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5 章(1 / 1)

大明不可能这么富 肉猫小四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省了朕的心思。”朱由校坐在硬邦邦的龙椅上觉得有些难受,想要往后靠却发现靠背距离实在是太远,这一靠下去恐怕,诸位大臣们只能看见一个空荡荡的龙椅了,这才作罢,忍忍吧,叹,多想能搬上来一个沙发啊,多舒服。

虽然朱由校很想直接就任命了了事,这样还节省了朕宝贵的时间,但是廷议的规矩也不能急这么随意的打破,毕竟朱由校以后的路线是要走“皿煮集权”的,如何能无视下面诸位官员的“合理意见”呢。

“三位爱卿一起来朕却有些不知道该听谁的了,如此便一一说来好了,说给诸位爱卿听听,群策群力嘛。”

“你来说说你推荐何人啊。”朱由校笑着指了指第一个站出来的。

朱由校一边说还一边打量着什么,这站出来的几个人多是阉党,只有一人是中立的,奇怪的是东林党倒是一个人都没有站出来说话。

“臣推荐郑崇俭,他是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现任济南兵备副使,此人乃是在任时廉洁奉公、做事也是秉公办事!可以担此大任!”兵部右侍郎阎鸣泰率先说道。

他提出的这个人选,乃是崔呈秀授意的,崔呈秀掌握兵部,自然要从自己的人里面找出一个合适的官员,可是想来想去倒是没人对这课税有些了解的,正好看到了下面的一个人送来了一份丰厚的礼贴,才想起这个叫郑崇俭的人。

查了查他的履历还不错,做过河南府的推官而后晋升知府,现在在是济南兵备道的副使,做过这么多任地方官想必对这个课税还是很有心得的,而且还能懂事。

尤其是那封厚厚的礼单,更能表现他的心意啊,如此良才怎么能不用呢。

“许爱卿你有何良才推荐?”朱由校听完了阎鸣泰的话点点头,也没什么表示,接着问向了吏左侍郎许宗礼这个已经头发灰白的老臣子。

“臣荐一良才,现任太常寺少卿贾继春。”许宗礼只是说了一句便停下了嘴。

他推荐这个贾继春也不过还是受到了尚书大人周应秋的指示没法推脱罢了,他其实并不想参与到这个争锋之中,他都这么大岁数了,已经起了告老还乡的念头,还有什么值得争的呢,回去颐养天年逗弄儿孙岂不是更好。

还剩下的一个穿着青袍的男子,不要看人家青袍就觉得没什么资格在这里说话,但是人家可是工科的给事中,官小权大的那种。

“微臣工科给事中陈维新推荐巡抚保定张凤翼,此人在任内关注民生,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大公无私身体力行,勤勤恳恳还请陛下明鉴。”

工科给事中陈维新说完便退下了。

果然京城税务司的职位连中立党都难耐不住了,毕竟中立的大臣只是不想被阉党和东林党人利用,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对自己的利益不管不顾啊。

这两边的人马都齐聚了,剩下的该你们出场了吧,不要告诉朕你们没有打过京城税务司的注意,朕要是相信,朕就是猪!

东林党人开始你们的表演吧,一起拿出来一起解决不要让朕就久等啦。

第三百一十章 廷议(六)(第四更为半生仙缘加更)

不过朱由校等了等倒是没发现有东林党要有什么动静。

反倒是朱纯臣出列了,他对着朱由校一拱手说道:“微臣倒是有一良才,户部郎中宋献,此人在户部多年,通晓课税之法,还望陛下明鉴。”朱纯臣说完之后便回身了。

朱由校有意外,这东林党人还没跳出来,怎么成国公出来了?

勋贵也看上了这京城税务司?

有意思......真是有意思......

“诸位爱卿还有谁有良才推荐吗?”朱由校一眼扫过下面的诸位大臣问道。

稍等了片刻,没人回应,看来这东林党是要放弃了吗?

事情应该没这么简单吧。

朱由校不相信这帮人会放弃这么一个肥差,除非他们有什么后手,这个后手牵扯到的东西足够他们放弃这个京城税务司的司长人选。

“那诸位爱卿就议一议吧,畅所欲言不必拘谨。”朱由校挥挥手,就起身了他这次真的憋不住了,中场休息,你们先聊着,朕去去就来。

交代了一句小猴子然后起身向着后面走去。

“陛下口谕,诸位可相互研讨,陛下身体不适去去就来。”小猴子说完浮尘一甩也跟着上去了。

见到皇上走了,立马的奉天门前诸位大臣就热闹开了,集合在属于互相的小圈子立马的开始了谈论研究这四个人选。

“李侍郎,您觉得这户部的郎中宋献如何?”一个穿着绯袍的老大人问着自己身边的一个和他一样品级的官员道。

“陈大人,本官倒是觉得这户部的郎中不太行啊,他不过一郎中能胜任的了整个京畿地区的税务吗,本官不看好。”李侍郎摇摇头。

“那李侍郎觉得谁能胜任?”又来了一个穿着绯袍的官员听到了李侍郎的话随口问道。

“不才心里倒是真的有个人选,太常寺少卿贾继春此人为官多年,几次京查考评都是优,想必可以胜任这课税之事。”李侍郎说道。

“有理有理啊,李侍郎所言有理。”陈大人点点头表示赞同。

另一位官员爷表示正有此意。

只是这三位的话被后面的一个官员听到了不由得表示嗤之以鼻,什么可以胜任,还不是这个贾继春是你们的人,真是说大话一点羞愧都没有啊。

不过他可不是这三人一派的,觉得既然听到了就不能惯着这三人于是出言打击一波。

“三位大人,下官记得这太常寺可是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什么时候能与这课税相连了?难不成这太常寺都开始管起来课税的事情了?”

“下官倒是觉得那郑崇俭倒是不错,人家可是做过知府的,他在河南府当知府的时候,河南府那是丰调雨顺,税入涨了两成,吏部连续三年考评都是优等,对课税这件事情岂不是手到擒来。”

顿时刚才还在吹捧贾继春的三个官员没了声音,确实如此啊,真不知的上面为什么会让一个太常寺的少卿去管课税,这不是牛马不相及吗。

“付大人此言差矣,那一府之地的课税才是几何啊,与京城相比不过尔尔,况且这郑崇俭只做过地方官,怎么知道京官的凶险,我看还是那宋献不错,既是户部又是京官,做这个京城税务司的司长正好。”又是一个绯袍的官员出言道。

“非也非也,课税自古以来便是贪腐之最严重之地,理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