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是剑南卫的边境也是一样。如果不改变军制,等着看吧!西夏一旦发动,涉及的就是大郑的半壁江山。到时候,皇上,房相,朝廷多年的积累,多年的富国富民,凡是被西夏牵扯到的地区,都会倒退几十年。”
马闯撇撇嘴,他显然认为王铮还是在危言耸听。
“王卿,真有那么严重?”
“皇上,臣不是危言耸听,臣所说的你们别不信,等你们见到了事实,再相信了臣所说过的话,一切都晚了,蒙辽的入侵已是最好的证明。”
皇上和房相对视一眼,想想王铮所说过的话和所作过的事,不管他们信不信王铮今日说的话,但他们相信,王铮绝对是为了大郑好。
再想想上一次,蒙辽出兵一个多月,就打到了澶州城下,如果不是王铮紧急出兵,一战既保住了澶州城不失,又击毙敌主帅萧达凛,第二战就率五万步卒两万五千轻骑,硬抗蒙辽营外的七万人马和营内的十余万大军,并且还夺了敌军的大营,逼迫敌军退回大名府城内龟缩不出,力挽狂澜于既倒。
他因此保住了上京不失,保住了皇上的尊严,保住了所有大臣的尊严,保住了数千万的黎民百姓免遭屠戮流离失所。
如果不是王铮一心为国,呕心沥血浴血沙场的所作所为。
那么,现在大郑的京师上京,估计已经就在蒙辽大军的铁蹄之下,而大郑新的京师,估计就在升州了,而战火,现在也应该还在升州附近蔓延。
或许,大郑还有第二次迁都的可能,再次被蒙辽大军打的狼狈不堪,不得不迁都益州。
也许,大郑真会像王铮的故事里编的那个宋朝一样,太上皇和皇上被虏到北方苦寒之地。
假如皇上被虏,其他人又岂能幸免?后妃、宗室,百官等数千人,皇后妃子女儿等,自然会被侮辱的不计其数。
皇上和房相不敢想蒙辽攻破上京后的惨景,想到上一次蒙辽大军,仅仅距离上京二百多里就不寒而栗。
“那么···王卿,你觉得,军制该怎么改?又怎么防备内祸的发生?”
“皇上,所谓内祸,你想想,历朝历代,只有兵连祸结民不聊生时,只有官府逼迫太甚时,普通百姓才会起义造反。可咱们大郑的百姓,如果全都能吃得饱穿的暖,如果各地卫镇均是御敌于国门之外,战事不会牵扯到内地的百姓,谁还会做那掉脑袋的事情?这一点,只要能像现在一样继续下去,使民众富裕,自然就可避免,皇上无需忧虑。”
“至于兵祸,皇上,房相,咱们大郑现今的军制,就是卫府有调兵权却没指挥权,而边镇提督,只有指挥权却没调兵权,已经做的很好了。只要能防止边镇提督和卫府勾结,此事自然也可避免。还有,不超过两年就异地调动,不仅是边镇提督,连卫府主官,也和提督错开时间调动,是不是会更好?”
“这样一来,边镇提督都没有调兵权,多一些兵马防卫异族的入侵,又能有什么害处?那些兵马,养在内地不也是养吗?”
“为今之计,给边镇提督在紧急情况下,有可以招兵的权利,当地官府卫府,也要储备一些钱粮,防备突发情况时,各卫镇无钱无粮无兵马可用。至于如何使边镇提督和卫府主官,以及当地知府互相制约,这一点,房相是行家,臣就不多说了。”
马闯闻言捋须点头微笑:这个王铮,总算是说了句人话。
156章 军改与否
房相闻言老脸一红,轻咳了一声后问道。
“王将军所说的军制,改动不大倒也能行,可这重文轻武又怎么改?”
“这个更容易,比如,鼓励百姓练武强身,朝廷每两年,设一次武举殿试,头一名就是武状元,和文状元一样可以披红挂彩跨马游街。比如,律法规定不许文人轻视武者,朝堂里也给武职的将领更多的话语权,文武品级相同的,武将不再比文官低一级等等。国富了,民就也要够强,这样才能免受异族的欺辱。”
御书房内的所有武职将领,均是连连点头赞同。
武将被文官压制的太厉害,在朝堂上几乎都没有发言权。即便是边镇的军事行动,文官们也想指手画脚遥控指挥,武将但凡敢稍有异议,就会遭到文官的群起而攻。
这个王铮,今天敢为武将直言,表现的还挺不错。
可文官们却是一个个的吹胡子瞪眼睛,对王铮的大放厥词甚是不忿,一个个捋胳膊挽袖子的,作势欲群殴王铮。
可奈何王铮的凶名在外,他也太能打,八个哒突轻骑尚且一个个地被他砍了脑袋,自己这帮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上去,估摸着,除了被打的满地找牙之外,伤不了他一根毫毛。
因此,文官们虽然均是气的直哼哼,却没有个人敢真的动弹。
文官爱名,真要是像上次代老将军那样,在皇上的御书房里,被王铮按倒在地捶一顿狠的,就算是皇上把他拿下问罪,自己也是太丢人,从此后就没脸在天下文人面前混了。
何况,王铮揍的人多了,他就连揍了皇上的堂弟,还是一位爵位比王铮高的郡王,皇上也只是罚了他三个月的俸禄,禁足十天了事。更何况自己这个外姓的文官?
文官们不敢拿王铮怎么样,可王铮所说的,极大地牵扯到了文官的利益,所有人都恨得咬牙切齿,最后只有无奈目视钱望,希望钱望能出头制止王铮的逆天之行。
钱望被所有文官赋予厚望,他也觉得王铮的所说太是不该,于是就轻咳一声跨出一步,打算出言怒叱王铮。
此时,王铮早已察觉到文官们的举动,也早已做好了舌战群儒的准备,他决定,不出口则以,出口则必中出头之人的要害,一句话就把他说的无地自容。免得其他人再上来啰嗦个不休。
可他看到,别人都不敢动,最后却是钱望跨出了一步,想依仗他是王铮媳妇爷爷的身份,阻止王铮继续蛊惑皇上和房相。
王铮当然不想和钱望撕破脸,他急怒之下,第三只眼瞬间张开,极是狰狞恐怖地看了看钱望。
刚跨出一步的钱望,猛然间看到了王铮的第三只眼,凭良心说,他活了这么大的年纪,还没有见过那么难看的东西。
传说中,王铮的第三只眼不睁开便罢,假如睁开了,就必会有人身死。
据说,蒙辽主帅萧达凛的身死,当时王铮就曾经睁开过他的第三只眼。他只用第三只眼看了看萧达凛,数里外的萧达凛,就被他第三只眼中射出的羽箭,给射中了眉心。
这话是当时跟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