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 章(1 / 1)

护国大将军 宁愿孤独 2000 汉字|4 英文 字 1个月前

我瞎编的这些故事感动了,真的。我老婆还笑我。)

郑成双手搀起曹显,然后双手虚抬对曹显身后的将士们说道:“众将士请起,你们为国为民杀敌靖边。今日,朕,本该给将士们行礼才对。众将士,请受郑成一拜。”

说着,皇上郑成双手抱拳,躬身弯腰,就要给将士们行礼。

曹显和王铮哪敢让皇上给将士行礼呀!连忙一左一右就架住了皇上的胳膊。

“皇上,那啥?你这是抓(zhua)咧?你是不想管饭了是咋地?将士们身为军人,保家卫国本就是理所当然,快起来快起来,天儿都中午了,该开饭了。”

王铮一着急,连他的家乡土话都说出来了。

“哎哎!好好,我不行礼了好吗?···你们别拖着我倒着走,我管饭还不行吗?你俩倒是放开我啊?”

皇上郑成被两个不懂规矩的武夫架着胳膊倒退着连走几步,直到许诺管饭,这才被放了下来。

“啊?啊!饿晕了,只想着尝尝皇宫里的御宴了,都忘了这茬了。皇上,不好意思哈!”

“你就是头猪,就知道吃。”郑成狠狠地瞪了王铮一眼。

这个混蛋,他就没干过一件好事儿,今日还不如不让他过来。

皇上看似很生气,但他内心里却从没真正生过王铮的气。他本就是个大度仁慈的长者,不可能因为一件小事儿,就和王铮这个还没有他儿子大的武夫计较。

再者,他知道王铮是个大事儿不糊涂小事儿不计较的性格,也就更不和王铮一般见识。

更何况,王铮还曾在他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刻,以一个布衣的身份救过他的命,他要是一件屁大的小事儿就对王铮不依不饶,大臣们会怎么议论他?天下万民会怎么说他?他还想不想让后人评价他是个千古仁慈的圣君名留青史了?

圣君有小肚鸡肠的吗?没有吧?圣君有睚眦必报的吗?更没有吧?那你既然想当圣明天子,该忍的就忍着吧!

补上昨天缺的三千多字。够意思吧?

085章 醉酒糊涂事

王铮和曹显虽然都不喜欢繁文缛节,很想马上就开饭。但规矩不能该,该做的必须得做到。

只不过,皇上和房相看看时已正午,天儿又热,太极殿里站不下这么多将士,大家都在店外的院子里晒着大太阳熬油,也起了恻隐之心,就简化了程序,只等宣读了圣旨封赏了有功将士,大家就开吃。

圣旨不可能把所有的一万二千名将士的封赏都写上,也就是功劳最大的前几名。

第一名: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曹显有大功于社稷,封正三品冠军大将军,上护军,开国侯,虚封三百户,实封二百户,阴一子,钱粮若干。

曹显的本就是破格封赏,王铮也提不出意见,这次就没有改动。

第二名:卫晃因为辅佐王铮制定草原方略的功劳,破格升为从三品云麾将军,护军,开国侯,阴一子,虚封五百户。

有点进步,因为王铮的据理力争,卫晃多了三百户虚封,这已经不少了,以后,他家每个月都会多拉回去几车钱粮。

第三名是韩庚,他是中军的司马都尉,是中军里仅次于曹显的将领,当然功劳也是只比曹显稍少。他和卫晃一样,被封为从三品云麾将军,护军,开国侯,阴一子,虚封五百户。

第四是中军甲旅乙旅丙旅的三个旅司马,项梁韩客石坤。三人是一样的封赏,均是从六品下的校尉连声数级,升至正四品下的壮武将军,钱粮若干。

圣旨封赏的只有这些人,曹显等人谢恩后。接着是兵部尚书陈琦手捧封赏将士的公文越众而出。这个封赏就比较笼统了,基本上一个人代表很多人的统一封赏。比如郑耀还代表并州林州信州庸州知州等人。杜严还代表雁山左右军司马等人,邓化还代表李山(李山娃)李钩(李狗娃)等人等等。又过了一个时辰后,所有的封赏总算是完了。

不算王铮的话,雁山卫一战就封了三个开国侯,这让其他各卫镇各军的将士们眼红不已。大家就更想去雁山卫建功立业了。可现在雁山卫的门槛还特别高,没有强硬的后台还真进不去,大家只能徒唤奈何。

萧寒也眼馋,他虽然也是柱国开国伯,但他只是个虚封二百户的开国伯,别说和王铮比,就是和曹显的虚封三百户实封二百户的开国侯比,他也是差了一大截,唯一让他还稍感欣慰的,就是曹显没有他的职衔和勋衔高,曹显这个正三品的云麾将军,还得听他这个从二品柱国的。

王铮听到对那些战死的将士的抚恤,还算比较欣慰。如果不是他在第一次上朝时的胡搅蛮缠据理力争,那些战死的将士们最多得一些钱粮和虚名了事,大郑以前就是这个规矩。

可这次不一样了。公文里说,所有战死的将士,除了按战功该得的优厚抚恤之外,均是官升两级。另外,所有的封赏都会全须全尾地交给战死将士们的父、母和正妻,一式三份,省得吵闹。至于他们会不会合在一起家用,那是他们自己家的事儿。

还有,以后每个月末,那些战死将士们的父、母和正妻,每人都会领到当地官府发的一百文大钱作为家用,直到去世为止。

一百文虽不多,但会几十年如一日的持续不断发放。在现在这个物价低廉的大郑,一百文钱基本上也能够在一个月内每天吃两顿饱饭了。

这还不算完,将士们的子女,在成人前每个人每月按年龄大小,也都会得到五十至一百文不等的照顾。十六岁成人后如果有入伍或者致仕之类的机会,还会优先录用。

并且每一个战死将士的家门口,都会被当地官府钉上一块‘军属光荣’的铁牌子,时效十年,在这家的儿子长大成人以前,乡邻不得无故相欺,所有人必须尊重。

这些,都是王铮撕开脸皮挣来的,也是他最受雁山卫所有将士尊重的原因之一。有了这个制度,将士们上阵杀敌时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就更敢战更能胜。

同样是因为这个原因,大郑所有知道这个事情的将士,无不对王铮翘起大拇指赞佩连声。唯有户部尚书这个出钱出粮的,却对王铮颇为头疼。

封赏已毕,其他事儿就省了,皇上带着群臣和雁山卫的将士,当然也有萧寒那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拖油瓶,大家一起去了皇宫内苑,那里早就准备好了近百桌流水席,皇上致酒三杯后,然后就让大家放开了喝。

可谁敢放开了喝啊!意思意思罢了!

酒不足饭却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