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一下,朱晖派人送了大明宝钞和银子过来,加起来足足有五六百两,说是“犒赏”,但沈溪知道这根本就是贿赂,或者说是封口费。
沈溪道:“替本官谢过保国公的好意,不过这些东西我可不能收下!”
沈溪不打算跟朱晖乘一条船,因为这保国公实在没可取之处,无论是头脑、背景、人脉,都远不及外戚张氏兄弟。
“沈大人,三军将士正在返程途中,此战斩获颇丰。”宋书进到里面,脸上带着惊喜,“听说首级都是一车一车的……”
这年头,首级是论功请赏的唯一标准。
多说无益,你想说自己有多大的功劳,把首级点一点就知道了,虽然点验首级有一套严格的标准,但因为鞑靼人男的跟女的基本一个样,有时候拿鞑靼女人和边疆普通百姓首级冒充鞑靼士兵首级的事时有发生。
沈溪道:“想那么多干嘛,该你我的战功,怎么都少不了。”
宋书点头应是,嘿嘿笑道:“沈大人,您看……侯爷派你我前来办差,谁知道却取得这么大的战功,我准备写封信回去……这封信该如何写才好?”
这会儿的宋书,已经不是来榆林路上那个时不时耀武扬威专门扯后腿的人,他知道现在自己的战功和升迁全在沈溪身上,眼下让他在沈溪和寿宁侯二者之间选择,他会毫不犹豫选沈溪。
“回头我来为你起草吧。”沈溪道。
“好好,那劳烦沈大人了。”
到了下午,刘大夏终于班师回到榆林卫,沈溪作为大功臣,与朱晖一道前往城北门外迎接。
刘大夏骑着高头大马,到这个时候他终于可以耀武扬威一次了……看看,你马文升所平不过是哈密,我这次痛击的可是鞑靼人。
见到沈溪和朱晖一左一右肩并肩出来,刘大夏还以为自己老眼昏花看错了,等看清楚之后才摇头苦笑,心中已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
朱晖不出城往援,沈溪执意前往,实在拗不过的情况下让沈溪带了几百人装点门面。原本以为这一去有去无回,没想沈溪立下大功,这下朱晖终于不敢再不把沈溪当回事了。
“属下见过总督大人。”朱晖的确懂得人情世故,这会儿在刘大夏面前他不再自称“本爵”,而是称属下,毕竟他现在担任延绥巡抚的职务,按照道理说,暂时节制三边的三边总督刘大夏是他上司,如此尊称并无不可。
刘大夏见到朱晖,就算心中不满也得下马行礼,怎么说对方也是堂堂的国公爷,不可轻慢。
“保国公何必客气?”说完,刘大夏看向沈溪,他对沈溪昨天的表现非常满意。
简单见礼之后,朱晖又把他的豪华马车搬了出来,道:“刘尚书一路出征,劳苦功高,请您乘坐属下的马车进城。”
沈溪本以为刘大夏会推辞,没想到这位三边总督居然心安理得地坐了上去,朱晖本想跟着一起上车,刘大夏却把头伸出帘子,招招手道:“沈谕德,你与老朽同行。”
朱晖愣住了,随即他瞪了沈溪一眼,却没说什么,讪讪地立在一边作出个“请”的手势。
沈溪上了车,朱晖心中无比郁闷,目送马车进城去了,这才坐上小一号的马车。
马车里,刘大夏笑眯眯地看着沈溪:“沈溪,玉娘已将你力挽狂澜的事情全数告诉我了,老朽这次算是欠了你一条命啊!”
沈溪连忙道:“刘尚书言重了,学生不过是做了一件该做之事。”
刘大夏叹道:“可就是这些似乎理所当然的事情,别人就算知道应该做也不会主动去做。你这次为我大明建功立业,我定会跟陛下为你请功,你不用多理会保国公此等勋臣贵胄,做好自己的事情即可。”
“是。”
沈溪对此非常赞同,要不是为了边关安稳,他真不想理会朱晖等酒囊饭袋。
“你暂且休息几日,看这情况鞑靼人打了败仗,回去整顿后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反扑,好在眼下三边会暂时安宁一段时日,朝廷后续也会派出援军,这次我们自己的损失也很大啊!”刘大夏道,“若你希望留在边关,我会跟陛下请示,允你留下……”
沈溪赶紧道:“学生年轻,资历浅薄,还是希望能回京城好好打磨一下。”
刘大夏笑道:“你倒是个敢说敢做之人……听说你昨天都躲到牛车下面去了?”
沈溪心里暗骂玉娘,你还真什么都说啊。
“却也无妨。”刘大夏捻须一笑,道,“你的优势,在于胆魄和智计,而不是身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换作是我,也会跟你做同样的事情。”
第六六七章 论功行赏
刘大夏说的一番话,引起沈溪的强烈共鸣。
求生是人之本能,就算有人说自己不怕死,但事到临头还是会感到害怕。
刘大夏继续询问沈溪这一路的事情,包括沿途所见所闻,以及在大同遇到鞑靼人围城的情况,当然最重要的是两天前在榆林城西的山坡上用火炮与鞑靼骑兵交锋的前前后后,玉娘之前已经汇报过一次,沈溪再把重点拣着说了一遍,更是让刘大夏满意地直点头。
“沈溪,你悟性很高,不管是学识还是军事才华,都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当初你在福州和泉州时的表现,我还以为是偶然,现在才知道是必然,前途不可限量啊!”刘大夏语气中多了几分殷殷期望。
沈溪连称“不敢”,心里却在想,什么是偶然什么是必然,不过是人逼急了没办法中的办法,凭借的是一股血性和勇气,真要说有什么军事才华,自己都不相信。
一路上,榆林军民出城夹道欢迎。
鞑靼人在边关肆虐了一年多,榆林卫内商贾和百姓比之全盛时少了许多,大多是商屯雇佣的佃民或者是故土难离的民屯百姓,除此外几乎都是军户家属。
军户平时耕种军屯田地,战时则拿起武器打仗,甚至连妇女也要肩负起运输和后勤方面的事情。
子弟兵打了胜仗回来,城中军户无不兴高采烈,比起过年还要热闹。打了胜仗,朝廷就会有颁赏,家中当兵的就会有军功,就算没有军功也会有犒赏。
但也有例外,只要有战争就会有死亡,此番刘大夏率兵北上,从榆林卫征调了四千多官兵,真正能回来的不到三千人。
去四个就要死一个,很多连尸体都无法送回来,这便是身为军户的无奈。
沈溪没有出去享受英雄归来的待遇,事实上城中居民欢迎的也不是他,到处都是呼儿唤夫的声音。
到了巡抚衙门外,刘大夏从马车上下来,点头道:“你要做什么事情先去忙吧,老夫有事找保国公商谈。”
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