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60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的那些事情,莫要以为没人知晓。”

  “我做什么了?兄长可别道听途说,太多人想往咱张家身上扣屎盆子了!”张延龄分辨道。

  张鹤龄怒不可遏:“你做了什么,自己知道!你与民争利,为兄管不了你,但你也要用正当的手段,不要强买强卖……而且,你最好不要做辱人妻女的事情,这种龌蹉事迟早会传到陛下耳中!”

  张延龄冷笑不已,道:“我当是什么要紧的事情,先皇在世时,我便这么做了,先皇不是也没说什么?而且咱那大外甥现在做的事情,可比我过分多了,也没见朝中有人非议!”

  “你这是找死。”

  张鹤龄道,“你也知道沈之厚即将上位,背后还有谢于乔等人暗中支持,若他当权后拿你开刀,你如何应对?”

  张延龄冷笑不已:“沈之厚算个屁,正如姐姐所言,只要大明社稷不倒,看谁能奈我何!当初李东阳那老匹夫想参奏我,不是照样被先皇喝斥?我看谁敢动咱张家人!”

  ……

  ……

  张太后因为张延龄当着夏皇后的面恶言恶语,心情不佳。

  当晚她没去坤宁宫安抚儿媳,只是让人送了礼物过去聊表心意,又经深思熟虑,着人请谢迁入宫。

  谢迁进宫时已经入夜,眼看就要上更。

  虽然以前谢迁也曾夜访张太后,但那时毕竟有要紧事,而且是他主动为之,现在突然被张太后传召,谢迁心中难免有些惶恐,感觉这次去见张太后恐怕没什么好事。

  如果是年轻官员往永寿宫,或许会对张太后的名声有碍,但谢迁毕竟是三朝老臣,年岁也不小了,就算深夜觐见,旁人也只会认为他是去商议事情。

  虽然道理如此,谢迁依然小心谨慎,毕竟张太后地位再高也只是寡妇,正所谓寡妇门前是非多,谢迁清楚此行一定要规行矩步。

  谢迁到了永寿宫,先在宫门外等传报,随即便在太监引路下进入殿门,此时宽大的殿宇内只点着寥寥几盏宫灯,光线昏暗,但见一个雍容华贵的女人坐在暖座上,旁边连个服侍的太监和宫女都没留。

  “退下吧,哀家有事跟谢大学士说。”张太后不但不避嫌,反倒将引路的太监一并屏退。

  等整个永寿宫正堂只剩下张太后和谢迁二人,谢迁明显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压力迎面扑来。

  谢迁不知张太后召见自己的目的,大概猜想跟刘瑾倒台,以及朝中变局有关,行礼后不知该从何说起。

  张太后主动发话:“谢先生,您是先皇器重的大臣……”

  开场白跟以前没什么两样,就连恭维话都不曾改变,谢迁稍微放心了些,至少张太后没有说及“私事”。

  扯了一通没用的,张太后最后问道:“现在朝廷上下可是还一团和睦?”

  谢迁回道:“太后娘娘久居宫中,或许对朝中事务不是那么了解……阉党擅权,甚至准备造反谋逆,陛下亲自带人诛杀阉党魁首,查抄府宅,如今案子还在审理中,不过贼酋刘瑾已伏诛。”

  张太后叹道:“刘公公平时看起来和善,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没想到竟然是这样的人,朝廷里还好有谢先生这样的能臣坐镇,不然可能要闹出一场大风波来……皇上对刘公公实在太过放纵了。”

  谢迁道:“太后娘娘谬赞,老臣只是尽力而为,这次诛除刘瑾的行动中,兵部尚书沈之厚居功至伟。”

  虽然谢迁平时对沈溪有诸多不满,但在张太后面前,并没有抹杀其功劳。

  这跟在皇帝面前说话不同,到底张太后不管事,他只需要在张太后面前陈述事实便可。

  张太后笑道:“看来先皇没看错人,当初提拔沈卿家时,很多人还有非议,说沈卿家年轻气盛做不了大事,但看看现在,沈卿家已是朝廷栋梁……有谢先生栽培,沈卿家将来必然能撑起大明江山社稷。”

  这话让谢迁有些不爽,进言道:“沈之厚年轻气盛,尚需磨练,待其经受考验,日积月累后方能如太后所言……老臣必定会悉心教导,不让他走上歪路。”

第一九八九章 变化的时代

  谢迁在张太后面前,要为自己留些脸面,所以把沈溪说成是个不成器的后辈。

  张太后笑道:“哀家相信,有谢先生在,沈卿家一定会好好辅佐陛下,令朝堂稳定。不过朝中有一些传言,说是刘公公死后,有人想兴风作浪……”

  说到这里张太后便顿住了,话语中明显带着试探。

  这些东西她都是从张鹤龄和张延龄那里听来的,并不能十分肯定,她一向尊重谢迁,所以想知道这位首辅对如今朝堂持何等看法。

  谢迁无奈地禀报:“陛下登基后,长久不临朝听政,对朝臣多有疏离,刘瑾才会乘势崛起……刘瑾伏诛后,陛下依然不开朝会,亟需有人代为打理朝政,如此一来自然便有风闻,说会有第二个刘瑾崛起,至于具体是谁,很多人都在传,却无实据,以老臣看来,多为政见不合之人互相攻讦,绝不可当真。”

  “原来如此。”

  张太后低下头,略微一琢磨,便觉得谢迁所言很有道理。

  她心想:“两个弟弟说沈之厚会成为第二个刘瑾,权倾朝野,打压我张家不说,还会危及皇室安危。但想那沈之厚,一介文臣,始终跟皇室没什么关系,绝对不可能跟刘瑾一样,可时常在陛下跟前进言……他又不是太监!”

  谢迁再道:“请太后娘娘安心,有老臣在,一定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张太后微笑着看向谢迁,道:“有谢先生在朝,哀家的确可以放心。之前哀家见过寿宁侯和建昌侯,也就是哀家那两个不争气的弟弟,他们对谢先生充满了敬意……”

  张太后觉得沈溪成为第二个刘瑾之事不靠谱,并且谢迁已做出承诺会帮忙“管教”沈溪,也就没那么担心了,在她看来,不管是谢迁还是沈溪,都是丈夫为儿子留下的能臣,实在没必要担忧。

  她现在更想帮两个弟弟跟谢迁进行沟通,让谢迁这个首辅在朝中帮衬一下。

  谢迁恭敬地道:“两位侯爷在朝中也算股肱之臣,当日诛杀刘瑾可谓居功至伟。”

  言语中,谢迁对张氏兄弟充满溢美之词,张太后听了很高兴:“他们两个啊,实在不争气,不过对朝廷、对大明皇室倒是忠心耿耿,关键时刻不会动摇……以后谢先生有事,可以跟他二人商议,或许可以帮到谢先生。”

  “不敢当。”谢迁行礼。

  张太后面带笑容,好像之前的不愉快已完全释怀,道:“皇儿登基以来,荒于政务,以至于刘公公有机可乘,幸好有谢先生在朝辅佐,才转危为安。哀家会跟皇儿说,让他对谢先生多加礼重,将来朝廷内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