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9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折损不少将校。

  刘大夏在心中估算了一下,出征时的一万三千多兵马,这会儿能剩下八九千就已经很不错了。

  “榆林卫也没多少兵马,毕竟镇守长城关隘也很重要。”

  此时刘大夏依然保持谦谦君子的作风,帮保国公朱晖说话,但他心中早把这个窝囊废的祖宗十八代都给骂遍了。

  “大人,骑兵已经查探过了,前面五里即是榆溪,但并未见到浮桥和舟楫的踪影。”

  传令兵把消息上报刘大夏,刘大夏头一昏,差点儿一头从马上栽倒下来。没有浮桥和舟楫,意味着所部兵马要么沿着榆溪河往上游或者是下游走,寻找浅滩处渡河,要么只能困守岸边背水一战。

  刘大夏心中哀叹:“可惜我不是韩信,对面也不是赵王军。”

  鞑靼人究竟来了多少骑兵,根本数不清,因为鞑靼人南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劫掠,再加上鞑靼内部分成不同的部落,由部落自行控制自己的军队,所以显得非常杂乱,也不知道哪支兵马是鞑靼的主力,想要偷袭对方的王帐谈何容易?

  硬碰硬的话,大明军队实在没有胜算,只待己方筋疲力尽,鞑靼人重骑兵一个冲锋,失败便是注定的事情。

  如今的大明军队更适合守城,而非攻城略地,这也是长久以来据守边关要隘导致的恶果。

  大明开国之初那些名臣良将,早已作古,如今只能靠那些世袭的军户来镇守边陲,但问题是既然干得好干得歹都一样,那些端铁饭碗的将领自然没心思钻研如何才能打好仗,兵书韬略一概不学,兵也不练,导致大明军队的战斗力直线下降。

  鞑靼骑兵如疯了一样地反复冲击大明军队用长枪和盾牌组成的防线,只要哪里出现缺口,就是数百骑向这个缺口发起突击,大明军队这边只能整体后撤,再次把防线扯平,留在阵地前方的是几十上百的尸体。

  最初杀戮距离刘大夏有些遥远,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刘大夏的中军大旗也经常被鞑靼骑兵袭扰。

  “鞑靼人的战斗力果真非同凡响。”到了这个地步,刘大夏也不得不长敌人的志气和威风。

  随着时间流逝,大明军队依然是一边抵抗一边有计划地向榆溪撤退。

  大多数边军将士都知道身后就是榆溪,过了榆溪七里就能回到长城内。进入长城后再走八里,便是延绥镇驻地榆林卫城,所以这会儿他们依然保持着足够的斗志,不断地挥舞手中的兵器。

  但是,等大军撤到榆溪时,望着宽阔的河面,大多数人腿都软了。

  不是说好了有援军,还会有浮桥和舟楫方便我们过河吗?

  就在此时,河对面有穿着大明边军装束的骑兵往榆溪而来,但只是在很远的地方看了几眼,便策马而去。

  榆溪河北岸的出征将士一边骂娘,一边把情况通知刘大夏:“大人,河上什么都没有,也不见援军,我们可能回不去榆林城了……”

  当刘大夏获悉榆林城派出的骑兵连河岸都不敢靠得太近时,心凉了半截。如今前有追兵,后无退路,分明已经陷身绝境。

  老将刘宁奏请:“总督大人,属下掩护您过河,大明可不能没有您哪。”

  刘大夏摇头苦笑:“将士血洒疆场,老夫岂有苟活之理!?”说到这里,刘大夏“唰”地一声将佩剑拔出,准备亲自与鞑靼人交战,“帅旗不倒,将士不散!”

  在战场上,帅旗乃是三军灵魂所系,只要帅旗立着,那就是说三军没有乱,就算暂时处于逆境,战局也有逆转的机会。

  “轰轰轰……”

  就在此时,不知何处传来巨响。

  其他人看着地平线,有些莫名其妙,这大晴天的怎么打雷了?只有刘大夏听过放炮的声音,第一时间便猜想是否援军到来了。

  但随后夜不收传来消息,河对面仍旧空空如也,并没什么人前来架桥,倒是鞑靼人的攻势似乎没之前猛烈了。

  鞑靼人分明对这响声有些忌惮!

  “以水为界,结方圆阵!”

  随着刘大夏军令发出,大明军队改变阵势,刘大夏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层层布防,长枪、弓箭在外,机动兵力在内,形成最密集的防御阵型。

  方圆阵乃孙膑所创阵法,其最大的好处,是能在防御中于局部始终形成兵力上的优势,以牺牲机动的方式将阵中通道堵死,防止敌军冲击。

  此后鞑靼人再往前冲阵,就算整体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但由于机动性和冲击力受到限制,没办法做到尽快破阵。

  “杀敌报国!”

  鞑靼骑兵不惜代价连续几轮冲击下来,大明军队这边阵型终于开始有瓦解的迹象……

  就在此时,榆溪河对岸响起整齐的号子声。

  只见一个模糊的身影,站得高高的,手上拿着什么东西在摇晃,他身下是一排看上去像是牛又像是乌龟的莫名生物……

  之所以不确定是牛,那是因为这些牛背后有壳,壳上长着“瘤子”,最奇怪的是,“瘤子”旁边居然有人。

  “大人,是援军,援军终于来了!”

  刘大夏骑在马上,没怎么听清楚传令兵的通报,而他所在位置距离河岸尚有段距离,方圆阵把士兵聚拢得密密麻麻,回过身看的时候,根本就瞧不清楚河对岸究竟是个什么光景。

  “援军?来了就好,可惜……始终太迟了。”刘大夏黯然伤神,若是早来一个时辰,把浮桥搭好,至少能有半数兵马撤回榆溪南岸,可现在,就算援兵到了,自己率领的这支部队也只能落得个全军覆没的结局。

第六六四章 榆溪之战(中)

  对河而望,虽然中间只是隔着十几丈,但等于是地狱和天堂的差别,对面是一片杀戮和绝望,而河南岸这边却是老牛慢车的优哉游哉。

  “大人,到榆溪河南岸了,您看……我们是否放炮?”

  那英俊侍卫作为配合作战的边军带队指挥官,先过来征求沈溪的意见。

  沈溪眺望了一下河对岸,暂且不知北岸大明军队的布阵情况,不好直接对着河对岸开炮。

  河对岸首先直面的是大明军队,不知道其阵列纵深是多少,一炮过去指不定会炸到谁。

  沈溪很想这会儿刘大夏跑到河边,向他摇旗呐喊……向我开炮!

  沈溪四下看了看,渡口一带地势较为平坦,但向东西两侧延伸开去,到了六七十丈外便乱石嶙峋,灌木丛生。尤其是东边有一片明显的坡地,比起对面地势高上不少,或者可以探明北岸情况。

  沈溪朝张老五打招呼:“你去那边山坡顶端看看,对岸究竟是个什么状况!”

  张老五二话不说,直接带了几个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