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命脉,他们怎可能善罢甘休?
这次杨凌和夫妇要跟沈明钧夫妇一起回宁化,说是省亲,其实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老太太面前告状,除了报复周氏这两年来从杨氏药铺“攫取钱财”,顺带把杨氏药铺的股份拿回去。
沈溪心想:“要说里一套外一套,这个姑姑可无人能出其右者,原来这一路上的嘘寒问暖都是虚情假意,为的是让老娘不怀疑她!也忘了当初是谁连家业都快不保,腆着脸上门来苦苦哀求。”
李氏脸色阴冷,喝道:“老幺媳妇,到底怎么回事?”
这时候周氏被人捉住痛脚,心里委屈,只是在一边哭泣。而沈明钧这时候却为妻子挺身而出道:“娘,您不能听姐姐她胡言乱语,娘子这几年都是为陆夫人做事,孩儿可以为娘子作证!”
杨沈氏冷笑道:“傻弟弟啊,这是被你媳妇利用了,你这都不知?”
沈明钧被呛的说不出话来,他也是嘴笨,想跟亲姐姐争吵,但又不知拿什么理由来反驳她。
此时沈溪却看到架势不对。
当初老娘选择隐瞒此事,主要是怕沈家人跟之前夺药铺一样,再派人去接管印刷作坊,至于后来出资银号甚至是药厂,都是有了钱之后,让惠娘随便去花,没太当回事。
问题是惠娘是知恩图报的人,她不会把别人的当成是自己的,无论赚多少银子,她都会把账目详细记下来,这个分多少,甚至是几分几毫都不会有错漏。药厂和印刷作坊的账目,惠娘是不用拿出来给人看的,但银号却是由多个股东一同出资,事情败露,也必然是在银号的账目上。
沈溪心说:“要么从开始就别做,现在既然做了,就打死不能承认。我现在就说没这回事,你有本事把银号的账目拿过来对质!”
想到这里,沈溪坚决地走进主屋,扶着周氏,厉声喝问:“姑姑,你怎能冤枉我娘?”
杨沈氏冷笑道:“你才多大年岁,连你爹都不知,你从何而知?你娘其实是想当我们沈家的蛀虫,把我们沈家都掏空她才心满意足……”
这话其实很冤枉人,连李氏听了都皱眉。
就算杨沈氏说的是真的,儿媳妇在外跟人做生意,还赚了大钱隐瞒家里,可她没动用家里一分一毫,且每月都送银子回来,连沈家的宅子也是用周氏赚回来的钱买来的,说周氏是沈家蛀虫也太伤人了。
李氏黑着脸道:“这是什么话……”
虽然李氏之前对周氏有很多意见,但她作为一家之主,也不想让家里的矛盾扩大化。但她在心里,还是袒护女儿更多一些,她也觉察女儿是因为杨家人受屈,诚心要回来让周氏下不来台,出言才如此阴毒。
沈溪却针锋相对:“姑姑,你说的那些话,都在诬陷我娘,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我娘侵夺了你杨家的产业,不肯把产业还给你们?”
杨沈氏怒从心起,喝道:“臭小子,你是姓沈的还是姓周的,你娘做的那些事,外面都在传,难道我会冤枉她不成?”
沈溪回击道:“外面传的?哼哼,外面还有人说我爹跟孙姨暗地里有来往,说我娘一直张罗着让我爹纳孙姨为小妾,还说我们沈家人跟孙姨套近乎,就是为了最后把姓陆的产业改姓沈。”
“这些话都能信!?”
第二五九章 打死都不认
杨沈氏恼羞成怒,的确外面传的瞎话不少,而且都不符合事实,就比如在沈明钧跟惠娘问题上,杨沈氏很了解这个弟弟,他哪儿有那本事搭上惠娘这样有本事的女人?
若外界传言属实,那真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可这次关于周氏在惠娘许多产业中有股份的事,她却是极为笃定的,因为向她提供消息的人说得那是言之凿凿,而且不是一个两个,全都是商会长老堂的成员。
“臭小子,你姓什么的?姑姑可不是喜欢挑事的人……”
杨沈氏知道如今沈溪在沈家地位不似从前,现在小侄子过了府试,来年就要参加院试,在老太太眼里那是将来的举人公,现在沈溪一个小孩子当着大人面说话,老太太都在一旁沉吟不说话。
“我可是有证据的。这女人,每年从陆夫人手中分得的银子,不下千两,可拿回家的不过才一二百两,她自己拿着银子去买了宅院……娘,您问问她有没有这回事?”
李氏眉头紧皱看着儿媳妇,沉着脸问道:“此事当真?”
周氏可以不承认在惠娘产业里有股份,但沈家在府城买了宅院,这事情可隐瞒不住,毕竟一家人在年前已乔迁新居,沈明钧也清楚此事,他可从来不会隐瞒李氏。
周氏无奈之下,流着泪点点头。就在李氏大感失望即将发怒的关头,沈溪紧忙辩解:“祖母,那宅子是孙姨买给我们家的,还说,只有将来等我中了秀才,宅子才会过户到孙儿名下,作为恭贺孙儿进学的礼物。”
杨沈氏如今已觉胜券在望,听了沈溪的话,不由再次冷笑:“傻小子,人家陆夫人可是精明的生意人,在商会里说一不二,凭什么平白无故给你们家送宅子?你们家住的宅子,我问过,就算是今年遭了水,也值上个三百多两银子,加上修缮和添置,怎么也要四五百两银子。陆夫人会好心送给你们?”
沈溪反驳道:“那姑姑,我倒有件事不明白,既然你也说了陆夫人是精明的生意人,当初我娘孑然一身到县城,就是帮陆夫人在柜台前卖卖药的伙计,她扩大生意,做那些大买卖,凭什么无缘无故把份额分给娘,让我们捞得好处?”
就算杨沈氏准备再充分,她自己也能言善辩,巧舌如簧,但还是被这问题问得哑口无言。
这也是整个问题症结之所在。
杨沈氏当初听说周氏在惠娘商铺里有股份,也很惊讶,沈明钧夫妇是多么老实的人她很清楚,他二人又没什么本事,更不懂手艺,甚至连字都不认识,惠娘那么有本事的女人,怎会轻易把到手的银子分出去?
她可不知道,从最开始惠娘的崛起,就是因为沈溪帮忙种牛痘,之后印刷作坊、银号、药厂的建立,都是在沈溪的建议下,由惠娘和周氏姐妹二人联手去做的,只是因为惠娘总是站在台前,再加上她能力突出,才会让人觉得她是名副其实的大掌柜。
杨沈氏脸色涨得通红,她没料到沈溪这么难对付,心想:“读过书的果然不一样,这小子就比我儿子大一点,怎的就天差地别呢?”
杨沈氏冷声道:“那你如何解释,陆夫人要把宅子送给你家?”
沈溪解释:“姑姑,侄儿都说了,那不是孙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