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86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在其看来,既然谢迁为沈溪创造了这么好的朝局环境,应该是很关心朝堂局势,甚至会时常对沈溪有所“指点”才对。

  但张懋却不知,弘治朝这些文官都有很高的修养和品德,无论是他们自己主动退下来,还是说被皇帝勒令退朝,回乡后都颐养天年,不问政事,如此体现他们的高风亮节。

  刘健、李东阳和谢迁这三位对大明朝有特殊贡献的能臣,在此事上的态度非常一致。

  沈溪道:“倒是在下听闻张老你跟一些人走得很近?比如说……魏国公?”

  “啊?”

  张懋没料到沈溪会突然把话题扯到徐俌身上,先吃惊一下,随即意识到这可能是沈溪的某种暗示,当即道,“之厚,你可别误会,老朽跟魏国公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平时少有见面的机会,怎会跟他走得近?定是谁在胡言乱语……或者是有些人一厢情愿。”

  沈溪笑了笑:“传闻而已,未必当真。”

  沈溪神色轻松,张懋却久久不能平复心情。

  张懋心想:“这小子果然不一般,知道我来的目的,这是在暗示我别再提此案哪!”

  张懋道:“本来涉及大明水师事宜,想问一下你,但想到你现在卸任兵部,有些事不如直接去兵部问王尚书,所以就此作罢。这天气看着好起来,不复年前天寒地冻,正好多走动走动……”

  闲扯一阵后,张懋起身告辞。

  沈溪无论如何都是要相送,二人出了院子,天空飘起了雪花。

  张懋哈哈笑道:“正说天气不错,谁想居然下起雪来了。”

  沈溪笑着点了点头,道:“今年的春天,来得可能会迟一些。”

  “是吗?”

  张懋很好奇,“之厚,你对天象还有研究?那回头好好讨教你一下,老朽对此可是一窍不通。”

  二人走到沈家门口,这边朱鸿进来,手上拿着几分拜帖。

  张懋笑道:“每天到你这里来拜访的人都不少,不过让人意外,本来你这里应该门庭若市,为何不见外面有人等候?”

  沈溪道:“来人都是先将拜帖送来,若见的话,自会去请。”

  张懋点头:“还是你这里门槛高啊,不过也对,现在朝中人谁不仰视你的门楣?不过年轻人也要戒骄戒躁……哈哈,老朽不多叨扰,回去了……”

第二六四七章 左右为难

  南京城,唐寅每天都在焦头烂额中渡过。

  这段时间,他很早便到兵部衙门,处理事情至深夜才回府,连妻儿都无心照顾。

  这天下午,唐寅刚见过亲军十七卫的几个指挥使,回来还没歇一会儿,南京兵部主事白夏瞿来见,为他带来京师的信函。

  本来唐寅满心希望这是沈溪的信,等打开一看,才知是兵部尚书王琼的手书。

  “可有沈尚书的信?”

  唐寅甚至未细看信件内容,直接抬头问白夏瞿。

  白夏瞿摇摇头:“没有,要不派人去京师催催?”

  唐寅面露失望之色,叹道:“若有信的话,早就该来了,可能是有什么事耽搁了吧……不过是一封信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说不打紧,但其实唐寅很在意,等仔细看过王琼信函的内容,脸色越发难看。

  “不知王尚书有何指点?”白夏瞿目光热切地问道。

  唐寅摆摆手:“不过是对兵部下发公文的补充,没什么事,你先退下吧。”

  白夏瞿心中满是疑惑,但还是依言离开。

  此时差不多已到黄昏时分,唐寅侧头看了看窗外略显昏暗的天色,起身把办公桌收拾好,没有留下来继续处理公文的兴致。

  “这一天天的,都不知自己在做什么。”

  唐寅拿着王琼的信函,神色失落回家去了。

  ……

  ……

  新城,有关出征佛郎机国及其海外领地的准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

  刘序和胡嵩跃这对老搭档以水军提督的身份负责组建大明远征军,从江南招募十万水性绝佳的青年,训练搞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新城一片欣欣向荣,本来二人都着急回京城甚至回九边,但现在看新城发展迅速,家人生活安定富足,生活比起北方强太多了,二人倒不着急走了,跟大多数将士一样,都觉得新城这边更有归属感,这毕竟是他们亲手打造的城市,凝聚了他们太多的情感。

  “军师来信了。”

  这一日白天的训练刚刚结束,晚上胡嵩跃还准备带人进行夜间拉练,刘序拿着封信走进城主府。

  为了日常备战,水军提督衙门设在城主府后院,沈溪为他们从香料群岛找来一群佛郎机冒险者作参谋,专门制定日常训练计划,包括陆地和海上两个部分。

  因为渔业已经成为新城的又一大支柱产业,用陶瓷做的鱼罐头甚至远销到西北、西南等地,新兵们守在海边,天天有鱼肉吃,因此就算参军前许多人有夜盲症,连续吃几个月海鱼下来什么症状都没了。

  刘序的到来,让胡嵩跃眼睛里增添几分光彩,笑着道:“我懒得看了,你快说说,军师说了什么?”

  刘序道:“军师的意思,让我们按部就班训练,适当派出海船,在近海海岛布控,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胡嵩跃面带失望之色:“就这么点儿消息?沈大人没有吩咐?”

  “唉!”

  刘序跟着叹了口气,“京城那边传来消息,说沈大人不会负责此番出征事宜,陛下让军师统筹,等于说咱以后听军师调度便可。”

  胡嵩跃和刘序脸上都带着失落,显然他们对唐寅没那么信服,哪怕唐寅的确有本事,但万事就怕比较,唐寅所有的成绩都是跟着沈溪取得的,从来没有单独证明过自己,所以对于他的能力,这些追随沈溪的将领都存疑。

  胡嵩跃道:“近海布控作何?难道是……怕佛郎机人卷土重来?”

  刘序道:“佛郎机人刚运了上百条船的货物走,根本就无心跟我们交战,前来运货的船只都没装备火炮,护航的战舰据说都停在距离海岸线百里外的地方,不敢越雷池一步,咱们这么做会不会引发争执?”

  “管他的呢。”

  胡嵩跃骂骂咧咧,“跟红毛番人打仗不是一次两次,现在他们有银子,我们才跟他们做买卖,等哪天没有了,说不得就会干他丫的……这年头实力才是一切,适当亮亮拳头或许有奇效!”

  ……

  ……

  眼看到了上元节,唐寅终于收到沈溪来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是勉励了一下唐寅,让唐寅在江南好好干,顺带让他处理好新城事务,对于别的完全没有指点。

  长久没得回信,唐寅已经预料到沈溪会是如此态度,放下信函时,口中低声慨叹:“看来他是想让我单独面对和处理这边的事情,不再跟以前那般,把我当成幕僚或门生,对什么事情都进行指点……”

  这次依然是白夏瞿来送信,闻言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