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22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不如咱到船上再说?”

  沈溪看了看朱厚照所在官船,问道:“钱指挥使不需要去护驾?”

  钱宁嘿嘿笑道:“有下面的人负责,不需要小人亲力亲为……是这样的,小人听说一个消息……”

  说话间,钱宁凑过来,小声道:“江彬已到临清州地界,现在正快马加鞭赶来,不过小的已派人把他拦下,杜绝他有机会面圣。”

  沈溪瞥了钱宁一眼,道:“钱指挥使你可真是有心……你防备江彬作何?他是陛下召回来的,你防得住他一时,防得了一世?”

  钱宁道:“大人说的是,陛下始终会召见他,不过越晚越好,到时陛下必定会对他有所冷遇,沈大人您说呢?”

  “小人还听说个消息,江彬在回来的路上,跟那个叫许泰的副总兵一起,遭遇刺客,乃是张永张公公派出的人手,可惜功败垂成,后来江、许二人干脆躲开河道和官道,从小道快马赶路,沿途都没休息,可能是要到陛下跟前告状。”

  沈溪有些诧异:“此事你从何得知?”

  “嘿,小人还是有些办法的,张公公手下有小人安插的眼线。”钱宁在这种事上丝毫也没有隐瞒的意思。

  沈溪皱起了眉头:“张公公乃司礼监首席秉笔,将来要掌管东厂和谳狱之事,你这么查他,不怕他回头给你小鞋穿?”

  “当然怕呀,但没用,这事小人知道就是知道,还能怎么着?小人也没把此事泄露出去,就只告知沈大人您一个。”

  钱宁笑容满面,似乎并没把这件事往心里去。

  沈溪道:“最好别泄露出去。”

  钱宁点头,又道:“沈大人,还有一些要紧事,咱上船再说?”

  沈溪本来不想跟钱宁啰嗦,但现在他已回到朱厚照跟前,马上要回京师,钱宁既然投奔他,他就要好好利用这张牌。

  “有何要紧事?”沈溪问了一句。

  钱宁凑过来,低声道:“有关张氏外戚,还有一些人想对付沈大人,沈大人应该很关切,听说豹房内也有人要对您不利……咱上船去说吧,这里不是谈话的地方。”

  沈溪微微颔首,带着钱宁上了专门为他准备的船只……紧跟在朱厚照和沈亦儿的座船后面。

第二六二〇章 之厚是能臣

  京城,东长安街,谢迁的小院。

  谢迁正在招待来客,乃是近日京城中活动频繁的杨廷和。

  “……之厚从江南归来,先在南京卸了魏国公职务,又取道中原灾区救灾,没等几日,便动身前往临清州。据说陛下派出赈灾的钦差司礼监掌印张公公都未见到他人,现在张公公还在灾区未回,他却先一步跟随陛下回京,不知作何谋划……”

  杨廷和对沈溪多有意见,看似句句说得公允,但无不是在谢迁面前提及沈溪不守规矩,是在扰乱朝纲。

  谢迁沉默以对,有关沈溪之事,他不想过多评价。

  杨廷和又道:“以临清传回的消息,陛下北上后,加快行进速度,预计五六天后便可抵达京城。”

  “陛下能早些回来,再好不过。”

  谢迁说了一句不痛不痒的话。

  杨廷和觉得谢迁的态度太过平和,这不是其一贯的风格,急忙道:“谢老莫非认为此番陛下归来,不会有问题?”

  谢迁道:“陛下南巡,老夫本就不支持,现在回来,还把之厚一并带回,朝廷稳固,老夫应该觉得有问题吗?”

  谢迁言语间竟表现出几分不耐烦,像是对杨廷和有所排斥。

  杨廷和感受到来自谢迁的压力,不再用咄咄逼人的口吻让谢迁表态,转而聊起民间风闻:“陛下跟沈皇后之间,有诸多传言流于市井,说他们夫妻不和,陛下郁郁不乐,日渐消瘦。”

  “嗯。”

  谢迁点头,“沈皇后年岁太小,入宫太过草率,此番跟随陛下南下巡幸,有稍微不睦可以理解。”

  杨廷和实在忍不住了,警示道:“谢老,现在朝廷要变天了。”

  谢迁有些诧异,问道:“有什么天可变?数年间,朝廷对外用兵连连奏凯,四夷臣服,内阁和六部、寺司衙门人员变动极少,吏治清明,若说今年中原水灾已算是较大的天灾,但之厚到了河南,快刀斩乱麻,目前抗洪救灾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大明整体上还算国泰民安。”

  杨廷和苦笑:“在下担心的是……陛下对之厚太过宠信,很容易导致朝纲混乱无度,奸佞横行。”

  谢迁摇头道:“介夫,很多成见该放下了……连老夫都能放下的事情,怎么到你身上就不行呢?”

  “唉!”

  杨廷和重重地叹了口气。

  谢迁道:“老夫在朝没几天了,此番陛下回来,老夫就要请求致仕,以后这朝堂就是你们年轻人的,非要让老夫临走都不得安宁吗?”

  杨廷和心想:“若是你临走前能把接班人定下来,同时召集文官集团开会,定下打压沈之厚的策略,也不至于像现在这般朝中人人自危,担心成为陛下清洗的对象。”

  心里如此想,嘴上却不能直言,杨廷和非常清楚谢迁跟沈溪之间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谢迁拿出一封书信来。

  “这是之厚去灾区前给老夫的来信,他在信上说明陛下长久在外不还朝,对大明社稷的危害,请求朝廷调拨银两赈灾,还提出从民间借粮的建议,现在看来,每一条都切中要害,取得不错成效。”

  杨廷和道:“可是……这样做不合规矩。”

  谢迁道:“规矩怎样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解决问题,以前老夫对之厚有诸多成见,现在想来,或许是老夫太过固执……如今朝野都在称颂他的能力,每次他办事,都能顺利完成,就算他是年轻人,论资排辈轮不到他上位,但他还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没有辜负先皇跟当今陛下的信任!”

  谢迁大肆夸赞,为沈溪说话,杨廷和听到耳里,心中非常难受。

  谢迁再道:“所以介夫,老夫是这么想的……老夫退下去后,你辅佐叔厚打理内阁,如此老夫也能放心把朝廷大小事项交托出来,让老夫走得安心。”

  杨廷和一听心中越发懊恼。

  此前谢迁一直没表态内阁由谁来接班,让杨廷和觉得自己有机会,毕竟他背后有张太后的支持。

  但现在谢迁明确表示让他辅佐梁储,意味着下一任内阁首辅是梁储而不是他。

  做不成首辅,那就意味着杨廷和将来没资格跟沈溪正面相斗,首先级别上就差了一截,更别说沈溪还有世袭勋贵的身份。

  杨廷和心中满是失落,但还是强颜欢笑,恭敬地道:“在下明白。”

  谢迁拿出对后辈欣赏的态度,道:“若非叔厚入阁比你早,或许真该让你来继承首辅之位……奈何规矩就是规矩,老夫一辈子都循规守矩,不想临致仕前还改弦易辙……希望你能理解。”

  杨廷和心想:“在沈之厚身上,论资排辈的事就可以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