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66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变化非常诧异,连忙道:“是的。本来我们在北方草原上安排的斥候,并未查获任何关于沈尚书的消息,但近来一些东套平原地区的小部落向西迁徙,他们的牧民向我们的斥候提供了情报,原来沈尚书自大同出兵后,先到土城,继而抵达九十九泉,再折道西行……”

  “后续呢?”谢迁关切地问道。

  王琼摇摇头:“之后便没了消息,大概知道沈尚书沿着草原上一条河流走,中途未传有接战的消息,不过听闻达延汗已调集重兵围堵拦截,战事很可能在过去这段时间已发生,只是消息未传回而已。”

  “情报传递太过滞后!”

  谢迁气恼地道,“草原上发生什么,都不能第一时间获悉,等知道确切的情况,黄花菜都凉了……”

  面前这位首辅大人的表现让王琼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对这场战争没有任何期待的谢迁,对沈溪的表现却有着很高的期待。

  所有人关注的焦点都落在沈溪这路人马上,谁都知道,这场战事即便有胜果,也不可能看朱厚照和他领导的中军,最终还是要靠沈溪和他统领的兵马撑起大明这片天空。

  王琼道:“因为草原上战争频繁,那些小部落迁徙情况异常严重,之前给我们提供线报的游牧民现在不知迁徙到了何处,以目前的情况看,沈尚书准备从东套地区进入河套,再转而南下往延绥进发,这跟沈尚书之前预定的行军和诱敌路线吻合。所以在下想,若是上疏陛下,告知沈尚书行踪,或许可以把出兵驰援宣府的事情挡下来,再请示陛下,从三边出兵驰援沈尚书,如此有很大的可能将鞑靼兵马击败……”

  王琼的设想明显经过深思熟虑,不过他的话话还没说完,谢迁已抬手打断。

  王琼问道:“谢阁老觉得如此不合适?”

  谢迁打量王琼,叹道:“德华,你觉得就算之厚带兵到草原,鞑靼人有几分可能会调重兵跟他决战?”

  这问题让王琼很难作答,稍微迟疑后才道:“这不好说。谢阁老,现在谁也不知鞑靼人的战略,不过以目前情报看,鞑靼人的确有调集重兵围追堵截沈尚书所部。”

  当谢迁把问题提出来时,王琼已感觉到,谢迁无意出兵驰援,于是尽可能为沈溪说话,在他看来,沈溪精心绸缪的诱敌计划,已逐渐变成现实,如果因各路人马不配合放弃支援,进而导致沈溪战败,那就太过分了。

  谢迁摇头:“以你所言,鞑靼人早就盯着之厚这路人马,却让他行军大半个月都没开战,说明鞑靼人可能已意识到这是个局,所以选择息事宁人,宁可派兵骚扰我边陲各关隘,不让我军出兵驰援,如此避免决战的发生!”

  王琼点了点头,觉得谢迁说的话也有一定道理。

  “在下之前也有想过,鞑靼内部纠纷不断,达延部要是拼着自身巨大损耗与沈大人开战,在无法整合中小部族的情况下,实属不智。行将统一草原,此时当以保存实力为先,达延汗会尽量避免与沈大人所部决战……不过这么说的话,他们没必要派出那么多兵马骚扰我边陲,这不合情理啊!”

  无论王琼持何等立场,都只能选择支持谢迁。他不考虑谢迁所提建议是否合理,就在于王琼始终把自己当作文官集团的中坚,甘受谢迁驱策,一切以谢迁的决定为先。

  谢迁不知道素有主见的王琼会迁就自己,觉得是自己的考量是正确的,当即道:“鞑靼人就算要跟大明开战,也会挑软柿子捏,难道他们会觉得沈之厚所部是软柿子?”

  王琼尽管不想承认,他还是摇头:“沈尚书统领的兵马,可说是我大明精锐中的精锐。”

  谢迁点头:“对,所以鞑靼人知道沈之厚承担着诱敌深入的重任,怎么可能会上当受骗?倒是陛下那边绝对不能出事,哪怕我们派出人马驰援,最后什么都没发生,只要陛下安然无恙,我大明将士也无损失,那这场战事我们就是胜利的一方……你说呢德华?”

  王琼心想:“谢阁老的看法,是要保证目前不战的局面,所以无论如何也没法说他留兵驰援沈之厚,我为何要忤逆他呢?”王琼继续点头:“谢阁老所言极是。”

  谢迁脸上终于有了笑容,“所以,调去宣府的骑兵,必须是我延绥的精锐,保住宣府才是当前第一要务。以沈之厚的能力,回兵延绥并非难事,只要他不主动挑衅,鞑靼人也不会犯着他,在没得到援兵的情况下之厚敢跟鞑靼人叫板吗?所以……他出兵不为什么功劳,只要能安稳回来,边陲安安稳稳,那我们为何要奢求打胜仗?守住边陲便好了嘛。德华,你说呢?”

  王琼被摆在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上,最后只能点头,勉强同意谢迁的说法。

第二一八八章 不好惹

  三边调兵了。

  由谢迁参谋,王琼拍板定案,派出五万人马驰援宣府。

  带兵的是延绥总兵吴江和副总兵林恒,同时还有参将、监军数人,第一批兵马从延绥镇调配,分骑兵和步兵两批赶往宣府,林恒所部第一批出发,以骑兵为主,行进速度会快许多,至于吴江率领的步兵则会后期抵达。

  出兵时,谢迁和王琼亲自相送,谢迁在城楼上看着将士远去的身影,沉默不语。

  王琼把人马送出城,也来到城头,跟谢迁一起看着东去的队伍,不由叹道:“等各处人马抵达宣府,怕要等到七月中旬了,难道会战要在七月底进行?”

  谢迁负手而立,目光深邃:“管他呢,既然陛下主意已定,由得他折腾去……几十万大军云集宣府,至少安全方面不会再有问题,只要圣驾无忧,朝廷也就四平八稳,难有变故!”

  王琼面带忧色,但当谢迁看过来时,努力挤出一丝笑容相对。

  谢迁正色道:“德华,现在三边调离大批人马,更需加紧防御,日后如果再有鞑靼人前来袭扰,不用问出兵与否,只管闭城死守,就算不迎战,朝廷也能理解!”

  王琼不由摇头苦笑,因为现在三边兵力空虚,不需要讨论谈出兵与否的问题,只要不战,那就杜绝了失败的可能。

  沈溪担任三边总制期间,佛郎机炮和火铳基本配发到每个千户所,以至于现在鞑靼人基本不敢接近城塞,但即便如此,鞑靼人依然年年犯边,就在于大明除了守城厉害,到了旷野上就显得很无力。

  王琼本要送亲自谢迁回总督府,不过谢迁摆手示意让王琼先去打理城中防务,自行下了城楼,下面已有马车等候。

  副总兵侯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