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12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可能就要淹二百里、三百里,更多百姓将无家可归。”

  “明白。”

  云柳干练地道。

  哪怕她刚回到沈溪跟前,也丝毫也没有放松警惕的意思,就像一头雌豹,随时都有攻击性。

  沈溪把手放在她肩膀上,轻声细语:“这段时间你辛苦了,把事情安排下去后,就赶紧休息。养足精神,跟我奋战几天,把抗洪救灾的事落实,我们就北返。”

  “大人不在灾区久留?”

  云柳不知沈溪安排,听到这话非常意外。

  沈溪点头:“多留只会生出事端,不如抓紧时间把事情打理好。通知河南巡抚以及左右布政使司,让他们火速来见,照理说他们才应该是河南地方出面跟我接洽之人,而不是由开封知府代劳!”

  沈溪到驿馆后简单处理了下公文,睡意袭来,合衣上床,很快便沉沉入睡,倒是地方官员们患得患失,夜不能寐。

  开封知府赵铭愈回去后便召集紧急会议,他先跟同知、通判以及留滞开封府的各县县令商议,随后又把地方士绅以及城里影响力较大的商贾召集起来,告之当前面临的情况,也就是俗称的通气会。

  “吕当家,本官之前跟你们征调粮食,用于救灾,你们百般推脱,为何沈国公一来,你们就主动拿出钱粮赈灾?可是未将本官放在眼中?”

  赵铭愈很生气,如果钱粮充足的话,他完全自己就可以完成赈灾壮举,在沈溪面前好好表现一下自己的施政能力,结果却一事无成。现在这些商贾越过他跟沈溪接触,简直是在打他的脸,胆大妄为之极。

  周围那些官宦人家的代表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身边这帮不入流的商贾。

  本身这些官宦家族也都经营商铺,跟今日与会的商贾有着密切的生意往来,此时心想:“这群人平时精明无比,简直用锱铢必较来形容也不为过,为何在赈灾问题上如此豁达?难道只是慑于沈国公的淫威?”

  吕梁霖恭敬地道:“知府大人明鉴,我等乃是收到沈大人的亲笔来信,不得不如此行事。”

  赵铭愈皱眉:“沈国公何等尊贵,岂会给你们写信?此等事如何让本官相信?”

  在赵铭愈看来,一群下九流的商贾,别说沈溪了,就算地方上的世家大族都不愿跟他们多接触,怕玷污门楣,对于沈溪亲自写信这种事他绝对不信。

  吕梁霖道:“正是如此,沈大人还派出特使跟我等接洽……我等身份卑微,哪里敢拒绝他的要求啊?”

  “几时发生的事情?为何本官不知?信在何处?”赵铭愈往旁边幕僚身上瞟了一眼,大概是在怪责幕僚获悉消息滞后。

  吕梁霖诚恳地道:“信函被沈大人派来的特使带走了……此事千真万确,赵大人您该看到沈大人的态度,便知草民所言非虚。”

  赵铭愈眉头紧皱,仔细思考吕梁霖的话,觉得事情应该是真的。

  “当时沈国公一副见惯不惊的模样,安排事情也是井井有条,应该早就跟这些商人打过招呼,且有心理准备。再者若是沈国公真写信给这群人,一定怕被人知晓,引为笑柄,信函自然要带走……如此就算朝中有非议声,也没人能拿出证据来。”

  “赵大人,看来此事是真的,他们响应沈国公号召,积极捐献粮食,实乃体恤百姓疾苦之举,官府应该予以嘉奖才是。”旁边有士绅代表帮腔。

  士绅们一个个得意洋洋,心中所想都是遇到灾情自然是让这些低贱的商人来背锅,最好是把这些家伙的家产通通没收用来赈灾,只要沈大人不跟我们伸手便极好。

  赵铭愈道:“听说你们现在还在筹措粮食,诚意不小啊。”

  吕梁霖叹道:“赵大人有所不知,这位沈大人乃商贾之家出身,曾为汀州商会少当家,他说跟我等借,我等相信;再者朝廷会调拨赈灾粮款过来,到时必定会补上,我等就算倾家荡产,也算为灾区百姓尽一份心力。”

  “是吗?”

  赵铭愈打量战战兢兢的吕梁霖等商贾代表,他对这些商人说出如此忠君体国之言不太相信。

  吕梁霖道:“请赵大人和诸位大人明鉴。”

  赵铭愈摆摆手,很不耐烦地道:“既如此,那你们明日把粮食运到知府衙门,本官会派人把你们的粮食接收,再送到灾区。”

  吕梁霖赶紧道:“不可啊,大人,沈大人有言在先,明日要跟我等见面,可能到时还会过问此事。”

  赵铭愈冷笑不已:“沈国公何等身份,见你们一次已算给足面子,他说还要赐见,你们真能覥着脸前去赴会?沈国公为抗洪救灾,接下来必定公务繁忙,无暇他顾……这件事本官便做主,替你们推了。”

  经赵铭愈这一说,吕梁霖等人面如死灰,这些人本想通过跟沈溪合作,获得利益,但如果接下来见不到沈溪,那很可能他们一文钱赚不到,而之前已拿出来的粮食也有很大可能血本无归。

  旁边有府衙属官小声提醒:“赵大人,这么做不妥吧?是否先请示一下沈大人?”

  赵铭愈一抬手:“此事本官完全可以做主……本官乃开封府一方父母官,有关地方募捐粮食及调运,属份内之事,总不能什么事情都要惊扰沈国公吧?本官若连这点事都做不好,以后还怎么在朝中立足?”

  “你们都听清楚了,这次沈国公来到开封府,有言在先,地方自行筹措赈灾粮款,若谁不从,到时兵丁临门,别说本官不近人情。”

  这下除了吕梁霖等商贾外,连那些世家大族的代表脸色也都变得很差。

  沈溪说的是借粮,而赵铭愈说的是“募捐”,这二者间差别太大了,本来那些商贾还想倾尽家财赈灾,现在经赵铭愈这一说,都开始考虑及时止损的问题,没人会无私到为了别人牺牲自己。

  “谨遵知府大人号令。”

  几名跟赵铭愈走得近的士绅站了出来,行礼领命,就此奠定基调,如此一来没人再敢站出来出言反对。

  ……

  ……

  吕梁霖带着几名商贾代表出了知府衙门,忧心忡忡。

  一人追上来,向吕梁霖询问:“吕当家,现在当如何是好?沈大人那边说得是很好,但问题是现在是赵知府拒不认账,好像还想强行出头,阻止我们跟沈大人相见。”

  吕梁霖道:“以前都说官官相护,现在看来,未必如此……沈大人跟赵知府意见就相左……以老夫看来,沈大人绝对不是诓骗我等,否则他也不必允诺明日相见。”

  另一人亦步亦趋,问道:“或许沈大人从一开始就不想见我等,只是碍于面子,现在借着赵大人的口把话说出来?有没有这个可能?”

  吕梁霖回头往说话人身上看了一眼,皱眉道:“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