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14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沈溪道:“不杀,也有生不如死的办法,或者才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既然走到这一步了,没必要藏着掖着,要让他们得到怎样的惩罚,本身就是一门学问。”

  李衿调皮地吐吐舌头,根本没听懂沈溪话中之意,她又知道惠娘不支持她发问,所以干脆缄口不言。

  “明日公堂上,太后很可能现身……到那时就怕老爷没法收场。”惠娘忧心忡忡地道。

  沈溪笑了笑:“怕什么怕,其实我更想当着太后的面,把案子审结。”

  惠娘蹙眉:“老爷还是打消这念头为好,太后可不是善茬,她就这两个弟弟,肯定会护短,若老爷坚持,恐怕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沈溪道:“你以为我现在什么都不做,太后就不会针对我?现在就是要针对她那两个作恶多端的弟弟,而且要当着她的面,让她知道大明江山到底谁来做主!”

  ……

  ……

  紫禁城,永寿宫。

  张太后坐在榻上,闭目养神,听李兴传达沈溪的意思。

  李兴道:“……娘娘,今日派人查了,刑部已关衙,案子几个关键人物都走了,看样子今晚不会审案。”

  张太后道:“也就是说,案子非要明天审?”

  “正是。”李兴笃定地说道。

  张太后道:“不管什么时候审问,现在都在审问大明忠臣,也是哀家的两个弟弟,哀家能坐视不理?明天一早,哀家就要到刑部,看看到底是谁想挑拨张家跟皇族的关系,是谁违背先皇的遗命。”

  李兴心想:“先皇遗命中有关于张家两兄弟的内容?”

  心中腹诽不已,但李兴还是老实回道:“是,太后娘娘,奴婢这就去为您准备。”

第二六五八章 牢房静悄悄

  夜色已深,关心此案的梁储去见过刑部尚书张子麟。

  张子麟把来日刑部过堂审问的情况大致跟梁储一说,梁储为难地道:“现在皇宫那边已知刑部明日开堂审案,太后怎会袖手旁观?这案子该如何才能审定?”

  张子麟道:“这个怕是只有问沈国公本人才知晓……他对此案似胸有成竹。”

  梁储好奇地问道:“你没问他明日有何准备?诸如太后亲临,干预审案?”

  短暂沉默后,张子麟微微摇头:“未问,沈国公也未提。”

  “那就遭了。”梁储道,“就怕他没这方面的准备,明日很可能会出大乱子来。天牢那边可有安排?”

  张子麟继续摇头:“之前出现狱卒看管不严的情况,刑部亡羊补牢,撤换了很多狱卒将,案犯严加看管,明日过堂前出不了事。”

  梁储道:“唉!朝中老出现这种乱子,偏偏都是几年前遗留下来的事情,真让人头痛啊!”

  此时梁储不住抱怨,怪以前谢迁没把事处理好,使得他来面对这个烂摊子。他也恨自己没有刘健、谢迁的魄力,不知是该阻拦办案,还是应该出手帮忙,又或者干脆中立不管……他感觉自己并非一个称职的首辅。

  简单交谈后,梁储起身要走,张子麟问道:“梁中堂这是要去见沈国公?”

  “不见。”

  梁储摇头,“看明日案子如何进展吧……总归沈尚书监国,该他伤脑筋,我这边先静观其变吧!”

  ……

  ……

  京城之夜,静寂无声。

  所有人都在等天明到来,从文武百官到普通百姓都知京城很快就会发生一件大事,为非作歹的外戚张氏兄弟要在刑部大堂受审。

  夜色深沉,刑部大牢内,张延龄迟迟难以入睡,辗转反侧,最后索性起来,背着手在牢房内走来走去。

  虽然身处天牢,但有人帮他传递消息,他知道现在外面是怎样一个状况。

  “……消息已传到宫里,相信太后娘娘会在天亮后赶到刑部来,国舅爷请放心,太后肯定会保护您的。”

  大约四更鼓敲响,一个中年汉子走了进来,隔着栅栏跟张延龄汇报。

  张延龄听到这话,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那汉子从腰间掏出钥匙,打开牢门,随即挥挥手,四名随从鱼贯而入,手里提着食盒,很快便把放在天窗前的一张桌子摆满。

  “国舅爷,您还是先用膳,晚膳你用得很少,明日上堂哪里有力气?”那汉子屏退随从,指着桌上一桌子美味佳肴劝道。

  张延龄皱眉:“这里环境这么差,连尿骚味都能嗅到……怎么吃得下嘛?干脆你放我出去,等吃饱喝足再回来!”

  汉子笑道:“您担待些,之前您自由出入牢房,惊动上官,现在上面正在查这件事,不少兄弟受到连累。所以,此番不得不委屈您一下,等过了今夜,您出去后,想到哪儿吃饭都成。”

  “嗯。”

  张延龄本来还想矜持,但肚子不配合地“咕咕”响了起来,终于还是坐下,拿起碗筷便吃了起来。

  吃了几口,发现味道颇佳,尤其是点缀着青葱的鸡汤饭,加上泼了油辣子的酸白菜,酸辣可口,顿时胃口大开,吃得那叫一个狼吞虎咽,而旁边那汉子只是笑着。

  “坐下来一起吃。”

  张延龄觉得自己承受眼前这汉子“恩惠”太多,招呼一声道。

  那汉子笑道:“不必了,小人哪里有资格跟您平起平坐,您只管用膳便是。”

  张延龄吃到一半,突然想起什么,停下筷子,转头问道:“说起来你也真有本事,刑部天牢都能让本侯自由出入……现在上面查案,风声那么紧,你也出入方便,你既没有刑部职司在身,怎么办到的?”

  汉子笑眯眯地说道:“因为小人的靠山硬。”

  “是太后娘娘给你当靠山?还是刑部尚书?”

  张延龄很意外,他此时想的是自己都要离开这个鬼地方了,却连对方的底细都没打听清楚,有些遗憾。

  那汉子突然哈哈笑两声:“太后娘娘和张尚书怎会做小人的靠山?小人的靠山,其实就是这里的典狱长。”

  张延龄拿起碗筷,继续吃起来,脸上露出不屑的神色:“净吹牛,一个典狱长有那么大本事?不过你小子也算识相,对本侯不错,等本侯出去后重重有赏。”

  汉子笑道:“不用了,有人已经赏过了。”

  “是太后吗?”

  张延龄斜眼看着汉子问道。

  汉子摇摇头,张延龄微微皱眉,就在他思索究竟是谁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有脚步声传来。

  他赶紧放下碗筷站起,却见一个戴着黑色斗篷的人走过来,进入牢房后,摘下斗篷,在微弱烛光照耀下,张延龄惊呼出声:“沈之厚?!怎么是你?”

  就在张延龄意外沈溪于此时来的时候,刚才还对他毕恭毕敬的汉子,走到沈溪面前恭敬行礼:“小人参见沈大人。”

  “嗯。”

  沈溪微微颔首,显然对这汉子很熟悉,因为这汉子不是外人,正是他派来办事的彭余。

  张延龄看到沈溪后呆若木鸡,当看到彭余行礼后直接站到沈溪身旁,更觉大事不妙。

  “沈之厚,你这是什么意思?”

  张延龄指着彭余,“他……也是你派来的?”

  沈溪走到桌前坐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