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减缓了追击的势头。
如今,蒙辽的肖太后和耶律隆旭,估计已经得到了郑军奇袭蒙辽东西两京的消息。
加之在澶州城下没沾到大便宜,反而折损了主帅萧达凛和不少勇士,郑军也已有了充足的准备,也不可能再打到上京城下,于是撤退时就毫不拖泥带水,一路向北猛蹿。
王铮也不敢让将士们追得太猛,防止中了敌军的埋伏。
再者,这八万轻骑分隔两地忽左忽右,在数天内就攻下了几个城池,后面的军需补给跟不上,霹雳炮和弩箭等所余不多,也已经经不起连番的大战消耗。
等王铮赶到利州时,利州的蒙辽军已经退走。消息传来,岩州的情况和利州一样,甚至,松州和江州之敌也已撤兵北上。。
至此,大郑境内的蒙辽军,已经全部退出了境内。此战,告一段落。
从蒙辽军攻入郑境,到如今的全部退出,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却给大郑的北方数十个城池,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大部分被攻陷城池的百姓流离失所,必须尽快让他们回归家乡恢复生产。
大部分的官员被杀被俘,必须尽快安排新的官员走马上任安抚黎民。
大部分的守城主将战死,也得重新安排人马驻守城池。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蒙辽军最初,是想占据他们攻陷的城池为己有,并没有大肆屠杀百姓。
后来着急退兵驰援他们的东西两京,也没空再烧杀抢掠。
因此,各个城池的人口数量,减少的还并不是太多。
所有的事情,都得王铮这个三军大都督,签署军令紧急实施。他又像最初在雁山卫时一样,每日都很忙碌。
此时,王铮就在松州的提督衙门署理日常事务。
战事已毕,代老将军也是像上一次林州之战时一样,他作为松江卫的提督,因为对蒙辽的轻易破境,连克数十州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副督程霸一起,现今已被朝廷召回上京诉职。
王铮觉得,代老将军和程霸也没有大错,他们最大的错,就是因循守旧不思变革,他们的战法战术已被萧达凛摸透。
但这也不能全怪他们。
大郑自从建国初期,为防带兵的大将叛乱,就重文轻武,限制了武将的职权和边镇的将士数量。
松江卫防守着比雁山卫还广大的边境,可边境驻兵却始终不能超过十二万人。边镇没有财权,没有招兵权,即便是想把边军改为卫军守护边境,也必须征得上京的同意才行。
这十二万人,仅仅是布防在边境上,四个州和六个县城的兵力就已捉襟见肘,更别提防御松州和江州以南的州县了。
再说,就算能主动出击骚扰敌军,使蒙辽军不至于那么快地克州破县,但就那松江卫仅有的可怜的三四万骑兵,他们俩也不舍得用。
这一次,他们俩能仅凭江州和松州城内的两万卫军和一万边军,能不被蒙辽军十万人马攻破城池就算不错了。
现今,除非改变大郑的国策,否则,这种被敌军攻破边境一两个城池以后,就能长驱直入,连续攻破内地数十州县的情况,还会不断发生。
王铮正在努力,他早已发现大郑这个最大的弊端。可这件事,不是凭他的嘴皮子一吧嗒,皇上和朝堂诸公就会听的。
大郑国策的改变,没有血淋淋的事实,那些顽固的守旧派,就不可能从心里产生震撼,也不可能轻易地就会提高边镇大将的权限。
“山娃,派人找到曹显曹将军和韩庚韩将军,他们的任务业已完成,战事已毕。令韩庚率三万将士回雁山卫,其余四万将士来松州听令,令曹显也甩开敌军绕道回松州吧!”
坐在提督府衙的帅案边,王铮揉了揉脑袋无奈地说道。
“诺。”
蒙辽大军在大郑境内,扔下了近十万具尸体后,退守边境,因为畏惧郑军的霹雳炮,再不和郑军野战,只凭坚城死守。
现在,再要打的仗都是硬仗,就是强攻燕云十六州,攻城战太惨烈,死伤太大,王铮不得不收缩兵力。
151章 和曹显的谈话
宣睿十四年的十月中旬,松江卫的后方经过各级官员的不懈努力,以及朝廷大批物资的送达,现在已经基本稳定。
各路援军的抵达,也让王铮拥有了三十万大军,日夜不停运送过来的粮草兵甲战械等等,已经具备了强攻燕云十六州的条件。
可是这时,却下雪了。鹅毛般的大雪飘飘洒洒下了一天一夜,地下积雪盈尺。站在城头放眼望去,整个北方,均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
十月中旬的北方,已是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此时此景,王铮只得仰天长叹,燕云十六州,只能明年开春再收复了。
王铮因为下雪无法攻伐蒙辽而烦恼不堪,可百姓们却都很高兴,这预示着,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这次蒙辽南侵,百姓所受的损失都不是太大。
守城主将觉得守不住城池,提前安排疏散南逃的,后来回家后,只有少数人家发现被贼光顾过,别的都没被动过。
而那些疏散不及被困在城里,后来被蒙辽军攻陷城池的,由于蒙辽得到燕云十六州以后,发现汉民的农耕和商业贸易等,对发展蒙辽的经济有极大的好处。
因此,蒙辽人想把攻陷的城池据为己有,破城后基本上对待百姓都是秋毫无犯。
除非是在攻城时,大郑的军民齐心合力,导致蒙辽军死伤惨重,攻城主将恼羞成怒,才会下令屠城。
这一场战役,也仅有岩州那座小城才是那样的命运。
王铮稳定下来后,又仔细想了想,觉得明年开春再攻伐蒙辽才是上策,他有些太急了。
现在,蒸汽夯刚刚试制成功,板甲也是才开始大批量制造。
攻城时将士们爬梯子仰攻,现在薄薄的铁片甲,根本无法抵御敌军近距离的羽箭攒射,更别提滚木和垒石了。
明年开春前的这几个月,王铮打算研究出来新型火炮,还打算改良投石车和弩车。
现在的大郑,火炮的雏形已经出现,是粗铁所制,射程只有五十到一百步,还没有弓箭的射程远,极易受到对手的攻击。
并且,仅仅只能发射实心的圆形石弹,发射后凭石弹的冲力,撞击城墙或者敌军,也不精准,打飞到哪里都不敢说,还没有被普遍使用。
以前,火炮动辄两三千斤,太笨重,运输不便不说,因为火药的威力太小,给敌军造成的杀伤也不大。
这就导致大郑的所有边镇守将,都不愿接受火炮。和弩车投石车相比,火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