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丝悲凉的意味,心中一痛,点头道:“沈卿家,你有何冤屈,只管说出便可,朕为你做主!”
沈溪无奈地道:“谢阁老参劾的每一项,听起来都让人毛骨悚然,微臣可是要连身家性命于不顾,去跟一个狼子野心之人暗地里私相授受,目的仅仅是要让我沈家家破人亡?”
说什么话,要注意对谁说。沈溪很清楚跟谢迁讲大道理没有半点儿作用,只能说明情况让朱厚照自己分析判断。
朱厚照听到沈溪的话,略一思索,顿时心中了然:“沈先生当初没回京师担任兵部尚书时,府上就被人放了一把火,刘瑾谋逆当夜,更是派出大批人马把沈家团团围困,若沈先生跟刘瑾暗中来往甚至私相授受,刘瑾根本不必这么做!”
“嗯!”
朱厚照心中更加笃定沈溪不会跟刘瑾有关系,大声道,“刘瑾陷害忠良,沈卿家多次为刘瑾污蔑和参劾,朕料定沈卿家不会跟刘瑾有什么关系,谢阁老不必再说了!”
如果沈溪把话挑明,比如说我家被人放火,又被贼人围困,谢迁一定会反驳,说什么沈家被人放火,又或者被人围困,都是其一手导演,贼喊捉贼,又或者是你沈之厚跟刘瑾勾结后故意让刘瑾这么做,演给世人看。
但沈溪却给了朱厚照思考的空间,没有把话挑明,如此一来谢迁没法就事论事,连沈溪都没拿出来当作辩词的事情,你谢迁提出甚至反驳,用心何在?
谢迁不由瞪着沈溪,他发现要跟沈溪在朝堂上论事太过困难,沈溪思考的细节比他这个老狐狸都更为透彻,根本没有给他发难的机会。
“陛下……”
谢迁不愿就此善罢甘休,想继续攻击沈溪。
朱厚照怒不可遏,愤然站起:“谢阁老,朕说的话你没听到,是吗?你听是风就是雨,阉党成员可不是每个都被卸职,有很多没查出实据,更有落罪的阉党官员,背地里编造事情污蔑沈卿家,你作为内阁首辅,应该调查事情真相,以正视听……看看你现在在做什么?居然拿那些道听途说来的事情攻击朝廷股肱之臣,用心何其毒也?”
被皇帝如此当面打脸,谢迁只觉一股怒火从心底往外蹿,但他知道皇帝确实已动怒,即便再心有不甘,也不敢随便说话……再胡搅蛮缠的话,意味着自己彻底地站到了朱厚照的对立面,违背了他谋划的由朱厚照帮自己打压沈溪的宗旨。
在场除了沈溪外,没有其他大臣出来反驳谢迁的观点,当然也没人表示同意谢迁的观点。
谢迁心道:“现在那些阉党成员莫说是攻击沈之厚,恐怕连一句恶言都不会有,只会帮他说话,因为沈之厚身上已具备刘瑾当政时很多特征,再加上他对阉党成员所持的怀柔政策,更是让人对他推崇备至,反倒我站出来进几句忠言,会被陛下怨责!”
第二〇〇三章 决战朝堂
谢迁弹劾沈溪,被朱厚照喝令禁止。
沈溪只用一句话,就打消了朱厚照的怀疑,这种君臣间的相处方式,是谢迁等文臣无法想象的。
朱厚照道:“朝中不许人再弹劾沈卿家,朕今日召诸位卿家前来,是要商议两件事,一是关于兵部和工部增加开销,再就是自户部税赋中剥离出工商税……”
午朝开始很长一段时间了,朱厚照才有机会把正事说出。
他已经没有耐心让沈溪提,干脆自己说出来,让朝臣屈从。
朱厚照处理政务非常武断,只要他觉得正确的事情,根本不想朝臣跟他讨价还价。
谁知谢迁又不识趣地走了出来:“陛下,关于这两件事,老臣认为应从长计议,不可贸然做决定,最好是反复推敲对大明无害后,才可施行……对于仓促间决定的事情,老臣一概不赞同!”
借助之前参劾沈溪的余威,谢迁表达出一种拒不配合的姿态……我参劾沈之厚,彼此已经撕破脸,既然两件事都跟他有关,那我一件都不同意。
“嘿!”
朱厚照也来了火气,喝问,“谢阁老,你今日在朝堂上参劾沈卿家,不会是为了跟朕说,跟沈卿家有关的奏议,你一概不同意吧?”
朱厚照怎么想怎么说,言辞极为锋利。
实际上在场不单朱厚照这么想,很多文臣在谢迁提出反对意见后基本也持同样的看法。
很多人刚才都很纳闷,谢迁跟沈溪的关系一向不错,沈溪甚至还是谢迁一手提拔,步步高升到今天当上兵部尚书,文臣们没有一个质疑,反倒是谢迁自己跳出来弹劾,其中莫非有什么古怪不成?
现在这些人终于找到答案,原来谢迁的最终目的,是反对沈溪所提一切奏议。
谢迁好整以暇:“老臣认为,赋税乃大明国祚之基,轻言变动,必会引发时局不稳……增加赋税,必将导致百姓负担加重,民不聊生……商贾地位虽卑贱,亦为大明子民!”
朱厚照气冲冲地道:“工商税不过是把一些税从原来的税赋中独立出来罢了,难道以前大明就不收工商税了?”
“陛下为达成不可告人之目的,轻言增税,乃是对大明江山社稷、对百姓的不负责任,老臣便是冒死也要进言,事情需从长计议!”
谢迁拿出一副拒不合作的态度,说话语气非常强硬。
朱厚照怒从心头起,大喝道:“工商税改革之事暂且不提,那兵部和工部增加用度,总该没问题了吧?来年大明要跟鞑靼人开战,此乃朕所定国策,当时诸位卿家可是同意了的!”
谢迁仍旧一脸坚持:“平定草原,不但是陛下之愿望,更乃我大明历代君臣之夙愿,但做事要量力而为,决不可孤注一掷,进而伤及国本。若平草原是建立在让无数百姓无家可归的基础上,那这场仗不打也罢。”
“《司马法》云:国虽大,好战必亡……朝廷的责任是保护万千子民,切不可因无谓的战争损害国民!”
朱厚照道:“朕不过是增加些开支,跟国民有何关系?”
谢迁道:“增加开支,若用于改善和发展民生,必将让千千万万大明百姓受益,老臣自然鼎力支持。可一旦用于战争,不但要消耗府库存银,还得向地方摊派开支才能维持,数量动辄以百万计,如此如何能不影响民生?”
“这场战事乃陛下钦定,老臣认为,若要维系战事,必须有人出来筹措粮草军需,否则切不可行!望陛下三思!”
之前谢迁弹劾沈溪,没人出来附和,因为大臣们都觉得不靠谱,加之朝臣中阉党余孽不少,更多的人则是墙头草,对沈溪没那么大的敌意,不想为了帮谢迁而得罪沈溪这个皇帝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