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装束的骑兵正往城头而来。
没过一会儿,连之前进城通报消息的唐寅也在卫兵护送下登上巍峨的镇榆楼。
“谢阁老、王中丞,听说沈尚书领兵打了胜仗,鞑子败退了?”唐寅一来就迫不及待地问道,现在谁都在求证榆溪河北岸的情况。
谢迁根本就没空搭理唐寅,目光热切地望着前方,原野上那名过河的大明斥候正在快速接近。
王琼微微摇头:“暂时尚且不知,有待求证!”
“肯定是获胜了,难怪啊……”
唐寅心中无比欣然,以他的判断,这回必胜无疑,脸上满是笑容,“以在下对沈尚书的了解,他故意延缓行军进展,等鞑靼人追上来,又烧船断后,分明是故意创造如此绝境,以便让鞑靼坚定主意,举兵进犯,最后一战克敌!”
之前唐寅的话,谢迁未加理会,但在这话出口后,谢迁侧过头用慎重的目光打量,厉声喝问:“你说什么?”
王琼以为谢迁生气了,赶紧帮忙转圜:“伯虎并非此意。”
谢迁没有听王琼的解释,继续道:“你是说,沈之厚撤兵路途中,故意放缓行军速度,等鞑靼人靠拢?”
唐寅有些惊疑地望了王琼一眼。
因为之前王琼详细问询过唐寅沈溪军中的情况,他以为王琼把什么事都告知谢迁,但现在看谢迁反应,才知道王琼很可能在一些关键问题上隐瞒不报。
唐寅点头:“正是。”
谢迁的气息随即变得急促起来,黑着脸问道:“那也就是说,从一开始,他就设了个局,把所有人都蒙在鼓里,然后让我们陪着他胡闹?”
突然间,谢迁又对沈溪不满意起来。
倒不是因为此战的结果,而是沈溪做事的方式,他觉得自己被人利用了,而且沈溪似乎提前就预计到他的谨慎和绝情,并为此布局,这是谢迁万万不能忍受的。
此时北方那名明军斥候快速接近城池,人影清晰可见,侯勋已安排人手去接应,远远便听到那人大喊:“捷报!捷报!”
斥候所到之处,城头上的大明官兵一片振奋。
但这种振奋,却跟谢迁的气恼形成鲜明的对比,有趣极了!
第二二三〇章 无关胜负
天气晴朗,榆林卫城的将士一扫之前的阴霾,每个人都心情奇佳。
尽管王琼还没下令出兵,不过随着更多斥候将消息传回,这位保守的三边总督也不得不相信,沈溪的确是打了胜仗,而且赢得没有任何争议。
“谢阁老,看来我们都估算错了!”
王琼走到谢迁身边,带着由衷的感慨说了一句。
谢迁也不由长叹一声,然后用幽幽的语气问道:“以一敌十,结果还大获全胜……知道他是怎么得胜的吗?”
王琼道:“据前线回报,说是沈尚书用了什么先进的火器,可以连续不断发射,但因为没见到具体模样,一切还不好说,不过鞑靼人败走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沈尚书已领所部兵马往前冲,战场……可能需要我们来收拾!”
谢迁无奈地道:“取得这么一场足以铭记于史册的决定性胜利,天下人定会对他刮目相看,他还需要再冒险追击溃军吗?这一仗取胜后,鞑靼人怕是几年都喘不过气来!”
王琼未评述谢迁所说的话,在他看来,取胜后自然要追击,这是扩大战果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为了整体战略服务,沈溪作为兵部尚书,又是此战除皇帝外的实际指挥者,有这个自由度。
王琼请示:“那么谢阁老,榆溪河北岸战场的打扫工作……”
“你带兵去吧!”
谢迁一阵晕眩,扶额道,“这小子又是以弱胜强,在天下人都不看好他时取得一场辉煌的大捷,以后恐怕再也没人能阻止他了……老夫一大把年纪,思想跟不上,老是做出错误的判断。与其尸位素餐,不如退位让贤,德华,以后朝堂就是你们年轻人的了……”
突然间,谢迁面如死灰,犹如风烛残年,越发显得苍老了。
明军获胜,这次筹划数年的战役,终于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但在谢迁这里却因心力交瘁无法支撑,并没有显得多振奋。
王琼劝道:“谢阁老,您还是回去歇息吧……这几日您老不眠不休,别累坏了身子!”
谢迁抬手阻止王琼靠近,道:“德华,你留在这里,老夫自去,随便找个地方睡一觉便可!”
因为实在太困倦,也是因为心中紧绷的那根弦突然松弛下来,谢迁的身体一下子垮了下来。
王琼正准备派人护送谢迁下城头,突然谢迁身子摇摇晃晃,然后直挺挺往下倒,王琼赶紧上前一步将其扶住。
王琼紧张地问道:“谢阁老?”
谢迁紧紧地闭着眼,好似失去了知觉,唐寅本来也想过来相扶,但随即想到自己一介布衣根本没那资格,便在旁看着。
“愣在那儿做什么?”
王琼对站在旁边的侍卫大喝道,“快扶谢阁老到城楼里休息,再把大夫叫来!”
王琼对谢迁非常关心,亲自搀扶着谢迁进了城楼内部,因为环境简陋,王琼甚至还需要指派人把几张桌子拼凑起来作为卧榻,然后把谢迁抬上去躺下。
“谢阁老他……”
唐寅待王琼把人安顿好,大夫也匆匆赶来诊治,这才向王琼关切地问道。
王琼摇头:“谢阁老太疲惫了,连续多日焦虑不安难以入眠……其实谢阁老对之厚非常关心,之前他做的一些决定,自己的良心也备受煎熬!”
“嗯。”
唐寅再往城楼里间看了一眼,没有随便评价这位内阁首辅跟兵部尚书沈溪间的恩恩怨怨,然后陪同王琼一起出来。
……
……
榆林卫城终于出兵打扫战场。
不过王琼非常谨慎,亦或者说太过小心,最初只是派了少量官兵带着几千民夫去了榆溪河,怕鞑靼人卷土重来。
王琼始终难以置信,沈溪如何能绝处逢生,居然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完成逆转之战,就算只是安全撤回榆溪河南岸返回榆林卫,他也会惊叹沈溪的能力,但现在直接取得一场大捷,这更让他觉得神乎其神。
数以百计的斥候将战场周边百里范围内的情况调查完,终于确定鞑靼人确实已经作鸟兽散后,王琼终于派出更多的人马前去榆溪河北岸收拾残局。
与此同时,张永和马永成两名监军太监也骑着缴获的战马,在侍卫护送下安全回到榆林卫城,二人在进城下马脚踏实地时几乎是相拥而泣,这种死里逃生的感觉让他们情绪几近失控。
马永成稍微好一点儿,这是他第一次经历这种时刻在刀尖上跳舞的危险场面,虽然一阵后怕,却觉得应该不会再有下一遭了。
最激动的要数张永,便在于这位宫里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