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三只鸟在树上,很可能是一家三口,一只被射中,另外两只未必会走,若是要为这只鸟出殡,那可能会飞来更多的鸟,那问题的答案就不是一只没有,又或者是两只,而是很多只,至于有多少只,就看这只被弓箭射中的鸟,有多少亲戚了。”
沈溪自问在胡搅蛮缠上,跟那些只会动嘴皮子的大臣尚有差距,不过跟一个熊孩子相比,他的辩才就高得惊人了。就算朱厚照再有十个脑子,也没法在这种辩论性问题上胜过他分毫。
朱厚照瞪着眼,嘴巴稍微张大了些,想了半晌后才以几乎疑问的口气问道:“鸟也要出殡?”
“人要出殡,鸟为何不能出殡?其实呢,学生有个浅见,问题的答案来自于求真,求真则要通过实践,若太子亲自试验一下,在三只鸟并排在树上时,亲自射下来一只,看看另外两只的反应,方知树上到底有几只。”
沈溪恭恭敬敬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
但这建议根本就是扯淡,朱厚照贪玩,学习都学不好,更别说是弓马骑射,再加上找到三只鸟同时在树上这么一个独特的条件,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实践。
朱厚照心里有些恼恨,瞪着沈溪好像要找岔,就在这时,远处传来刘瑾的声音:“太子,老奴可算找到您了。您何时跑到这里来了……哎呀,太子身上脏了,你们快去给太子更衣!”
因为朱祐樘夫妇知道太子贪玩,所以对照顾太子的仆从有过吩咐,随时都要保持太子仪容整洁,替换的衣服常备在侧。
朱厚照过去让刘瑾等人服侍换衣,同时回过头恶狠狠瞪了沈溪一眼,那目光好像在说,你等着,我回头一定把你第一聪明人的头衔给夺过来。
等太子在刘瑾等人陪同下离开,靳贵姗姗来迟,尚不知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
“太子?”
靳贵看着远去的背影,“没什么事吧?”
沈溪道:“没事,太子问了我个问题……”
靳贵当即就把笔拿起来,问道:“是何问题?”
沈溪不解:“你不是准备把太子的问题记录下来吧?”
“那是当然,太子难得有学问上的事相问,若不记,那就是为人臣之错漏。你且说来,我将此事一记,不做随堂记录,只是留待日后查用。”
左右中允对太子日常起居、学习的记录,分为重要和不重要两项,一种是记录好会呈递给皇帝,属于“精华版”,这精华版的内容主要是太子的读书情况,以便皇帝能随时了解儿子的读书进度。
另一种则是不太重要的。
关于太子几时起床、用餐,这些内容主要由内侍官记录,回头由詹事府进行整理后留档,若遇太子身体有恙,会从这些类似于帝王起居注的文档中找到太子日常生活中的错漏,防微杜渐,平日里皇帝可没心思翻阅太子日常起居记录。
太子的事,总归是要记录的,以防因记录不全而被皇帝问责。
沈溪在詹事府做了一段日子的工作,对于规矩自然明白,点点头,便将先前太子之问以及他的回答一一说了。
靳贵记录后不由笑道:“沈中允不觉如此,非为人师者所言啊。”
第五一五章 年少壮志未酬
沈溪在詹事府供事两个多月,才算跟太子朱厚照有了第一次正面接触,以通过考校的方式争夺“大明第一聪明人”的名头,从结果来看,沈溪大获全胜,但以朱厚照的自大与自负,岂会善罢甘休?
接下来几天,沈溪无意中从内侍小拧子口中得知,太子叫人去抓鸟,而且还准备好弓箭,不知有何用意?
沈溪却觉得问题不太对劲,这小太子求知欲如此强烈,居然真的要找鸟来试一下树上三只鸟射一只还剩几只?
太子要一点小玩物,寿宁侯府那边肯定会竭力迎合,不用几天就会给太子准备好各色鸟雀,但沈溪并不太担心,以朱厚照的年岁,让他学拉弓射箭,没一年半载不会有小成,想射中一只鸟,几年时间都未必可行。
说到底,熊孩子还是为了玩!
之后几次,沈溪再去撷芳殿或者文华殿入值时,太子经常会留意到他,时不时向他翻白眼。或许是结下了梁子,太子这熊孩子非常记仇,总想如何才能找回场子。
这天,太子快到日落时才开始读书,目的是应付第二天弘治皇帝在文华殿进行的考核,沈溪在宫里多留了一会儿,直到宫门快关闭时才出来。
回到家,谢韵儿见沈溪神色不太好,连忙问道:“相公可是近来公事不顺?”
沈溪道:“公事还好,只是这詹事府的差事做的无甚趣味,我在想,是否在一年考核期满后,争取外调?”
谢韵儿想了想,道:“以相公的年岁,最好还是在京城多当几年差为好,急忙调到地方,只怕麻烦事更多。再者说来,到东宫当差,不是一件美差吗?”
詹事府是个奇怪的地方,某些时候,詹事府任职是清苦的差事,可有些时候则是闲差、美差。
这主要看时下太子的地位如何,就好似朱祐樘当太子那会儿,谁被送到詹事府当差,那属于“发配”,因为太子当时郁郁不得志,有万贵妃这座大山在,成化帝对太子又不是十分宠爱,太子朝不虑夕,随时都处在风雨飘摇中,这才铸就刘健、李东阳、谢迁这些人如今的尊崇地位。
可若说当下,这詹事府真是个好地方,甚至连清水衙门都算不上,因为背后有外戚势力帮扶,詹事府鱼龙混杂,很多人打破脑袋都想挤进去。
沈溪如今想外调,在很多人看来纯属身在福中不知福。
沈溪一直在等朝廷对他上疏的批复,要说他进呈的关于边疆防备的上疏,所提之事都是有理有据,比之历史上王守仁所进呈的那份奏折要详尽和务实许多。
但似乎上边压根儿就没重视他上疏的意思,或许是他人微言轻,就算所提之建议切实有效,也被人束之高阁。
几天后,谢迁将沈溪的上疏给他送了回来。
“沈溪,别怪我说你,你小子懂的倒是挺杂的,没想到你对边疆行军用兵之事居然也有所涉猎。”
谢迁语气中带着不冷不淡,却在沈溪听来,却有些不耐烦,“不过做人呢,总归要低调点儿好,你这份上疏,我给你压下来了,等过几年,你再上疏也不迟。”
沈溪不满地看了谢迁一眼,他在想,这么切实有效的上疏怎么就石沉大海了呢,原来是谢迁多管闲事给他“压”了下来。要说内阁大学士本是无权压奏本的,但关于上疏,内阁要留下一两份却没有任何难度。
沈溪故作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