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的款子了,这笔银子可是京城官员们的,谁有这么大胆子敢与整个京城的官员们作对啊,朱由校会很佩服他的。
“还有何事启奏吗?”朱由校环顾一周,看着下面大臣好像有些人眼里不对味啊,这个眼神顿时给朱由校一个激灵,他们这个眼神可是跟刚刚的郭允厚的眼神差不多啊。
“内帑空虚,朕只能从牙根里拿出了十万两银子了,即日起朕也会让宫里节流,所以诸位爱卿也不能让朕饿肚子吧。”朱由校打趣道。
可是这打趣中却蕴含这另一层意思,朕没钱了,你们要也不给,再烦朕小心把你饭碗给掀了!
“还有何事吗?没事就退朝!”朱由校这是三次说要退朝了,说明他现在是真的想开溜,没错就是一上朝就想下朝那种,跟后世的一上班就想下班一个样。
“臣有本奏!”都御史曹思诚出列道。
“曹爱卿又有何事?”朱由校看着这位都御史,心里有些纳闷你出来干啥,不然就退朝了。
“臣参一人!”曹思诚说道。
“何人!”朱由校问道。
“臣参魏忠贤!”曹思诚回禀道。
魏忠贤?他现在不是在南边和藩王们打的水深火热吗,怎么?碍到你什么事情了?
“陛下,臣也参魏忠贤!”
“陛下,臣参魏忠贤!”
“陛下,臣附议!”
“臣附议!”
只见站出来了一大批的御史还有大臣们,对着朱由校拱手鞠身的说道。
这一次可是不得了啊,一下子就出来了满朝文武中的一半人来参魏忠贤,甚至朱由校还看到了几个阉党份子也站在了参奏的人群里。
“你们参魏忠贤什么啊,看看你们一个个的打架打的脸上的印子都没消掉,你还去参人家魏忠贤,朕没有降罪与你们就算是朕开恩了!”朱由校指着这群御史怒道。
只是心里有些可惜,打架自己没看到,错过了这大臣群殴的好戏,好像听说还是卢象升一人战一群,真是过瘾啊,不愧还是天生神力。
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个时候,下面的大臣就好像商量好的似的突然地发难魏忠贤,搞得朱由校都有些措手不及了,之前上朝的时候可没有听到什么风声啊,他们能参奏魏忠贤什么呢?难不成魏忠贤又做了什么天怨人怨的事情了?
不行不能让主动权归在这些臣子们的手里,朕得反击起来,起码把这件事情给拖住,了解了始末之后再做决定。
因为朱由校看到了下面那些大臣成竹在胸的眼神,就好像这次一定能把魏忠贤给参倒了似的。
“哎呦!哎呦!朕头疼!哎呦!朕头好疼啊!”
就这样朱由校明目张胆的吹起了黑哨。
第二百六十三章誓死捍卫我们的土地!
下面的大臣顿时就愣住了,他们没想到皇上会来这一手啊,直接装病,皇上你还有没有一点作为九五之尊的逼格了!
堂堂的天子,天下之主竟然用如此拙劣的手段来糊弄大臣。
而且!您说你头疼你捂着脸是几个意思啊!丢脸是不!
反正朱由校不管,他就是头疼。
“陛下龙体欠安,退朝!”小猴子见到皇上不想继续下去了,上前一步浮尘一甩大声的宣布道。
“陛下!臣等不走!臣等就在这承天门外等着陛下!”一群御史一点离开的意思都没有,他们就这么立在原地,面目中带着固执的抗争精神。
不过朱由校并没有理会他们,你们想在这就在这等着吧,等饿了你们自会乖乖的滚蛋。
“陛下臣等就等死在这!”
“若是陛下一日不除国贼,臣等便是一日不走!”
朱由校在距离承天门好远还能隐隐约约的听到这边有动静。
不对啊,最近没接到什么魏忠贤做了什么坏事的消息啊,当然了搜刮藩王可不是坏事,这是好事大大的好事啊,朕现在就指着这个搞钱了。
朱由校一回到乾清宫便是赶紧的让许显纯田尔耕滚过来。
“微臣参见陛下!”田尔耕许显纯一进入乾清宫便是向皇上跪下行礼。
他们也是得到了朝臣串联搞事情的消息,只是他们没能来得及向皇上汇报,听说皇上在上朝的时候直接的病了,而现在看着皇上如此精神的模样,他们便是知道皇上的病乃是装的。
这下事情大了,群臣发难,皇上装病,其中的隐含的东西可是不小啊,你想想若是皇上有应对手段,何至于要去装病啊。
说说吧,今儿的事情究竟是因何而起啊,魏忠贤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被朝堂上一半的大臣参奏!
朱由校语气不善的看着他们两个问道。
“陛下臣有本!”
“陛下臣也有本!”
田尔耕和许显纯就好像是提前商量好了似的从怀里掏出了一封奏折呈了上去。
“嗯?”
朱由校手里多出了两本沉甸甸的奏折,掂量了两下发现重量不轻啊,这要是记载什么罪证,怎么着都得列出几百条了吧。
朱由校翻开开始观看,上面记载了从魏忠贤出发京城到现在的情况。
前面的东西他都是知道的,没什么稀奇的,就是搞了多少银子,数目也都对的上,不由得朱由校对魏忠贤点点头,说明这老小子是把自己的话放进了心里,钱他是不敢再伸手了。
那问题是出在什么地方呢,朱由校细细的向着后面看去。
这次他是看出了一点东西,魏忠贤是尽心尽力的按着自己的吩咐做事,但是他动了太多人的命根子了。
什么是命根子,在古代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
自古以来华夏人民对土地有着一种迷之一般的迷恋,有钱了有权了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给自己家搞土地,因为他们坚信一切都是虚的,唯有土地才是真实的。
钱可以花完,仕途可以断绝,唯有土地才是永恒的。
在大明土地是要交税费的,虽然科举考了功名可以免税,但是免税的份额可是有限的,并不是说你考了一个举人那就能无限的免税,要知道当朝的一个首辅最高才能免税一千亩而已,可是他们的手里的土地何止一千亩啊,当然了他们也会搞瞒报的手段,但是就算你再瞒报也不能把几万亩说成一千亩吧,没人会那么傻的,大臣们也不敢这么干。
所以他们就有了两条路,一条就是督促自己家族里面的族人去科举,然后得了功名就能免税,另一天就是投献,投献给什么人呢,投献给大明的皇室宗亲,也就是那些被当成猪一样养着的藩王们。
他们是皇室一族,先天性的就有优势,无论土地几何,他们都不需要交税,所以把大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