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55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段,能有效震慑北方蛮夷。

  当初孝宗时已举行过一次,这次乃是朱厚照登基后取得的第一场空前辉煌的大捷,很有可能会效仿先帝来上一次。

  王守仁却摇了摇头:“最多有献俘仪式,至于筑京观,信上没提!总归取决于沈尚书带什么回来。”

  胡琏笑道:“既然只是普通的欢迎仪式,我等只管调派人马,到时候尽量把场面摆得大一些便可。”

  因为胡琏没有做这种事的经验,所以也难免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只需要把人调出去走一趟便可,根本不知其中牵扯到兵符、跟地方官府协调,还有开支用度等问题,这笔钱通常不许军队来出,谁操办,便要谁来负责。

  王守仁面有难色:“只是一句话,便要我们做到这些,怕不那么容易……先看兵部那边如何安排。”

  王守仁知道事情很复杂,不想接手,只愿听命行事,让陆完和王敞安排。

  “那我更要听你的了。”

  胡琏哈哈一笑,神情轻松,似乎这件事跟他无关一般。

  ……

  ……

  一石激起千层浪,沈溪即将班师回朝的消息,已在西北乃至黄河以北地区发酵。

  朱厚照要在张家口堡举行隆重的凯旋庆典,也在几天时间内传遍九边各处,就连京城也知道消息。

  张鹤龄获悉后,马上把弟弟叫到自己府上,当他把事情当面说清楚。

  张延龄显得有些不甘心,显然是觉得沈溪回来得太快,他还没有捞够银子。

  “大哥,这小子在草原上打了那么大的胜仗,不多显摆几天,过一把太上皇的瘾,这么早回来作何?不是说草原上那个什么达延汗还没死吗?”张延龄不甘心地问道。

  张鹤龄皱眉:“怎么,你还没嘚瑟够,想让沈之厚在草原上多停留几天,陛下也最好不在京城碍你的眼?”

  张延龄笑了笑:“还是大哥懂我……那小子根本就是个刺头,这次他打了那么大的胜仗,不知道会嚣张到什么地步,回来后还不跟你我兄弟闹掰?让他在草原上多留几天,陛下也暂时不归,咱不也有几天清静日子过?”

  “这种事为兄可决定不了,你若不甘心,要不要自个儿去草原上跟沈之厚说说,让他晚几日再回?”

  张鹤龄没好气道。

  这下张延龄面子有些挂不住了,沉着脸道:“大哥,我明白,这件事朝廷只是通知我们一声,其实连陛下也没法阻止姓沈的小子回来吧?不过咱不是什么办法都没有,咱这就派人去张家口,给陛下多送一些美女,让陛下在那边吃好的喝好的玩好的,乐不思蜀,咱不就有更多时间了么?”

  张鹤龄用冷峻的目光望着弟弟,“二弟,你可真有本事,居然还想给陛下送美女,让陛下不回京……怎么,你在京城有什么阴谋诡计没完成,陛下回来会阻挠你?你这种馊点子都想得出来,想必已计划多时了吧?”

  张延龄道:“大哥的意思……是说我要谋反吗?大哥,你可别乱说啊,我不过是因为名下还有生意没做完,想多赚点儿银子罢了。”

  张鹤龄的脸色很不好看,不过他也不想逼弟弟太紧,只能沉默不语。

  张延龄再为自己解释:“大哥,你就信我一句,沈之厚那小子若回来,咱以后想再做买卖,赚点钱就不容易了,不如想方设法阻挠,让他短时间内无法班师……这不,我刚把京城主要集市控制了,每天都有上千两银子进项,这种赚钱的机会不多啊,大哥。”

  “胡作非为!”

  张鹤龄黑着脸呵斥。

  “那大哥是否同意,咱多赚点银子,等陛下回来后再也不做出格的事情,规规矩矩做人?现在没人敢说三道四,经过刘瑾打压,那些谏臣现在一个个老实得很,没听说谁敢向陛下进言,参劾咱兄弟俩。”张延龄得意洋洋地说道。

  张延龄怒道:“你没脑子吗?那些言官要参劾你,还会事先跟你商议?你怎知道没参劾你的奏本?”

  “嘿嘿,他们喜欢参劾就参劾吧,反正这次镇守京师的功劳咱兄弟已捞到手了,我再想点儿办法,去让陛下晚几天回京,咱多赚一天银子是一天。”

  张延龄笑呵呵地说道。

第二二六二章 拒不合作

  张延龄最终还是说服兄长,亦或者说,张鹤龄并不觉得朱厚照和沈溪早点儿回京对自己有好处。

  如今京城防务基本为二人操持,可以说是张氏兄弟最是春风得意的光景,只要张延龄不再用一些诡诈的手段跑去刺杀沈溪,又或者做一些太出格的事情,张鹤龄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张延龄的想法,却没那么简单,他此时不但想阻挠朱厚照回京,更想操纵二十四司衙门最重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人选。

  回到建昌侯府,张延龄的心腹黄玉已等候多时。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黄玉把城内主要商铺、货栈给一锅端,城内物价呈现快速上涨的趋势,张延龄查扣大批了货物,甚至不需要从城外调运物资就可以满足市场供给,这种强取豪夺的事情,正是张延龄所长。

  “侯爷,李兴李公公来信,说是愿意听从侯爷调遣,以后全心全意为侯爷办事。”黄玉见到张延龄后,迫不及待把好消息转告张延龄。

  张延龄沉吟道:“这老小子知道谁才能帮得上他的忙……不过到现在,皇上都还没敲定挑选司礼监掌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又从什么范围挑选,他就算再表达忠诚,也要本侯有办法帮到他忙才是。”

  黄玉问道:“侯爷,您没办法帮李公公登上司礼监掌印之位?”

  张延龄的话让黄玉瞠目结舌,费了半天力气,最终做的却是无用功,说得好像多有本事,国舅爷兴师动众跑去干涉司礼监掌印的任命,结果到最后却说自己爱莫能助,既然没本事你凑那热闹作何?

  张延龄骂道:“你敢轻视本侯?”

  “小人不敢。”

  黄玉赶紧低下头认错。

  张延龄怒道:“李兴信上就没说,现在陛下对于司礼监掌印人选持何态度?戴义和高凤那边没来信吗?还有之前本侯遣人送太后娘娘的懿旨去宣府,那边的人怎么说的?”

  “呃。”

  这些问题,黄玉一个都回答不出来。

  黄玉最大的本事便是倚靠张延龄的权势,巧取豪夺,把别人的东西转入国舅府,至于动脑子,或者跟朝堂有关的事情,就不是黄玉擅长的了。

  张延龄道:“没消息吗?”

  黄玉苦着脸回道:“是啊,侯爷,现在连高公公都少有来信,张家口那边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到现在都没个确切的说法,现在只是说沈大人即将从草原撤兵,回师张家口堡,之后陛下就要班师回朝……咱们市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