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19 章(1 / 1)

寒门状元 天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脸上却显得很恭敬,笑盈盈道:“陛下,老奴特地为您整理了此番平息地方民乱的有功之臣,请您御览……”

  说着,刘瑾便呈上奏疏,但他忽然想起一个问题,刚刚才称颂过沈溪的功劳,但他在功劳簿上却提都没提,但这会儿已来不及弥补,只能把功劳簿呈递上去,心中忐忑不安,开始琢磨对策。

  等朱厚照看过功劳簿后,果然发现这个问题,皱眉问道:“为何不见提沈尚书?”

  刘瑾小心翼翼地道:“沈尚书的功劳,自然最大……至于具体如何,还得陛下您来定夺,老奴不敢做主……”

  “嗯。”

  朱厚照闭目沉思良久,终于点头,“看来,沈尚书此战居功至伟,那不如将他之前的过错抵消……嗯,也就是功过相抵,让他回朝继续担任兵部尚书!”

  刘瑾一听,身体一个激灵。

  “这可如何使得?姓沈的小子在宣府就给我增添无数麻烦,若他回朝,我岂不是又要恢复以往那种小心翼翼过日子的光景?不行不行,一定不能让那小子回朝。”

  如此一想,刘瑾立即嚷嚷起来:“陛下,不可,万万不可啊。”

  “为何?”

  朱厚照脸色不太好看,喝道,“朕要对沈尚书提出褒奖,正是你所提请,难道让他回京不是最好的选择?没有沈尚书在朝,看看兵部都乱成什么模样了!”

  刘瑾为之无语,心说兵部很乱吗?就算是乱,你又是如何得知的?还不是你凭空想象出来的!不过,他心里虽这么想,嘴上却道:

  “陛下,沈尚书才到宣府不过三四个月,若这么短时间便将其征调回朝,岂非有朝令夕改之嫌?那时臣子都会质疑陛下的威严,倒不如换个方式奖励,既能安沈尚书之心,又不让陛下丢面子,方不失体统。”

  朱厚照不愿相信刘瑾,又不想自己费神。朝中的事情到底还得让刘瑾来帮自己打理,朱厚照犹豫再三,始终拿不定主意。

  “那……就按照你说的办吧……不过,你得说来听听,如何奖励沈尚书才是最好的方式?”朱厚照问道。

  刘瑾松了口气的同时,心里开始飞快琢磨起来,毕竟这跟之前表功时的准备有所不同,当时一心为沈溪罗织罪名,现在则要想出奖励方法,实在太难为人了。

  刘瑾试探地问道:“不如……多赏赐一些银子到沈宅?”

  “银子,为何每次都提银子?你当朕有金山银山,花销不完吗?告诉你,最近朕手头很紧……说起就来气,你刘瑾不是很会理财吗?为何最近没见你给朕送一些银子来?”

  朱厚照当即有些恼火,甚至发出质疑,提出刘瑾最近进贡银两数量锐减的问题。

  刘瑾心头发怵:“怎么办?我又没办法凭空变出银子来……看来不能完全听从尚质所言,停止收受贿赂……那可是钱财收入的大头,自打断掉后咱家都觉得捉襟见肘了!如果不能多捞银子,光靠贪墨,实在满足不了这位小爷的胃口。”

  “陛下,若是您觉得送银子不合适,那就给沈尚书赐封爵位,比如说……伯爵。”刘瑾建言。

  朱厚照想了下,道:“不是不可以,但若现在就赏赐沈尚书爵位,等将来他领兵辅助朕平掉草原,岂不是要封王?”

  刘瑾对于沈溪封爵之事根本不在意,甚至还想用文官封爵“破坏规矩”作借口,发动朝野的御史言官进行攻击,让沈溪站到士子的对立面上。

  但现在朱厚照似乎心疼爵位,这让刘瑾非常诧异,不就是个爵位么?朝廷里这么多勋贵,多一个怎么了?而且只要你一张口,自会有人把敕封等事情完成,没有比这更简单的事情了,这都不合适?

  这下刘瑾为难了,赏赐银子,赐封爵位都没有得到朱厚照赞同,看来情况不太妙啊。

  朱厚照厉声喝问:“为何不说话,你不是说有两全其美的方法吗?”

  “呃……”

  刘瑾神色间满是迟疑,面对朱厚照咄咄逼人的诘问,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不过刘瑾不愧能横行一时,急才了得,在朱厚照步步紧逼下灵光一闪,想到赏银子或者是爵位其实朱厚照都可以接受,现在这样分明是有意刁难。

  念及此,刘瑾知道自己引起朱厚照的不满。

  刘瑾非常狡诈,大致想明白后,就知道该怎么说了:“陛下,不如还是赏赐银子吧,既然地方上叛乱已平息,那之前京师周边富商和士绅孝敬的银子,便可挪来作为陛下日常花销,正好可以拿出部分赏赐沈尚书……再者,老奴还会另行为陛下筹措银子,这样陛下手头也宽绰些。”

  听到这话,朱厚照的脸色终于好转。

  之前被刘瑾贪污的那部分银子,差不多十万两,再者刘瑾说还能筹措银子,朱厚照顿时感觉自己腰包鼓了起来。

  “嗯。”

  朱厚照满意点头,道,“既然有银子,那就赏赐吧,这次给沈家……送去一千两,就当是朕的心意!”

  ……

  ……

  以前朱厚照给沈家赏赐,都是五千两、一万两甚至是两万两。

  那时刘瑾非常肉疼,这次朱厚照只给一千两,刘瑾心里舒服多了,但又一想自己好不容易截留下的银子最终还是送出来,供朱厚照挥霍,又有些不爽。

  自己辛苦赚的银子,为何要给别人花?

  刘瑾心疼无比,也就不管什么朝廷法度,开始琢磨怎么从别处有所进项。

  给皇帝一万两,他就得贪墨十万两,如此心里才能平衡些,至于之前张彩进言不收受贿赂,被他抛诸脑后。

  刘瑾告退,心有不甘,回到府宅时,之前过来议事的张彩和孙聪还没走,正等待他的好消息。

  “公公,不知宣府地方民乱之事……”

  张彩有些紧张,毕竟现在朝中已开始有不同的声音。

  纸始终包不住火,随着更多宣府的消息传来,尤其那些行商被人问及都说一路太平无事,京师已在传宣府根本没有发生民乱。

  而受到指责最多的人,当然是刘瑾,很多人想到这或许是刘瑾对付沈溪的一种手段。

  刘瑾语气不善:“陛下没有怀疑,不过咱家却发现陛下跟前有颗碍眼的钉子,务必拔之而后快!”

  孙聪和张彩对视一眼,均有些不解。

  张彩问道:“不知是何人?”

  “估摸是小拧子,也就是你们嘴里的拧公公……他是内侍,咱家不能随侍陛下身边,这小子却跟陛下朝夕相处,之前多次得陛下赏赐,若他在陛下跟前说咱家坏话,久而久之,难免陛下不会对咱家产生怀疑!”刘瑾道。

  张彩皱眉:“一个没有具体职司的太监,不敢在陛下面前非议公公吧?除非是……”

  说到这儿,张彩欲言又止。

  刘瑾板着脸问道:“除非什么?”

  “除非拧公公背后有人指使。”张彩道。

  刘瑾悚然一惊:“定是如此……小拧子一直在陛