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99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是职责所系,根本就不需要跟大哥商议。”

  张鹤龄走到桌子前,从厚厚一堆公文中拿出一封信,直接甩到张延龄怀里,道:“你看看自己最近都做了些什么!”

  张延龄把信封打开,想看清楚信纸上记录了什么,但因为喝醉酒头脑不清,眼前模糊一片,有些急了,问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张鹤龄怒道:“你还好意思问我?这是你最近这段时间作奸犯科的罪证!刘瑾掌权时你还稍微收敛些,这一两个月来,光是你强抢民女的记录就有四五起,那些没有记录在案的呢?你背地里做的事情,为兄没法调查,可平日你欺压良善,贪污和克扣军中物资,收受贿赂,种种恶行,简直罄竹难书……需要为兄一件一件跟你说明白吗?”

  张延龄一脸恼火:“大哥,你怎么调查我?”

  “没人查你,如果我真有心查的话,怎么会这些东西拿给你看……是下面的人联名向朝廷检举,现在已不单纯是五军都督府的事情,有人把事情捅到刑部和都察院,奏疏怕是已送入内阁,你觉得谢于乔会对你手下留情?”张鹤龄咬着牙问道。

  张延龄瞬间醒酒了,甩甩头道:“大哥,你可别吓唬我,什么刑部、都察院,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为何我什么都不知道?”

  “旁人要弹劾你,会事先告知?这件事为兄才刚知道,本来打算跟你商议,结果却不见你人影……没想到你死性不改,居然跑到城外去盘剥那些贫苦的佃农,你是觉得咱兄弟二人有特权,旁人不敢参劾,是吗?”张鹤龄道。

  张延龄有些着急,站起来,来回踱步,半晌后道:“大哥还等什么?赶紧去找姐姐啊……姐姐跟谢于乔关系不是很好吗?只要姐姐出面,这件事很快就会压下去。”

  “你现在知道慌了?”张鹤龄怒目而视。

  张延龄发出讪笑:“什么慌不慌的,自打咱兄弟二人上位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弹劾你我,但结果呢?不都是那些人遭殃?现在是咱小外甥当皇帝,他不会过问这些事,就算是谢老儿,又或者姓沈的小子,乃至朝中那些对你我兄弟有成见的人有意针对,也要看咱那外甥是否管这件事!”

  “你真会把事情往好处想!”

  张鹤龄很生气,“你也不想想,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对你有成见,三人成虎的道理难道你不懂?你想想自己有多久没见到陛下,凭何认为陛下会回护你?要知道现在满朝文武,就算是沈之厚也不敢说自己完全能得到陛下信任,这次朝议,谢于乔可是当着陛下的面弹劾沈之厚!”

  张延龄神色间满是不屑,似乎根本不在意这些事。

  “女人已被我养在外宅,不单这次抢的,还有以前抢的,零零总总一二十个总是有的……大哥你想教训我,直接点儿,没必要拐弯抹角,或者大可来个大义灭亲,去咱外甥那儿检举,小弟绝对没有怨言!现在时候不早,既然公事商议完毕,我先回府歇着……酒喝多了,我这边都快睁不开眼了!”

  张延龄傲慢无礼,连兄长都不放在眼里,说话间便往外走。

  “站住!”张鹤龄喝道。

  张延龄身体略微停顿,随即冷笑一声,径直往外走,随后张鹤龄又再出言喝止,张延龄根本不为所动,扬长而去。

第二〇〇八章 自有天意

  东长安街一座普通的四合院门前,谢迁从马车上下来,拿着弹劾张氏兄弟的奏疏,一路回到堂屋,心里满是担忧。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谢迁心里很是忧虑。

  以他的职业素养,应该把奏疏票拟后呈递司礼监,但因为他之前受张太后所托维护张氏兄弟周全,无法做到秉公办理。

  谢迁心里不停地为自己开脱:“怎么说他二人也是皇亲国戚,太后和陛下不会出手惩治,若这件事继续发酵,倒霉的只会是上奏之人,我这么做其实是避免事态恶化,保护这些上奏人!”

  谢迁这边正焦虑不安,不知该如何处置时,突然门房前来禀告,说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洪钟和吏部尚书何鉴联袂来访。

  谢迁有些担心:“这二人不必说便是为外戚作恶而来,若任由事情发展下去,朝野都不得安宁!不行,不行,一定要把事情弹压下去!”

  谢迁出来迎接洪钟和何鉴进门。

  进了正堂,没等坐下何鉴便把来意说明:“……于乔,你应该听说了,都察院和科道几十名官员联名参奏寿宁侯和建昌侯行事无忌,视王法如无物。尤其是建昌侯,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引发众怒。甚至有人说此兄弟二人是陛下登基之初京师匪案元凶,要求朝廷彻查……奏疏应该已到你这里了吧?”

  谢迁脸色不善:“既然说是上疏,那就该等陛下圣裁,你们到老夫这里来做什么?再者,要处置两个国舅,非得经过陛下准允才可,你们以为在当前情况下,陛下会出面管这事儿?又或者你们想让我徇私,来个先斩后奏?”

  何鉴看了洪钟一眼,洪钟回避地侧过头,显然是不想跟谢迁说理。

  之前谢迁议定阉党,差点儿把洪钟也一并纳入名册中。谢迁给洪钟定下的罪名是“徇瑾挞御史”,意思是按照刘瑾的吩咐鞭挞御史言官。那时洪钟是左都御史,谢迁这么判定有一定道理,但却把洪钟给得罪惨了。

  何鉴叹道:“于乔不必咄咄逼人,我不过是就事论事罢了,朝野传得沸沸扬扬,建昌侯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不说,还公然将女子夫家人下狱,并以军法定下通藩大罪,择日斩首,根本就是草菅人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大明以律法立世,难道于乔忍心看到百姓因此蒙受不白之冤?”

  “老夫堂堂首辅,日理万机,怎么尽拿鸡毛蒜皮的小事来烦人!”

  谢迁语气冷漠,好似对何鉴所言一点儿都不关心。

  何鉴无奈地道:“于乔,我来是跟你商议,怎么上疏陛下,你怎么……唉!难道听到有人为恶,也要无动于衷?”

  谢迁脸色漆黑:“涉及皇亲国戚,就不再是普通朝事,现在我等连面圣都难,谈何上疏建言?没有陛下御批,三司衙门也无从干涉……况且外戚张氏兄弟掌兵,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京师安稳,牵一发而动全身……除非能得到陛下的准允,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何鉴试探地问道:“于乔的意思,我等是否要想办法面圣?”

  “什么面圣?一切顺其自然吧。”

  谢迁挥挥手,语气间满是不耐烦。

  洪钟本来就对谢迁不满,见这位一向把公平正义挂在嘴边的首辅拿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外戚和沈溪,对沈溪是苛刻至极,对外戚则是放任自流,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