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7 章(1 / 1)

大明不可能这么富 肉猫小四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不怎么说是当官的呢,脑子转的那就是快啊,就在下跪这一个空挡时间,他已经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哦!”朱由校顿时就笑了,倒不是欣慰的笑,完全就是被气得。

娘的!你把朕的财路给断了,还敢说是为了朕好,扯淡也没有这么扯的啊!

“那你倒是给朕说说,你是怎么为了朕的大明江山好的!”朱由校眼中杀意弥漫,身体微微的向前倾。

“陛下,那唐敏之乃不义之人,低买高卖,唯利是图,长久以往必将是为祸我大明啊!陛下!”魏持衡声情并茂的说道,那眼泪顿时就流了下来。

“唯利是图?必为祸害?”朱由校把身子向后倾斜了一点,倚靠在龙椅柔软的靠背之上。

他果然把龙椅给改成了龙椅版沙发

说实话这种颠倒黑白的手段实在是太小儿科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这种小儿科,他偏偏气得肝疼啊。

“孙元化!朕问你,那唐敏之可有偷税漏税?”朱由校深呼吸一口气,然后没有直接的理会魏持衡,而是问向了老老实实戳着的大明税务司司长孙元化。

“回禀陛下,那西山百货并无偷税漏税之嫌,反而交税一直都是最积极的,微臣还想着请奏陛下赐予纳税状元牌匾呢。”孙元化在回答的时候还忍不住的夸奖了一下那唐敏之,你还别说人家确实是纳税很积极,一点偷税漏税都没有,每到纳税日,人家还主动的送上来,简直让孙元化大跌眼镜。

要知道大明其他商户们纳一文钱的税都是千难万难的,就好像要了他们的老命似的,这个西山百货真好啊,正好乘着这个时候,为他求一点好处,鼓励他再接再厉多多纳税啊。

孙元化哪里知道,这就是左手换右手的事情而已。

“嗯!“朱由校点点头然后又把目光看向了卢象升:”卢爱卿,那唐敏之可否有欺行霸市之举?“

“回禀陛下!”卢象升出列捧着笏板回道:“据微臣所知,这西山百货一直以来都是本本分分,前段时间还向我顺天府衙门捐助了暖炉还有煤炭石,让我顺天府衙门免除了冰冻办公之苦,真可谓是一员忠良,还请陛下予以奖赏。”

说实话卢象升虽然不喜欢商人,但是对于唐敏之的感官还是比较好的,原本冬日取暖的开支顺天府是不够的,不知道有多少人需要挨冻,可是偏偏一个商户解决了他都燃眉之急,这倒是让他刮目相看,对商户的看法改观了不少。

“陛下,臣也有话要说,这个唐敏之微臣也是见过的,面相忠厚老实,虽是商户但是也有拳拳报国之心,为我工部研发司提供了许多便宜的材料,省却了我们不少的功夫,还请陛下明鉴。”徐光启见到陛下的心腹都开始为这个唐敏之说话了,顿时就明白了这个人的来头必定是不简单,于是他也出列帮上一把吧。

“是啊是啊,那唐敏之本官也是有所耳闻的,我们衙门的暖炉煤炭石都是他们免费供应的,这冬天办公可是舒服多了,老夫的老寒腿可就没犯过。”一个穿着青袍的老大人摸着白色的胡子点头称赞道。

“极是极是,我们衙门的暖炉也是这位唐义士捐赠的。”

“是极是极,唐义士真是忠良之人。”

于是六部的官员们一个个的都开始为了这个唐敏之说话,一来他们都是受了好处的,虽然这个不重要小民供奉他们也是应该的,可是二来就重要了,没听到陛下都为他说话吗,这里面的事情可就细思极恐了啊。

朱圣人云,众人举高高,你就不妨上手推一把留个好印象了。

没错,几乎大明所有的衙门都收到过唐敏之的捐赠暖炉,还有其他的东西。

这点钱都是小事,反正也就累死几个建奴罢了,要不了几个钱,但是关键时刻可就有了大用啊。

这是朱由校之前就给唐敏之的交代,让满京城的衙门都记得你,到时候就好办事了。

朱圣人云,既然小鬼难缠,那你就把小鬼给买通了不就好了。

冬日取暖的费用可是不小,唐敏之的这个捐助可是让他们舒心不已,所以帮他说句话也就是顺嘴的事情了。

“你还有何话要说!”朱由校一片平静的看着魏持衡问道。

可是魏持衡还没有放弃,对着朱由校便是高呼:“陛下!此人如此下本,必是有所图谋,陛下还请严查啊!”

“对严查,一定要严查!”朱由校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顿时魏持衡大喜,难倒是陛下开窍了,懂了自己的“良苦用心”!

“大汉将军何在,将魏持衡摘去乌纱帽打入诏狱,责令锦衣卫严查!抄家!全家人一起严查!”

严查,这倒是提醒朕了,确实要严查严查啊。

“陛下!我是一心为大明啊!陛.....呜呜.......”

魏持衡还想叫结果被一个金瓜砸中了嘴巴,牙齿直接打没了一大半,满嘴是血的拖了下去。

“呼!”朱由校吐出一口浊气,心情顿时就畅快多了。

把魏持衡给干掉了,那么鸿胪寺的寺卿就空出来了,看看谁适合上去,又是一个四品官到手了,美滋滋。

可惜有一点点不好,就是这个官不能卖钱。

要不然挖个钱坑?

第五百二十一章老夫还有一个女儿

什么叫挖钱坑?

其实很简单。

就是朕挖一个坑,然后你拿钱来添上就行了。

挖什么坑呢?当然是卖官啊。

学“我大清”搞一个捐官,给多少两银子给你一个候补品级,不但不需要发饷,还需要你每年交钱保持的那种。

嘴上说是等到什么你补得那个官位有空缺了你就上去,不过估计一辈子也别想有空缺的那种。

多好多和谐,你花钱的高兴,朕收钱的也高兴啊。

还是有很多有钱人是希望有个官身的,有些白手起家的没有什么出身,自卑不?要不拿个几万两小钱钱补一个预备县令?

以后走到哪你也是个有官身的人了,见到你们家的官老爷也不用自卑的接不上话,毕竟从字面意思上看你两都是官了嘛。

还有些有钱人家的后代,学习天赋不行,老是没法通过科举,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吗,满足了你官面上的需求。

这是什么,一举两得的事情啊,就不要说古代了,你看看后世这种事情不是很常见吗,比如那些企业家,费劲心思的当选一个什么什么的什么什么一样。

自古以来华夏人民便对此乐此不疲嘛。

有前途有前途,到时候把这些人都给他补到翰林院预备去,朕倒要看看那些清流遇到一大堆铜臭会是一个什么感觉,会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