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6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是德,这思想从民间到皇家一概通行,当皇后需要母仪天下,但对于学问之事,识字即可,再就是将《女诫》、《内训》、《女论语》、《女孝经》等女德方面的书籍背熟,就算合格了……女人没有太多的见识学问,心思就会单纯,不会有窃夺权柄的野心。

  朱祐樘看了看沈溪,意思是让沈溪来回答,这也是朱祐樘给沈溪一个表现自己才学的机会。

  沈溪恭敬地回答:“回皇后娘娘的话,《大学章句》与《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同出自《四书集注》,乃是儒学宗师、宋人朱文公之作。太子今日所背,乃是《大学章句》传十。”

  大明朝廷推崇《四书集注》,因为作者朱熹跟明朝皇姓相同。

  沈溪不过是按照书册中记录的内容说的,听靳贵言及,太子能把这段书背熟,可沈溪心里却在犯嘀咕。

  靳贵言中之意,太子背这段书起码是前天的事情了,一个八岁的孩童,课文就算一时能背上来,但在不温习的情况下,很可能第二天就忘记了。

  现在时间已过去两天,若弘治皇帝考校太子朱厚照这段内容,太子真能背得出来吗?希望吧!

  朱祐樘对于沈溪的回话很满意,他回过头对张皇后介绍:“这个沈溪,可是今年殿试的状元,才十三岁。”

  张皇后赞叹不已:“这般有才学?那真应该让他过来教授皇儿的学问,让皇儿平日跟那些老先生学,或者真有些乏味呢。”

  “说的是啊,朕也是这么想的。”朱祐樘笑着点了点头,等于承认把沈溪调到詹事府是出自他的授意,旁边张鹤龄脸上露出一丝嘲弄的笑容,那意思好似在说,你沈溪总归也不过是个“传奉官”。

  沈溪就算是科举出身,但升迁却不经过吏部考核委派,而是由皇帝钦命调遣,这就不是走正常升迁途径,而属于皇帝“格外开恩”,在朝臣中,这类通常属于“传奉官”,容易为正统朝臣轻视。

  朱祐樘看看沈溪,又看看太子,鼓励道:“皇儿,你既已背熟,今日便在朕和你母后面前,再背诵一遍,让朕听听你背的可有偏差,为你指证一番。”

  太子一听就傻眼了,什么《大学章句》,其实当天就没背下来,还是日讲官通融,说让他第二天继续背诵,才给他记录一个“熟背”,第二天刚好日讲官进行轮换,没了老师督导,他早就把温书的事抛到九霄云外了。

  平日弘治皇帝考察学问,朱厚照都是先在讲官的指示下将某些段落背好,再拿去应付考试,属于考前临时抱佛脚,就算背得不怎么熟,至少能应付过关,但这次朱祐樘却是临时起意要考察一下他读书情况,正好抓个现行。

  “啊……”

  太子张大嘴巴,根本不知道沈溪所说的《大学章句》传十是哪一部分,别说整段,连一句都背不出。

  朱祐樘本来满脸欣然之色,但见到太子如此状况,脸色逐渐变得阴冷。张皇后见势不妙,赶紧说和:“或许是皇儿乍见皇上,心里紧张。”

  要说朱祐樘或许对太子的学问监督不够,皇后对儿子几斤几两大致却是清楚的。

  一个女人最重要的是维护自己的子嗣权益不受侵害,就算她明知自己的儿子平日贪玩好耍,也不会将实情告诉丈夫……这里毕竟是皇家,而非平常百姓家,她跟朱祐樘之间夫妻关系再亲密,也要屈从于国事。

  朱祐樘黑着脸问道:“总不至先前才背熟的文章,转眼就忘得一干二净!王德谕,究竟是怎么回事?”

  此时朱祐樘责问之人,就不是沈溪了,因为沈溪只负责记录,教导的任务那是日讲官的事。

  不过沈溪此时也是头大如斗。

  若王华承认今天太子根本没读书,那他跟靳贵都要遭殃,太子做学问的状况,那是要上呈给皇帝看的,往大了说,二人犯的都是欺君大罪。

  “回陛下,太子……太子……”

  王华跪倒在地,半晌说不出话来。

  因为王华自己也知道,若是老实交待,不单是他一人受过,牵连之人更多,皇帝还会因此对詹事府的官员失去信任。

  倒是太子眨眨眼,自辩道:“父皇,其实我先前背得很熟,只是您这一来……我就给忘记了,不怪王先生。”

  虽然太子如今还是个熊孩子,但他做事有担当,而且受到父亲的影响,对日讲官还算恭敬,就如同朱祐樘对刘健等启蒙恩师一样,直接称呼“先生”,而非官职名。

  张皇后赶紧帮腔:“是啊,皇上,皇儿他才出阁读书不久,待他学有所成后,再仔细检查学问也不迟。”

  朱祐樘怒道:“做学问,岂能明日复明日?詹事府人等,一律罚奉一月。王德谕,限你今夜详细检查太子所学功课,明日朕要考校,若不能熟背,朕当重罚!”

  说完朱祐樘一甩袖子,气呼呼往文华殿而去,张皇后连安慰儿子的心情都没有了,赶紧追过去。

  尚是孩童的太子皱了皱鼻子,不屑地道:“背不上来就背不上嘛,发这么大脾气干什么?你今天是皇帝,说不一定明天皇帝就是我来当呢。”

第五〇三章 这里不是清水衙门

  自古以来巴望着老爹死,好自己继承皇位的太子有的是,可这观点如今却出现在一个八岁熊孩子身上……沈溪心想,这熊孩子平日里接触到怎样的耳濡目染,才会有这么大逆不道的想法?

  是他老爹和老娘平日对他疼爱少了,还是他就那么迫切想当皇帝、行使皇帝的权威?

  不过,太子说这话,就算有人听到,也得装聋作哑,沈溪和靳贵作为左右春坊的中允,也不敢将这句话如实记录,朱厚照这么说被弘治皇帝知道,最多是挨几句训斥,他们要如实记录,那脑袋是不想要了。

  弘治皇帝一走,王华和几个日讲官稍微松了口气。

  好在朱佑樘还算通情达理,或许他自己也知道这个儿子不太喜欢读书,所以给了日讲官一个台阶下,让他们用一晚上的时间教会太子背《大学章句》的传十。

  要说太子朱厚照也够倒霉的,《大学章句》里,就传十文字最多,足足有七八百字(出去标点符号)。不过,按照学习进度,既然已经学到这儿了,那就说明太子学识还是有一定基础,再加上前几天又背诵过只是暂时忘记,如此临时抱佛脚,两三个时辰怎么都够了。

  可惜的是,朱厚照并不是那么容易乖乖听话的主,尤其是现在太子还在生他老爹的气,岂会轻易就范?

  朱祐樘前脚刚走,太子就重新提起他的木剑,继续“剑斩妖魔”,这下可就苦了王华等日讲官,他们跟刘瑾一起上去好说歹说,不但没让太子回心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