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2 章(1 / 1)

护国大将军 宁愿孤独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也要整修,六七十万人要吃要喝要有住的地方。除了王铮的亲兵,所有人都很忙。

最忙的应该是那些刚刚上任的县官和小吏,每个县十万人的吃喝拉撒睡,县城的城池要建,衙门要建,凡是城里所需的都要从平地盖成房子。

麻雀再小,那也是五脏俱全,各个小衙门的小官小吏都要安排人到位。

这十万牧民每五家为一伍,每十家为一拾,每五十户为一个村,每五百户为一个镇。

所有村镇都需划定他们居住和放马牧羊的区域,水草丰美的面积小一点,水草稍次的面积就大一些,要公平,还要合理,以后免生事端。

但现在很忙却很高兴的,其实要数商人和所有的运输队,雁山卫的大库不可能啥都有,就是有一部分也得雇人雇车送进草原,可那六七十万人需用的品种,却实在是太多太繁杂,不得不倚重商人四处购买后送进草原。

商人拿着收条从草原回来后,马上就能到官府换成银两或者铜钱,然后再买了物资送去草原,如此周而复始,所有运输队和商人都没有闲着的时刻。

大家忙了点累了点,可看着手里白花花的银两,或者黄橙橙的铜钱越来越多,每个人无不笑开了花。

现在春播已过,也不到收秋时刻,庄户们农闲时为了多挣几文铜钱,就有人的出人,有人还有牲口的就能挣更多的铜钱,于是很多男人也都临时加入了某一个运输队帮工。

女人也有事干,她们编竹筐做衣衫,哪怕是做几双袜子几个水囊,拿到集市上也都能很快脱手,价格还都不低。现今,草原上百废待兴,几乎什么都缺,什么都有人买。

即便是什么都不会干的,跑到山里砍几根竹竿,扛到集市上也能换成几文铜钱。

自从去年开始,官府大力宣扬不得歧视商人。因此,现在的雁山卫,人们只要能养家糊口,只要不是违犯律法的事,做什么活路都无所谓。

这一两年来,雁山卫的百姓再也没受到过哒突人的骚扰,听官府的话接受了官府赊欠的新式农具,再按照官府来人教给的耕作方法,精耕细作侍候大半年农田,居然打下了以往两年才会有的粮食收成。

不仅如此,粮食的收成虽然多了,可官府的税收反而少了,人们的干劲儿也就更大了。到处都在开荒种地,连犄角旮旯的沟渠边荒坡地都能利用上。

现在,百姓们都能吃上饱饭了,不再是面带菜色,用吃不完的粮食换成铜钱换成布帛,穿的也体面了,看起来也更有精神。

因为没有哒突人的骚扰杀戮,更没有土匪强盗的劫掠,雁山卫的全境治安状况极好,几乎家家夜不闭户人人路不拾遗。

人口数量也上去了,城市逐渐繁华,集镇更加热闹,人们出门不再担心害怕,商人做生意也可放心大胆。

这两年,特别是今年,雁山卫的普通百姓都感觉到了幸福的味道,很多人都说,现今的日子,给个县太爷都不换。百姓们很容易满足,他们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是的,很多人都不想做县太爷,因为自从去年副总管来了后,县太爷都已没了好日子过。

贪墨,不敢,怕被砍了脑袋。渎职,不敢,怕被送去草原喂狼。不够勤奋不行,民间的评语不好也不行,不关心百姓疾苦,不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百姓的情况不行。

县太爷们受到的约束太多了,真是起的比鸡早干的比驴多睡得比狗晚,可得到的还是那么的俸禄。

唯一值得县太爷们欣慰的是,他们都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拥护,比以前的威望都高了不少。对于这些十年寒窗的文人来说,能如此,也足矣!

百姓们不了解,县太爷们和他们的小农思想不一样,精神上的满足就是他们最大的满足。

百姓们都吃饱了穿暖了,安居乐业了,他们的理想也就实现了。所以他们不怕苦不拍累,就怕换一任上官,胡乱指手画脚,阻止了雁山卫现今的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杨平。”王铮批阅好公文,又顺手拿起一沓纸笺,这是他这几天写的一些对草原的详细规划,便仰首叫道。

“在,大将军有何吩咐?”门口的杨平连忙中断了和周强的闲聊,进了门躬身回答道。 “你派人把这份公文和这一沓纸笺,送给野望城的卫晃。纸笺上都是我写的一些东西,对他建设和管理草原都有用,你让他看看,做个参考。”

“诺。”杨平答应一声接过公文和纸笺,然后看着王铮欲言又止。

“咋?还有事儿?”王铮看杨平扭扭捏捏的神态,不由诧异地问道。

“大将军,弟兄们都在议论,说这次大将军有灭国之功,不知道能升几级?”

“升几级?”王铮一听就笑了。

“你们所有人都能升几级,唯有我,一级也升不了,我现在已经是正二品的辅国大将军了,最多还能再升一级,这一级不管有多大的功劳,还是分两次升的,哒突三族太小,对大郑的危害也是最小。这一次啊!不可能升我的职,大不了也就是升我的爵位,甚至有可能,只会给我几百亩地。呵呵!都别胡思乱想了,好好做事,等着升职就行。”

“大将军,大国小国都是国,你也是灭国之功,就给你几百亩地,太亏了。”杨平为王铮叫屈道。

“呵呵!不亏,反正我没觉得亏。即便朝廷啥都不给我,现今我已经很满足,听说过一句话吗?···算了,有些话不能说出口。快去吧!”

“大将军,属下知道那句话是什么,功高震主,不过请大将军放心,属下不会说出去。”

杨平说完就跑了,王铮却是愣了好一会儿。 是啊!功高震主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却特别被当皇上的忌惮。

历朝历代,因为功劳太大,被帝王找个理由处死的功臣多不胜数。

汉朝的韩信死于吕太后之手,唐朝的李靖怕被处死闭门不敢见客,朱元璋的火烧庆功楼烧死功臣无数。

算起来,还数宋朝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比较仁慈,他只罢了大臣们的兵权,却都让他们做了个富家翁,人人得以善终。

这也是王铮穿越到了类似宋朝的大郑,比较欣慰的原因。

大郑走的路几乎和另一个世界的宋朝完全一样,也是刑不上仕大夫,皇上也比较仁慈,国家也是相当的富庶,军事也是同样的羸弱,全境各边镇都是只知坚守,极少能主动出击。

可是,他王铮来了,大郑羸弱的军事就会改变了。

他要让这个对大臣对百姓最仁慈的帝国,不再受任何异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