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8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大哭起来,费了好大力气,才拄着红缨枪站起来,沈溪注意到这小子腿受了伤。

  沈溪赶紧问道:“这是怎么了?”

  王陵之苦着脸回答:“师兄,我考会试时,耍大刀,那大刀有一百来斤,结果一个不小心,就伤到了……”

  一百多斤的大刀,一般人连提都提不起来,王陵之居然在校场上耍那玩意儿?沈溪咋舌道:“这是失手,刀落地把脚给伤了?”

  王陵之颇为无辜地摇了摇头:“我耍的可好了,连监考的那位大官都夸我,我一高兴,就在比武台上多转了两圈,失手从台子上摔了下去……”

  沈溪心中一阵恶寒。

  你耍一百斤的大刀就算了,居然还玩花活,这下吃苦头了吧?

  装逼果然是要遭雷劈的!

  沈溪拍拍王陵之的肩膀,宽慰道:“没事没事,这届考不上可以等下次。”

  王陵之一脸愁容:“可是师兄,从宁化来京城好远啊,一走就是几个月,路上吃得不合胃口,住得更差,我就想……一次考中自然最好,不行的话以后就不来了。你看还有什么办法补救没有?”

  沈溪没好气道:“我自己也才刚考上,哪里有什么办法……既然不想回去,完全可以给家里写封信,暂时住在京城,等过个六年再考便是。”

  王陵之把头耷拉下去,低声道:“可我想爹和娘……”

  不但是个头大无脑的暴力狂,还是个喜欢哭鼻子叫爹娘的少年!王陵之只是拥有一副不属于他这个年龄段的魁梧身体,还有他对武学的痴迷以及悟性,其实论智商,他比之同龄人要低一些。

  这就是上天在赋予某些人特长的同时,相应换走其一些平常人的能力。

  “那你先回去等消息吧,有机会我帮你问问。”沈溪道。

  王陵之感激涕零:“多谢师兄,就知道师兄你最有本事了,你都中了状元,以后要是我真考不上的话……我就跟着师兄你混……”

  “赶紧回去,这些天考试你也累了,先把伤养利索,其他事别多想,有消息的话我会通知你。”

  沈溪说完,亲自送王陵之到胡同口。

  王陵之拄着红缨枪一瘸一拐走了,他行事从来都是雷厉风行,沈溪从未见过他这般落寞孤寂的背影。

  沈溪想的是,这小子这次考不上,以后也不想考了,那完全可以让他以武举人的身份去兵部挂个职,先到边疆历练个几年。

  武举人跟武进士一样都是要从军,只是起步点低了一些,只要他有能力,何惧将来没有前途?

  但沈溪对王家是否肯让王陵之从军打上个问号。

  要知道王陵之的父亲王昌聂一直对官府有所介怀,再加上王家人丁单薄,让王陵之从军或许可能会让王家断了香火。

  ……

  ……

  回到家中,谢韵儿跟林黛正在一起准备晚饭。

  沈溪打水洗手时,谢韵儿走出来到了沈溪身边,将擦手帕递上,顺带问道:“太子的病情,可有好转?”

  沈溪道:“我又没陪在太子左右,怎知太子病况?不过这些日子从宫里传出的消息看,太子的伤病应无大碍。”

  谢韵儿“哦”了一声,似有几分遐思,望着沈溪的目光带着几分不解:“那狗皮膏药,到底是什么医书上看来的?我……只是想问问,这些日子我研究了那药方,平平无奇,真的能拔除人体内之淤毒?”

  沈溪摊摊手道:“或许是上天怜见,不想让太子出事,所以托梦给我,告诉我仙药之方进献。”

  谢韵儿没好气地白了沈溪一眼:“不说就算了。”

  第二天,沈溪计划好下班后去兵部那边打听一下武进士考试的情况。

  明朝六部办公的官署和翰林院紧挨着,中间就隔着一条胡同,其中兵部和翰林院更是两挨门,串门很方便。

  谁知道沈溪还没去,关于校场上武进士考试的一些传闻,就已到了翰林院内。

  这翰林院,毕竟是一群交游广阔的读书人,小道消息来源多,京城有什么新鲜事几乎都逃不出翰林们的耳目。

  “……昨日武会试最后一场,你们猜怎么着,有个十五六岁的武举人,一把百十来斤的大刀那耍得一个有劲儿,旁边人愣没一个敢近他的身,连主考熊侍郎都看得目瞪口呆。”一个庶吉士正侃侃而谈,将昨日武会试校场上发生的事说出来。

  有人质疑:“不太可能吧?百十斤大刀,他能耍得动?”

  “有人称过重量了,连刀带柄足足一百零九斤,一般武举连提都提不起来,可这位那是举重若轻,听说这人在文试中成绩相对一般,就是有一股蛮力。人也傻乎乎的,最后竟然从台上摔了下去,那大刀险些把他的脑袋给咔嚓了……”

  “真是稀奇,后来怎么着?”

  众翰林听得有趣,全都围上去继续打听。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清嗓子的“嗯”一声,却是内阁大学士谢迁走进了翰林院后院的公事房,刚才还围在一起的众翰林如同见到老师的学生一样,赶紧回到各自的位置上。

  等所有人落座后,谢迁没好气地站到了屋子中央。朱希周上前行礼,问道:“谢阁老,有事?”

  谢迁道:“明日皇宫赐宴,以大宴礼赐,该准备的都得提前准备好。”

  在明朝,皇帝的赐宴分为大宴、中宴和小宴。

  一年中大宴有郊祀庆成宴和三大节宴席,三大节分别是元旦、冬至和万寿圣节,万寿节便是皇帝的生日。

  中宴则包括中宫寿诞宴、东宫千秋节宴、四夷贡使上下马宴、祭祀宴、节令宴、恩赐宴、朝觐宴、巡狩赐宴等等。

  至于小宴则没有定例,甚至皇帝还会赐食,直接将宫里的食物赐到受赏人家中,这都是皇帝的恩待。

  但这次赐宴,说是以“大宴”为规格,基本就是以三大节宴为标准。

  大宴一般会在华盖殿或者谨身殿内举行,属于皇帝宴群臣,席间还有教坊司以歌舞表演助兴,同时皇太子宴外戚、东宫属官于文华殿,皇后宴群臣命妇于坤宁宫,三宴同时进行。

  大宴属于朝野上下最大的聚会,热闹空前。

第四五七章 不稀罕

  听说皇帝要以大宴的规格来宴请群臣,翰林们很高兴,无论别的衙门去多少人,按照规矩来说,翰林院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就连没有品秩的庶吉士也在赴宴之列,这就是翰林院的特权。

  翰林们也巴望着多出席这种场合。

  因为翰林属于朝官中才学的佼佼者,在这种文武百官齐聚的大宴中,陛下一旦有什么学问上的事情相问,别人答不出来,偏偏你能答出,那是很容易让皇帝记住你,给你加官晋爵的。

  朱希周高兴之余,赶紧问道:“谢阁老,这赐宴……有何名堂,我等也好提前作准备。”

  朱希周所说的准备,是找人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