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都被他冷落在一边。
沈溪道:“心学只是一些不成体系的浅见,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科举,话说,今年可是乡试年。”
“学生记得,只是……心学博大精深,若是学生能得到先生的熏陶,过几年之后帮先生把心学发扬光大,岂不比通过科举做官更容易名垂青史?”
沈溪心想,你可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做官不知权高一等的重要,如今你有老爹在朝中为宰辅,自然能保证你们谢家的地位,等有一天你真正要为一口饭而发愁的时候,就不会再想什么心学了。
但转念一想,也说不一定,思想和文学对于读书人来说就好像是精神鸦片,一旦沾染上,恐怕真就到沉醉而不能自拔的地步,无论家境的好坏。就比如说眼前这位,大好青年,已经被他传播的心学折磨得就像个精神病院出来的。
沈溪正色道:“要问心学可以,但必须建立在你乡试过关的基础上,我这里有几道题目,拿去做了。”
沈溪从袖子里拿出他昨夜拟定的几道四书题,交给谢丕。
谢丕有些失望,不过还是拿起题目走到一边,坐在书桌后开始作文章,此时沈溪也有机会品读一下谢大学士收藏的书籍,但仔细翻看后不由大失所望,谢大学士书房里的书,没一本让他看了有惊喜。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
“做好了。”
谢丕做文章极有天赋,原本沈溪还以为他得花上两个时辰。
“拿来看看。”
沈溪把文章接过来,仔细看过后不由皱起眉头打量谢丕,喝斥道,“你做的是什么狗屁不通的玩意儿?”
“啊!?”
不但谢丕没想到沈溪的抨击如此尖锐无礼,连谢恒奴听了也大吃一惊,她眼中的二叔一向是个文采出众的大才子,是谢家同辈人中的佼佼者,怎么会被沈溪说得如此不堪?
沈溪道:“你这文章,若是拿去应童生试,自然绰绰有余,但应院考就已有所不足,若要拿它来考乡试,只有落榜的命。”
谢丕面色羞惭,讷讷地抬不起头来。
就在此时,门口走进来二人,一个年轻的妇人扶着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夫人,那女子当即横眉冷对,质问道:“这位沈先生,您的确是在科场上有所建树,但怎能如此污蔑家夫的文章?”
不用说,这就是史琳的妹妹史小菁,如今谢丕的夫人。
至于那老夫人,则是谢丕弟弟谢选的遗孀谢陆氏,也是谢丕过继过去后的母亲,人家婆媳二人听说有先生来教导儿子学问,高兴之余相约出来看看,结果还没进书房门就听到沈溪抨击谢丕的话。
无论一个男人多没本事,但在疼爱他的母亲和敬爱他的妻子心目中,都是最棒的,是她们的骄傲和毕生倚靠。
沈溪根本就是要用恶毒的话来骂醒谢丕,却没想到恰好碰到谢府的女眷。
“娘,夫人,这怨不得沈大人,其实沈大人……教训的是。”谢丕面红耳赤,状极羞愧,主要是因为在妻子和老娘面前丢了大脸。
史小菁拿起谢丕的文章,看过之后再次呛声:“这几篇文章写的不是挺好的吗?”
“哦!?是吗?”
沈溪眯着眼,冷声道,“如果真写得好,我会说出方才之言?”
史小菁毫不客气:“为人师表,要先为人表率,不知沈大人可否赐下墨宝,让我们见识一下状元公的风采?”
沈溪心想,你还真当我这状元是蒙来的啊?
这种时候,自然要用自己的笔锋让谢丕夫妻彻底服气,可当沈溪提起笔时,却发觉自己许久没写过文章,下笔居然有些生涩和犹豫。
第六九〇章 为之欢喜为之忧
沈溪此时未必需要跟谢丕夫妇置气,其实他的文章好不好早就有公断。但毕竟涉及面子问题,若提起笔不写,那只会贻笑大方,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之前给了谢丕三篇四书文的题目,沈溪自己写的时候,刚开始落笔时困难一点,可一旦开了头,后面的文字就水到渠成非常顺当。
大约一刻钟,沈溪就完成一篇。
把文章交给谢丕,谢丕看过后惊讶不已,沈溪的文章用典不多,较少有难懂之处,但文采斐然,全文从破题、承题、起讲、提比、中比、后比一气呵成,尤其是结尾画龙点睛,即便谢丕水平不够,但也知道这是篇好文章。
沈溪连续把三篇写完才放下毛笔,耗时也就半个时辰。其实写三篇每篇三四百字的四书文,对之前每天要写上十几篇八股文的他而言,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正所谓厚积薄发,沈溪以前写的四书文的纸张摞起来,恐怕有平房屋顶那么高,所以哪怕现在有近两年没再写过,但底子在那儿,捡起来毫无难度。
“先生的文采,学生佩服,要是学生有这么好的文笔……别说是举人了,连进士都能考上。”
谢丕满脸惭愧之色。以前他只是听说沈溪的文章写得好,可接触到真人后只是见识到沈溪提出的“心学”理论的博大精深,今天才第一次领略到沈溪文章上的风采。
史小菁看过后,跟自己丈夫一比,她多少有些自知之明,知道的文章水平丈夫远有不及,但她死不认输,咬了咬牙道:“题目是大人出的,大人当然能提前在心中勾划好文章的脉络……”
“娘子,不可对沈先生无礼!”
谢丕眉头一皱,赶紧阻拦史小菁继续说下去。
史小菁眼眶一红,眼泪止不住掉下来……她为丈夫说话,却换得丈夫的责备,加上新婚燕尔即被丈夫冷落,诸多不甘和委屈再也憋不住了,失声痛哭起来。
谢陆氏也看过沈溪的三篇文章,虽然她不是很懂,但仅仅看字迹,那一笔一划自带风骨,比之谢丕高明不少,当下走上前,微笑着向沈溪点点头,这才向谢丕谆谆教诲:
“沈先生乃状元之才,大明开国以来‘三元及第’第二人,文章为天下称颂,丕儿你不及也是预料中的事情。丕儿,经此教训,你以后要戒骄戒躁,认真读书,多跟沈先生请教,知否?”
谢丕在母亲面前,赶紧行礼:“孩儿谨记。”
“好,儿媳,我们还是莫打搅沈先生教授学问,等我儿读书结束,你们夫妻再叙话。”谢陆氏是典型的慈母,但并不代表她会纵容儿子,对于严格要求的先生持欢迎态度。
丈夫早逝,儿子是公公吩咐谢迁赐给她为她养老送终的,她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教授这个儿子上。
看着谢陆氏与史小菁离开的背影,沈溪心中多少有些羡慕,可惜他没这样一个知书达理总是为他前途着想的老娘。
想到周氏那泼辣的性格,沈溪心底就一阵发怵。
有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