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91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是不忿,在其看来,自己才是宁夏平叛首功之臣,现在却因为林恒是沈溪旧部,而让林恒钻了空子,心有不甘。

  但他没有话语权,能面圣都属不易,唯有靠刘瑾帮忙说话。

  刘瑾道:“陛下,到底擒获贼首之人是仇将军,而非林将军……仇将军又是宁夏本地人,让仇将军治理宁夏,不比林将军更有经验?老奴也是为地方安稳考虑……”

  “嗯……”

  朱厚照在国事上没有太大主见,基本是人云亦云,完全放权给刘瑾做事。思索半晌,最后他点头道:“那一切便按照刘公公说的办,仇将军进宁夏总兵,陕西都指挥佥事,再进咸宁伯。”

  “微臣叩谢陛下天恩。”

  仇钺赶紧跪下来,向朱厚照磕头。

  刘瑾看过去的目光中带着几分得意,显然,这次论功请赏他大获全胜,不但沈溪没拿到首功,就连其委命的林恒也被撤换。

  刘瑾心想:“下一步就是赶紧让陛下把沈之厚打发到西北,或者干脆将其调到西南或者东南偏远之地,让他一辈子回不来!”

  虽然所有目的均已达到,但刘瑾还不想罢休,而是继续扩大胜果,再次建言:“陛下,以老奴所得消息,沈大人和杨大人自西北回朝,鞑靼人便卷土重来,如今已侵犯三边各地,西北各关口都在告急……”

  当刘瑾说出这消息时,朱厚照瞪大了眼睛,感到非常扫兴。

  本来酒宴的气氛挺和谐的,沈溪提前退场也没受太大影响,但突然间刘瑾奏报西北有军情,大煞风景。

  张永和杨一清惊愕无比,在他们这样对西北的情况知根知底的人看来,刘瑾欺君已是明目张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居然也敢信口开河。

  朱厚照皱眉:“刘公公,这事儿你为何早不说,非要等沈先生离开再禀奏?你不知道沈先生的军事造诣在朝臣中无出其右者,刚才朕还没来得及问他西北现在情况如何,各关口防务怎样……毕竟沈先生刚从西北走一遭回来,应该对那里的情况比较了解……”

  刘瑾看了一眼杨一清,脸上带着阴测测的笑容:“陛下,这不还有杨大人在么?杨大人也是自西北归来,他对那里的情况应该也很清楚。”

  “对,还有杨卿家。”朱厚照目光落到不明就里的杨一清身上,“杨卿家,你先说回京师这一路见闻,长城内外关防务如何,再者鞑靼人之前一轮南下劫掠,具体情形如何……朕要听细节!”

  面对子虚乌有的事情,杨一清根本不知该如何应答。

  他无助地望了刘瑾一眼,映入眼帘的是一副狠毒凶戾的神色,他知道这是刘瑾在试探他,如果他现在说最近西北根本没发生过鞑靼扰边的事情,那自家宅子就要遭殃了。

  杨一清吞吞吐吐地道:“回陛下,微臣自西北回京的路上,鞑靼人……已撤兵,并未看到鞑靼人踪迹。”

  以杨一清耿直的性格,被人要挟说出这番话来,心中懊恼可想而知,但他实在没辙,现在连皇帝宠信有加的沈溪都主动退缩了,他强出头的话没有任何效果不说,还会连累到家人。

  以往这班文臣心目中,沈溪根本没有发言权,无法左右朝堂言论,但随着时间推移,再没人把沈溪当作无知少年看待,甚至还将沈溪的举止当成自己不作为的借口……你看沈之厚都没站出来挑头,我凭何要当那出头鸟?

  朱厚照道:“也是,杨卿家跟沈先生一起回来,沈先生跟鞑子打了不计其数的仗,没有一场是输的,就算以寡敌众也能大获全胜,那些鞑子不怕才怪,怎么可能出来袭扰你们班师回朝之途?”

  王陵之听了觉得不太对劲。

  沈溪是退场了,但王陵之没走,他性格耿直,西北有没有鞑子犯境,他清楚得很。

  王陵之正要起身进言,却被旁边坐着的张永一把按住,张永连连向王陵之使眼色,低声警告:“这里可有你说话的份?”

  “那……”

  王陵之有些不甘心,但见张永态度坚决,而他面对皇帝又没多少底气,只能忍气吞声,暗忖:“回去后我一定要问问师兄西北那边到底是怎么个情况,为何我没听说有鞑子犯境?”

  朱厚照低下头,似乎是在思索什么,良久后道:“沈先生刚从西北撤回,鞑子又开始闹事,但凡不把他们给消灭了,这些鞑子还是会持续侵犯我大明疆土,也是时候好好教训一下了!”

  刘瑾道:“谁说不是呢?陛下,如今西北经过叛乱,正需要一段时间休养生息,再者陛下平草原的国策,要明年才能执行,不如……就先让沈尚书继续到西北治理军务,让其兼领三边军务?”

  “嗯?”

  朱厚照听到这话,多少有些怀疑,之前沈溪没回朝时,刘瑾就一直在他这里吹耳边风,试图让沈溪留在西北。

  现在沈溪刚回来,刘瑾又进言,又是拿西北有紧急军情做文章,其中会不会有诈?

第一九五五章 血书

  刘瑾见朱厚照犹豫不定,立即添加砝码,道:“西北军务,以沈尚书最为了解,三边以及宣大之地军将,沈尚书都认识,有他坐镇方可保我大明边塞无恙……”

  朱厚照皱眉:“可朕刚刚委命沈先生回朝任兵部尚书!”

  “陛下,大可让沈尚书领兵部尚书的同时,前往西北打理军务,先皇时也有过马负图的先例,正好明年陛下不是要平草原么?”刘瑾笑呵呵道。

  朱厚照眉头紧皱,心底并不赞同刘瑾所言,但一时间他又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愣了好一会儿,才看着杨一清道:“杨卿家,你在西北多年,对那里的情况也很了解,让你领三边军务,可能胜任?”

  杨一清赶紧站起来表态:“微臣定不负陛下信任!”

  对于杨一清来说,巴不得早点离开京师这是非之地,刘瑾当政的结果,就是朝中吏治腐败,没有人愿意为朝廷无私奉献,官员开始变得自私自利,本来杨一清就不想加入阉党行列,有机会去三边当总制,当然好过留在京城。

  “那好……”

  朱厚照正要正式下达命令,刘瑾气急败坏地站出来:“陛下,还是要慎重!三边乃大明屏障,换他人怕是难以支撑大局,这差事非沈大人不可,旁人没这能力!”

  朱厚照话已出口,却被刘瑾逼得硬生生收了回去,当下黑着脸喝问:“刘公公看来,非沈先生去不可,是吗?”

  “非沈尚书不可!”刘瑾态度坚决。

  张彩见状也出来进言:“陛下,以在边军中的声望以及对外夷的威慑力来开,的确非沈少傅不可,有他在西北,才可震慑鞑靼人,其他人可达不到这效果!”

  这下朱厚照无话可说了。

  他仔细思索一下,的确,鞑靼人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