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43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皮道:“一百万两银子,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谢迁道:“一百万两银子……这相当于大明财政半年收入,陛下南巡一趟便要将府库半年进项化为乌有,张公公你不觉得是在说笑吗?”

  谢迁开始使脸色,张苑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讥:“怎么就是言笑了?谢阁老,旁人不知,咱家可是很清楚,户部莫说拿出一百万两银子,就算一千万两银子,也是能拿出的,当初造船时,陛下可是问过户部杨尚书,他亲口承认的。”

  “此一时彼一时也。”

  谢迁拿出一种非暴力不合作态度,昂着头,一副不屑一顾的姿态。

  张苑冷笑道:“现在恐怕比那时更多……短短半年多时间里,朝廷能花掉一千万两银子?咱家执掌司礼监,从未见过有哪本奏疏提到过巨大金额的开支。”

  谢迁道:“谁说没有?兵部那位如今正在南直隶建造城池,一年花费便有数百万两之巨……”

  “骗谁?”

  张苑一听直接站起来,怒气冲冲道,“谢阁老,咱家跟你好声好气商议事情,你别糊弄人……你当咱家不知,当初陛下调拨给沈尚书的银两是两百万两,结果朝廷克扣了差不多一百多万两银子,只有正常军费和部分造船费用调拨下去,其余都还在户部账面上……此事咱家还没跟陛下提及,若是陛下知道的话,你谢阁老如何跟陛下交待?”

  谢迁本来有恃无恐,他觉得皇帝早就知道户部克扣沈溪造船和建城费用,以为皇帝之所以没有施加太大压力,是因为朱厚照自认理亏,采取了妥协态度。

  现在他才知道,原来朱厚照根本就不知道朝廷拖欠了沈溪军费、造船和建城费用,一切都是张苑在暗中捣鬼。

  谢迁坐在那里,半晌都没吭声,琢磨这件事背后的牵扯。

  张苑道:“怎么,切中谢阁老软肋了?无论谢阁老是否看得起沈大人,至少沈大人是在为大明做实事,中原之乱他一出马便平息,陛下对此很满意,沈大人到江南后,在造船之事上也没有耽搁,目的是为了早日安定海疆,偏偏有人在朝中给他制造麻烦,若此事为陛下所知,谢阁老如何交待?”

  谢迁倒没乱了阵脚,扁扁嘴道:“出了事也是户部的责任,跟老夫何干?”

  张苑嘴角发出不屑的声音:“说无关,谢阁老您猜陛下和沈大人谁会采信?户部这几年不都在您谢阁老掌控下?杨尚书之前还来见过您吧?估摸杨尚书早有妥协之意,毕竟沈大人为国为民才需要这些开支,不想却有人故意作梗。”

  “张公公,注意你的用词。”

  谢迁态度没有软化,有要跟张苑对着干的意思。

  张苑道:“你当咱家是来跟你计较此事的?咱家认为,沈大人要造船可以,将光复的上海县城修复也可,但若是把远有的城池拔了,全新建造一座新城,为此还不惜一切代价,实在是劳民伤财……若非咱家有意遮掩,陛下会不知道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

  谢迁没说话,因为他很清楚在这件事上跟张苑叫板没好处,只会让张苑狗急跳墙去跟朱厚照奏报此事,让君臣间的裂痕加深。

  张苑再道:“或许谢阁老觉得陛下南下不该花费这么多银子,但这始终是陛下亲口所下谕旨,银子无论如何都必须调拨到位……具体花费多少却是可以操作的,谢阁老大可精确控制,一切不都在您老掌控下?”

  谢迁冷声道:“银子都给了,老夫还能说了算?”

  张苑摇摇头:“银子给了是一回事,但始终有人陪同陛下南下,专司管理银子,谢阁老若是愿意一同出发的话……不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不可能。”

  谢迁道,“就算有朝臣陪同陛下,也不会是老夫,倒是户部尚书杨应宁,可以陪陛下往江南走一趟。至于陛下南下耗费所需,也不该全部由户部承担。”

第二四九九章 共鸣

  谢迁不信任张苑,所以张苑来跟他要钱,他没轻易松口。

  论办事能力,谢迁不一定有当初的刘健和李东阳强,但若是论执拗和倔强,朝中没人能跟他相提并论。

  张苑对谢迁恨得牙痒痒,可是他也明白,自己失势一次后,再难让谢迁完全听从他,现在他跟谢迁于朝事多有博弈,二人乃是政敌,只是没有将矛盾公开化罢了。

  张苑道:“是陛下要银子,又非咱家,谢阁老到底给还是不给?”

  谢迁闭上眼,摇头道:“此事应由陛下来谈,而非张公公你……若是张公公对此有异议,那就请陛下将我等老臣召入宫中,当面跟他提出来。”

  这下张苑没辙了,他明白自己不能将谢迁揍一顿,以往对付那些不听话中下层官员的手法不可能会用在谢迁身上。

  而皇帝委派差事给他,若是谢迁这边不帮忙,张苑只能干瞪眼。

  “皇命难违,陛下的话谢阁老也不听,这是要造反吗?”

  张苑气得直跺脚,但无论他怎么发飙,在谢迁看来都不过是跳梁小丑的行径,谢迁出了名的天不怕地不怕,当初面对皇帝时他都敢犯颜直谏,更何况只是个太监在他面前耀武扬威?

  谢迁道:“规矩就是规矩,不能随时改变,哪怕是陛下也要按照祖制行事,南巡劳民伤财,所以陛下最好是收回成命,若一意孤行,老夫没法阻拦成行,但经费之事老夫不可能相帮。不成规矩,无以方圆,老夫不过是尽职尽责罢了。”

  “说得好听……”

  张苑知道再跟谢迁谈下去也属徒劳,马上想到,圣旨给谢迁或许无效,但若是拿去给杨一清却未必会遭致反对。

  张苑板着脸道:“咱家必会到陛下面前告你一状,若是谢阁老觉得在朝太累,不妨早些辞官回乡,这样规矩也保全了,您谢阁老的名声也保全了,岂不两全其美?”

  说完,不等谢迁回答,张苑摔门而去,故意给谢迁脸色看。

  ……

  ……

  张苑亲自见过杨一清,将同样的意思跟表达清楚后,得到跟谢迁一样的反馈结果。

  张苑没辙,只能回去想对策。

  “这谢老头,肯定跟杨应宁打过招呼,连说的话都如出一辙,还真是有老的就有小的,怎么如今朝中占据高位的都是一群倔驴?”

  张苑越想越不甘心。

  关键时候张苑发现自己无能为力,看起来他这个司礼监掌印对朝事拥有主导权,但关键问题是就算他在上奏朱批中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下面也未必会遵照执行,而朱厚照那边也不会追究,使得大明形成一种各自为政的状态。

  虽然朱厚照很胡闹,但朝中大臣却循规蹈矩,连同谢迁和杨一清、杨廷和等人在内,这些都是青史留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