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9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越见了惊叹不已。

  沈溪笑着行礼:“玉当家,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玉娘笑道:“都说好要陪同沈大人当差,岂能言而无信,这就出发?”

  沈溪心说玉娘也是追得紧啊,本以为这两天没联络,玉娘找不到这儿,那他就可以少个麻烦,可显然玉娘是奉了刘大夏的命令陪同他南下公干,那他就等于是同时领了两份差事,除了要与葡萄牙人商量接洽纳贡之事,还要帮玉娘做尚且不知具体是什么的任务。

  做好了,等于是戴罪立功,做得不好,那要承担双倍的责罚!

  ……

  ……

  因为北运河早已冰封,从京城出发,前一段路程只能走陆路。

  华北地区道路平坦,但这个时代,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沿途很多地方荒无人烟,甚至能看到冰雪覆盖下的原始森林。

  沿着官道向南,一路上都能见到流民,甚至有成群结队的难民沿着官道,一路乞讨北上,一旦遇到过往车队,这些难民就会簇拥上去乞讨吃食。

  这尚且是太平盛世的年景,而且是相对富庶、山东的京师之地,若是换做边境,一旦有什么灾荒或者战乱,流民更多。

  每当看到难民,沈溪都会让马车停下来,将手头的干粮分发些出去,倒不是说沈溪觉得自己是救世主或者怎样,而是他觉得身在这样一个时代,能帮还是帮衬点儿,至少能让他心安理得些。

  “沈大人,这黄河闹灾之后,地方上流民这么多,您就算救的了他们今天,他们明天照样没着落,还是会饿死。若是春夏时节或者还好点儿,这大地封冻草木皆枯,他们连吃都没的吃啊。”

  米闾和宋老越对沈溪这种慷慨解囊的行为有点儿不理解,在他们看来,那些当官的一个个都应该是高高自上不问民间疾苦才是,就好似这黄河的水灾过后,就算京师附近都是流民,朝廷也见有任何赈灾举措,任由这些人自生自灭。

  沈溪不出京城不知道,原来别人口中的盛世就是这般模样。

  就好似几年后李东阳奉命祭孔庙沿途所见的类似,居庙堂之高,见不到民间疾苦,百姓的真实情况要传到皇帝那里,至少要过六七道门槛,在一群阿谀奉承报喜不报忧官员的润色和赞美下,皇帝只会觉得他的王朝太平无事,百姓安居乐业,就算是弘治皇帝这样的圣明天子,也不会到外面走走,好好看看他的天下。

  沈溪道:“能帮就帮吧,多活一天,或许他们明日就有了出路呢?”

  这话有点儿自欺欺人的意思,这大冬天的,天气严寒,就算这些人真的能到京城又如何?京师重地是绝对不容许难民涌入的,他们在京郊,也不会有什么出路,卖儿卖女或者是一途,又或者只能等死。

  在这一行人中,林黛和宁儿看了最是感伤,二人都曾于年幼时逃过难,只是一个是躲避官府追捕,另一个则是真正的难民出身。

第五四六章 轮到给你出难题

  洪灾之后很容易伴随大旱。

  在这寒冬腊月,本来北方地区的田野应该到处都是青绿色的麦苗,即便覆盖冰雪也难以掩盖那代表希望的青绿色。但因自秋天开始华北一代旱情严重,这时代又没有足够的灌溉设施确保农业用水,使得田野间一片枯黄衰败。

  洪水决堤只是影响黄河部分地区的州县,可大旱却影响整个华北及中原地区的民生,朝廷从来都是大灾发生后才想办法救治。

  秋天开始干旱,如今旱情波及开,危害有多大,尚是未知数,使得地方官有机会瞒报,朝廷如今对于旱情尚未有清醒的认识。

  弘治十一年,大明朝廷对地方报灾实际上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夏灾不得过六月终,秋灾不得过九月终。若所司报不及时,风宪官徇情市恩,勘有不实者,挺户部参究。”

  但是,这条命令并未有严格执行。因为这个时代,地方的消息要传到皇帝那里,关卡太多。

  百姓首先要将事情奏报到里正或者是县衙六房书吏那里,然后这些人再将事情奏报典史、主簿或者县丞,知县知晓后再上奏知府,知府报布政使司或者巡抚衙门,最后才到内阁手中。内阁核实后上奏皇帝,由皇帝下旨赈灾。

  免税以及赈灾都会影响国库收入,谁也不知道皇帝会不会心生不爽,负责报勘灾荒的官员往往要承担一定责任,因此每一级都会对灾情有所遮掩,百姓口中的大灾,等传到皇帝耳中,或者只是一次小灾,并且有地方各部门通力配合,灾情已经平息,部分官员甚至在赈灾中政绩卓著云云。

  皇帝对此毫不知情,只能下旨奖赏,结果灾情没解决,反倒贪官污吏一箩筐。

  弘治皇帝对黄河沿岸的灾情治理不可谓不重视,但就算如此,还是让河南巡抚高明城在地方只手遮天,这足以说明朝廷的这套监察体系有缺陷。但越是太平年景,做官所求越不是依靠做实事升迁,夸大政绩有之,但都不如贪污银钱用来疏通管用。

  朝廷在地方派有巡察御史,但这些风宪官很多时候都不敢据实上奏,大多数均留在府城或者省城监督官员,形同虚设。

  在这种情况下,沈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向南不管不问,另外就是马上上奏,让朝廷知道地方旱灾严重。

  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沈溪是翰林官,他没有监察和风闻言事的权力,按照流程,就算他要就地方政务和灾情上奏,也该与御史言官接洽,让这些人来代笔,但实际上却不会有什么人帮他的忙。

  地方上并未上奏灾情,凭什么让我去报?枪打出头鸟,别人都不上奏唯独我上奏,皇帝会认为我无中生有,为了政绩兴风作浪。同僚会打压我,而被我所奏地方的官员更会联合起来诋毁我。

  朝廷官员无论做什么事都不是先以法制和公理为先,而是先从人情和自身安危进行考虑,这大概就是生在封建王朝的悲哀。

  沈溪没打算做这出林鸟,因为他知道做了也属于无用功,反倒会让自己成为别人攻讦的对象。

  不过沈溪还是认认真真地给谢迁写了一封信,将中原地区的旱情据实相告。

  你谢迁不是自诩为忠臣吗,我现在告诉你,华北及中原地区闹旱灾了,你可以不信,也可以不派人出来查看求证,甚至不奏报皇帝,看你良心过不过得去,回头你还怎么在我面前耀武扬威。

  你谢老儿不是总给我找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