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54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广东回来。

  但沈溪没把惠娘和李衿等到,倒是先等来了唐寅。

  唐寅听说沈溪从南洋北上,心急火燎从山东赶到新城,唐寅现在做事很积极,他知道自己能混个兵部侍郎不容易,就算星夜兼程跑断腿,见到沈溪后也没有任何怨言。

  唐寅道:“沈尚书可算回来了,陛下传召您回去……刚得到消息,说是您家眷没事。”

  沈溪皱眉:“之前我的家眷出了什么事吗?他们不在京师?”

  唐寅本以为这件事沈溪早就清楚,看到这情形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说错话了。

  “呵。”

  唐寅赶紧把话题揭过,道,“回来就好,锦衣卫指挥使钱宁估摸明日会到,这次恐怕要我俩护送沈尚书回京师。”

  沈溪笑道:“是护送?不会是押解吧?”

  唐寅苦笑道:“沈尚书可真会开玩笑,您立下大功,听说跟佛郎机人签订了新协约,以后大明每年都会有上千万两银子进项,这样的大功臣,谁敢乱来?”

  沈溪笑而不语。

  唐寅感觉到沈溪的生分,不知如何化解,沉默一会儿道:“沈尚书早些出发为好,陛下已传命,最迟后天出发……您看如何?”

  沈溪笑着摇头:“回京城之事暂缓,江南这边还有一些事需要完成……这边出事了,伯虎你该听说了吧?”

  “莫非是……南京军权?”唐寅问道。

  沈溪点头:“我的想法是,让伯虎留在南直隶几年,整顿官场,你看如何?”

  唐寅一听当即站起来:“沈尚书,您莫要言笑。”

  沈溪正色道:“你看我像是开玩笑的吗?你已是兵部右侍郎,我想跟陛下提请,由你来出任南京兵部左侍郎,暂代南京兵部事……这也跟南京兵部王尚书主动请辞有关,你可以以钦差身份,在南京这边推行改革,之前你跟陛下在宣府推行一些举措,便很好。”

  “这……”

  唐寅一听便知道沈溪的话形同命令,不会给他拒绝的机会。

  但他显然不想留在南京,两京中南京虽然繁华,却像是被发配,虽然他说不上来这样有何不妥。

  转念又一想,他如果留在江南,可以拥有更大的权力,他在京城是给王琼和王守仁打下手,不如留在南京,这边所有事都可以由他来做主。

  沈溪道:“怎么,伯虎兄有难处?”

  唐寅叹道:“若朝中无人,在下倒是可尝试一下,但在下实在是能力有限,在宣府时不过做了一点小事,结果却不了了之,恐难胜任如此重要的职务。”

  沈溪笑道:“不历练一番,又怎知自己不行呢?”

  “嗯?”

  唐寅抬头看着沈溪,似是明白什么。

  唐寅是聪明人,当然会琢磨沈溪话中之意,思虑良久,脑中灵光一闪:“我作为官场新人,连个进士都不是,最大的功劳除了跟沈之厚做了一点微不足道之事,再就跟着陛下打了一场胜仗,出任兵部侍郎有多少人在背后非议?”

  “现在沈之厚分明是想给我证明自身能力的机会,让我在南京做几年实事,这可比留在京师当个吃苦受累却不讨好的兵部侍郎不知要好多少……”

  唐寅非当年心高气傲不可一世之人,能体会到沈溪的良苦用心。

  他是沈溪亲手提拔起来的,不会觉得这是沈溪在嫉妒和打压他,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跟沈溪相差十万八千里。

  “在下愿意领命。”唐寅道。

  沈溪笑道:“我还怕伯虎兄不同意呢……其实你到江南来,算是解决了我一个大难题,不过现在尚需陛下御准才行……今日我便会上奏此事。”

  “嗯。”

  唐寅点头接受。

  哪怕他理解沈溪的苦心,心中有一些失落,毕竟刚得到皇帝的信任,被委以重任,现在突然要离开京城官场,毕竟南京是传统意义上养老和不干正事的地方,很容易在这里荒废前程。

  但现在沈溪主意已定,他也已接受,就没有再拒绝的可能,唐寅也只能静下心去想如何整顿江南官场。

  显然这不需要他太过操心,连他自己都知道,沈溪既然给了他差事,就会给他规划好路线,一如之前为他规划好人生一样。

第二六三四章 作别

  唐寅暂时无法回京,留在新城等朱厚照进一步指示。

  他奉旨南下找人的差事顺利完成,现在沈溪和沈家人平安无事,他已经可以回去跟朱厚照圆满交差。

  可惜的是,沈溪给了他新差事,让他去南京主政,他不得不接受。

  在新城等候期间,沈溪将新城事务交给唐寅来打理,这对唐寅来说算是驾轻就熟,毕竟当初沈溪领兵出海,新城政务也是他在主持。

  “大人留唐先生在南京,也有让他协调新城事务的考虑吧?”云柳私下问道。

  沈溪点头:“是有这方面的想法,他毕竟一手参与了新城建设,对这里的一切很了解,我怕自己回到京城后,南京一帮人会乱来,那我苦心建造的城市,可能会流于平凡和庸俗,我建造这座城就没了意义。”

  云柳道:“大人,卑职也可留在此地,为大人效命。”

  沈溪笑道:“你这么重要,我怎么舍得把你留下来?你做的事,远比管理一座城市更加重要。”

  “是,大人。”

  云柳非常感动,沈溪对她信任有加,她似乎看到自己光明的未来。

  ……

  ……

  沈溪在新城停留六日,便见到千里迢迢返回的惠娘和李衿。

  二女南下一趟,主要是摸排闽粤等地的商铺经营情况,同时也有故地重游之意,如此惠娘可顺便派遣一下心中抑郁。

  惠娘见到沈溪很高兴,久别重逢,缠绵也多了一些。

  沈溪从下午到惠娘处,一直到晚上头更鼓敲响,才一起出房来吃晚饭。

  三人坐在桌子前,一团和睦。

  “随安和东喜两个丫头,被妾身先一步送往京城了。”惠娘动筷子前,突然说了一句。

  沈溪微笑着点了点头,对于随安和东喜之事他不太上心,尤其是对随安,他心中始终有一丝阴影。

  等吃完晚饭,丫鬟把东西收拾下去,惠娘又老调重弹,道:“两个丫头年岁不小了,准备来年开春后,寻摸着送她们出门,亦或者给老爷留着?”

  沈溪问道:“她们已到嫁人的年岁了吗?”

  “及笄了。”惠娘道,“女儿家这年岁,正该考虑嫁人,难道要等十八九岁之后再着急?那也未免太晚了!”

  沈溪笑了笑,道:“一切就随惠娘的心意处置吧。”

  惠娘看着沈溪,好奇地问道:“老爷舍得把两个如此乖巧可人的丫头送走?她俩只要稍微收拾打扮,绝对是上佳的美人。”

  沈溪苦笑不语,旁边的李衿则抿嘴一笑:“姐姐,你怎么老想把那两丫头送给老爷?老爷好像不领情……”

  “就你话多。”

  惠娘没好气地道,“其实若是老爷不能决定,先留着吧,过几年也行,她们最好的归宿,还是跟着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