州一线之敌。”

“即便韩庚的兵力太少,不能摧城拔寨,但他只要能骚扰的蒙辽百姓不能种田经商,不能放马牧羊,各城池之间断绝来往,只能紧锁城门,那也是胜利。熬不了太久,蒙辽军这三十万人马没有了粮草供应,定然崩溃,到那时再和韩德壤决战。”

“燕京是蒙辽南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镇。城内的四座大库储存了无数的钱粮,足够蒙辽军三十万人马半年食用,短时间内,韩德壤还能坚持。”

“那就熬七个月。”王铮笑着说。

“哈!你这小子,和韩德壤耍无赖,他肯定不是对手。”代老将军也笑道。

王铮翻了个白眼说:“管他无赖不无赖,不管是阴谋还是诡计,只要能打败蒙辽就行。”

曹显也无奈说道:“也没了别的办法,那就等等看。我觉着,不出半月,蒙辽军必会熬不下去,必会再次冲营,寻求和我军决一死战。”

“为何这么说?”王铮问道。

“韩德壤不能任由卫晃占据那三个州,也不会对韩庚在草原上的行动不管不问。他要么从数千里外的蒙辽盛京调兵,要么就寻求和我军决战,击溃我军后,再分兵去围歼韩庚和卫晃。”

“对,一切皆有可能。我军现在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看韩德壤会怎么办再说。”

三人计议已定,也就不再着急,韩庚和两万将士虽然流落草原。

但他有丰富的游击战经验,也曾经在哒突三族二三十万人马的围追堵截下,跟着曹显在草原上坚持过四个多月,无需太担心他和那些将士的安危。

“现今,我军有几门火炮?”

王铮在和蒙辽的这次开战前,就已经改良出了新式火炮。不过,由于是刚开始建造第一批,也没有大型的机械设备,造的就慢了些。

“一共十门,老夫来时带来了四门,这一段时间又造出了六门。”代老将军回答。

“太少了,造的也太慢了。写封公文督促兵部,让他们多派工匠,多开几个作坊,加快建造速度,就说是我说的,破燕京城必用。”

“好。”曹显答应后,马上就安排文吏书写公文。

“火油罐有多少?”

“火油罐制作简单,只是运输不易。从雁山卫的兵部作坊把火油罐拉到上京,再从上京送到此处。民夫还要运送钱粮战械,现今运来的火油罐,仅够一场小仗使用。打燕京,怕是不够。”

“那就从雁山卫走草原,过代州和易州,直接送到涿州。”

现在,涿州已成了军需物资的集散地,各地送往战场的物资,都会经过涿州再发往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