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76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以你为主,主持军务,不过真遇到事情你记得多跟伯之商量一下!”

  在林恒领兵驰援张家口堡前,延绥镇两个副总兵中,林恒的地位要高于侯勋,不在于二人资历如何,而是林恒统领的是骑兵,属于战功赫赫的年轻一辈翘楚,且是沈溪这个兵部尚书、前三边总督提拔和赏识,前途不可限量。

  不过此时,王琼宁可让没有主见的侯勋继续行总兵官事,而让有独立思维的林恒处于有职无权的状态。

  侯勋显得很为难:“大人,这……这样不太好吧?论能力,卑职跟林副总兵相比,还是颇有不如的!”

  侯勋说这话还算客气,因为他以前跟林恒相处时,发现不如林恒之处不是一点半点,他也理解为何朝廷总提拔林恒,而对他这样资历更为深厚的武将熟视无睹,便在于他属于那种有勇无谋只会听命办事的存在,而林恒却骁勇善战,能够独领一军。

  王琼板起脸来,冷声道:“你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难道你觉得自己技不如人?”

  侯勋低下头,好似是在认错,但其实是变相承认。

  王琼长吁口气,竭力压制对侯勋的不满,出言安慰:“吴总兵回来前,谁领衔管理延绥镇,轮不到你们自己选,既然之前由你暂代总兵官职务,难道要临时换帅不成?伯之风尘仆仆,连续赶路数千里,让他好好休息几日,缓过气来再说吧!”

  ……

  ……

  捷报传到京师前,京城内仍旧一副太平景象。

  即便有人知道沈溪被困榆溪河北岸的消息,也只是在小范围内传播,没人大肆宣扬,因为沈溪之前的光芒太过耀眼,三元及第不说,又是当今帝师,自领军以来还战无不胜,在民间拥有文曲星和武曲星转世的传言,朝廷对此其实并不那么支持,没有人愿意沈溪这样的另类留在朝中。

  不过这并不影响朝官参劾张苑。

  甚至连张鹤龄和张延龄两兄弟也在参劾张苑的奏疏上联名,五军都督府这边的发起者是张懋,而张懋在京城跟内阁两位阁臣以及各部尚书、侍郎商议并做出决定,甚至还因此跟朝中一些大臣私下会过面。

  张氏兄弟得知参劾张苑的奏疏送到张家口堡后,都抱着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态,倒不是说他们在张苑外有更好的人选帮忙做事,只是因为张苑在登上司礼监掌印之位后便失去控制,不再事事听命而为,让兄弟二人很不满。

  “这次看那阉人死不死!”

  张延龄非常解气,好像这件事已经有了定论。

  张鹤龄一抬手:“现在还不能说一定可以把张苑拉下马来,陛下对身边人有很高的容忍度,这点你应该很清楚。”

  兄长的话让张延龄不由沉思起来,细细一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

  朱厚照对亲信非常宠溺,不但体现在对近侍太监,还体现在对他兄弟二人上,就算之前两人做出很多于朝廷典制不容的事情,但现在依然逍遥快活。

  至于之前的惩罚,不过是不痛不痒,至少现在他二人已官复原职,权势甚至比之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延龄问道:“大哥,你说接下来谁执掌司礼监,对你我兄弟最有利?高凤?还是旁人?找个年轻点儿的,或许容易驾驭。”

  “都一样。”张鹤龄板着脸道,“我们的目的,不是掌控司礼监,那不是你我应该想的事情,不管是谁,多多少少都会给我们兄弟一点薄面……我们不要去理会朝中大小事务,那跟我们没多大关系。”

  张延龄皱眉:“大哥的话着实让人费解,咱以前不就吃了不能控制朝局的亏?既然能当权臣,为何不努力一把?作何把权力拱手让人?”

  张鹤龄怒道:“记得你的身份!你不过只是外戚而已,说句难听的,朝廷上下都在盯着我们,否则之前也不会芝麻大点儿的事情便闹得满城皆知……你以为我们兄弟现在的名声很好吗?若是我们再干涉朝政,怕是连现在的权力都保不住,此番能一次解决沈之厚和张苑两大势力,对我们来说已属万幸!”

  听了兄长的话,张延龄虽然没反驳,但显然内心不愿接受。

  张鹤龄又道:“回去好好反省一下,无论谁当司礼监掌印,又或者谁进了司礼监,都轮不到你插手,别忘了自己的身份!”

  “哦,那大哥好好休息吧!”张延龄嘴上应了,心里却很不舒服,气呼呼起身离开。

  ……

  ……

  张延龄回到建昌侯府后,越想越不甘心,面对朝廷核心权力层洗牌,自己却插不上手,太让人纠结了。

  “沈之厚这次玩火自焚,死了最好,张苑不识好歹,倒台也是活该,但若是不安排一个受我控制的司礼监掌印,接下来很可能是姓谢的老匹夫等人掌权,我跟大哥还是没好日子过。”

  张延龄短时间内便有了全盘计划。

  作为国舅,张延龄可以自由进出皇宫,以前在弘治朝兄弟二人便在宫内广泛培植势力,张苑因此脱颖而出。如此一来,更多的太监前来巴结,想通过他的关系得到晋升的途径,毕竟他背后有张太后这个大靠山,那些太监希望以此得到权势。

  张延龄在之前巴结他的人中挑选了一下……既要有地位,且得到朱厚照信任,还要在有可能接替张苑司礼监掌印人选的名单中,如此筛来选去,好像只有高凤和李兴二人合适。

  “范亨和徐智那些先皇时的老家伙,现在都已失势,不能指望,至于那些年轻的就更不用说了。唯有一个戴义历经三朝还能长盛不衰,也是不容易,至于徐荣……啧啧,一个个除了会内斗好像没什么本事……若是让高凤来出任司礼监掌印倒是不错,他毕竟是姐姐的人,怎么都得给我们兄弟面子,不过我那大外甥也一定清楚这点,怕是对高凤不会太过信任,而李兴嘛……”

  张延龄不是傻子,他在分析如今朱厚照身边得势的太监有哪些后,便觉得李兴最有可能被朱厚照提拔重用。

  倒不是说李兴无可替代,只是因为这家伙会来事,之前跟张苑、小拧子、张永等得势太监都联系紧密,左右逢源,人脉广泛……当然这也跟李兴参与皇陵兴建,手头拥有大量宫外的资源,关键时候能送出银子有关。

  因为李兴给张延龄送过厚礼,甚至还亲自登门拜访过,使得张延龄对此人的印象颇佳,对张延龄来说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拉拢的标准很简单,那就是谁肯给他送银子,且数目越大越好。

  “就他了!”

  张延龄心里做出了定夺,“不过怎么才能把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